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二百六十六章 項目組誕生

在整個殷元的陳述過程中,李大亮向李恪充分的展示了什麽叫做“求人辦事,放低姿態”。但是殷元所說,最終都會點頭表示讚同,講到激烈的時候,必定拍手稱快,仿佛醍醐灌頂。

李恪對此種行為表示極度不恥,但是李大亮卻並不以為自己這麽做有什麽不妥,甚至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畢竟事情都幫自己辦了,奉承幾句不是很正常的嘛!

麵對李大亮今天狂轟濫炸的拍馬屁行為,殷元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位老將軍在大是大非麵前十分豁得出去的性格。

殷元佩服的目光看著李大亮道:“事情大概就是這樣,既然開弓沒有回頭箭,隻好將這件事盡力的辦好。所以這不是一件彌補過錯的事情,是更進一步的事情,也是個改革。”

李大亮道:“隻要你定下了計策,你盡管去實施就是了,我這裏一定鼎力相助。至於蜀王殿下,他也可以幫很大的忙。”

李恪道:“李將軍,你鼎力支持我當然不覺得有什麽問題,但是你到底聽懂了沒有,全程歡呼雀躍,那能不能再給我這個沒聽懂的人,再講講啊?”

好像李大亮也聽說過蜀王李恪這個人作風不怎麽君子,在朝堂上也不講道理的懟別人。而且,此人與殷元乃一丘之貉,處事也不怎麽謙恭有禮。

李大亮有點為難道:“蜀王殿下,在下如何能敢給您講解。在下隻怕也是聽的不太懂,隻是懷素之言乃謀國之言,為國為民之心不改,所以不管他怎麽說、怎麽做,臣自然說好,也鼎力支持。”

李恪居然被李大亮說的沒有話可以反駁了,甚至還有幾分感動起來。畢竟這位老將軍平日裏的作風那是沒有幾個人不佩服的,就算是有所斬獲、獲得一些封賞,他也會散給別人,窮苦人。

說實在的,有些從小富貴的人恐怕還有些看不起李大亮。可實際上李大亮出身也是書香門第,隻是趕上了前隋那個年代,家裏的人活活餓死,於是他心裏就永遠記住了餓有多可怕,糧有多寶貴。

殷元對於胡扯的二人並沒有什麽意見,但是明顯他們倆自己都已經扯不下去了。於是道:“我看我們還是趕緊忙起來,就算是收到效果比較慢,也不要讓人說我們玩忽職守,根本就沒有把國事放在心上。”

李恪道:“不管是哪一部,隻要是肯給我麵子,我能說動的我就去說。可要是碰上了我說不動的人,那到時候隻怕是非得去找找陛下不可。這種孩子沒本事回家找爺的事情,真是丟人丟到了家。”

李大亮看了看他道:“朝廷之事,令出法隨,沒什麽人敢與陛下不痛快。而至於你去找陛下,那也是極其正常的事情,未必就是父子之間的事,更多是君臣之事。”

李恪聽了之後,頗有感觸得道:“受教了,多謝李侍郎。”

殷元道:“今天要辦的事情就是,知會涉及的和京師衙門,開始準備配合工部的工程進度,所以沒有人會不答應,衝著陛下的麵子,他們會答應的很痛快。隻是這種扯梯子的事情,通常會在梯子搭起來之後才最危險。所以,蜀王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我們倆會不會被摔死,就看你眼睛睜得大不大了。”

李恪點了點頭道:“大唐的事情不是一兩個有公心的人就能夠辦好的,如果有人沒有這份公心,我看應該撤職,換個人來。”

殷元和李大亮對他這句話不置可否,李恪卻以為自己一定會得到兩個人的讚賞。於是李恪很失望,看了看二人終於還是沒有言語。聽了殷元的話之後,李恪去各處走了走,要求各部能夠派專人與工部協作。這,應該也算是一個項目組了,到時在大唐卻沒有殷元這樣組建一個項目組去做一件事的思維。通常都是各幹各的,幹多了反而犯可別人的忌諱。

在這樣的思維之下,殷元不知道阻力到底會有多大,但是他既然決定要做,就自己裏做好了用一些非常手段的準備。

李恪向殷元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因為沒有李大亮的時候,他幾乎沒有什麽不能向殷元說的。

殷元聽了之後,認真的看了看李恪道:“你說那麽一句話,我們記住了就是了,你想讓我們拍手稱讚,你是想做點表麵功夫嗎?”

李恪道:“我做什麽表麵功夫,我又不是和稀泥的。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麽換了別人都能換來一句稱讚,而我就不行。”

殷元笑道:“沒有稱讚你的人分兩種,意中人聽了你的話覺得你不是發自肺腑,而且會覺得你這個人工於心計,收買人心,往後還要避你一避呢!第二種就是相信了你,但是並不想誇讚你,因為他們認為,你本來就是個這樣的人。”

李恪點了點頭,一副明悟了的樣子道:“那,你和李侍郎是不是就已經占了兩種了。我看李侍郎對我,確實不怎麽尊敬嘛!”

殷元無奈道:“李大亮這個人,就算是麵對當朝太子甚至是天子,恐怕依然不會做那些溜須拍馬的事情。所以,他是不是誤會了你,你看看他是不是在疏遠你不就行了嗎?”

李恪搖頭道:“不,他比你不了解我,自然不會認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殷元又搖頭道:“非也,你是蜀王,他是工部侍郎。你站得高可以看得更遠,卻未必看得更細。但是李侍郎,他卻是一個看得很細的人,因為你站在高處,所以一言一行都會被人看到,那自然會被人了解很多。”

李恪覺得不大可信,要是聽其言觀其行真的有效,那世上就沒有那麽多的人在爭儲這件事上押錯寶了。所以,這件事一定沒有說的那麽簡單。

李恪道:“我感覺我要是還信你,那一定會被騙上一輩子。”

殷元道:“哎呀,騙你你不還是很高興嗎,那麽在意有什麽用啊!”

李恪冷笑道:“看出來了,你就騙吧!”

這件事殷元還真是不好解釋,畢竟李恪在意這件事其實並沒有什麽錯,這說明他愛惜自己的名聲。而李大亮,他本來就是那麽個人,殷元更沒辦法說是李大亮沒有溜須拍馬是錯的。

大唐貞觀十年,曆史上第一個別開生麵的項目組開始組建,並且在李恪、殷元、李大亮三個人的影響之下,吸引了很多人同時投來好奇的眼光。

眼光有期待的就會有嘲諷,殷元早就已經習慣了,接下來的事情怎麽處理,好像是現在最大的事情了。畢竟如果失敗,這笑話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