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搞建設

對於殷元的舉動,朝廷上的人態度不一,有的人覺得新奇,有的人搖頭,有的人覺得好笑。

但是有一點大家卻很是統一,就是殷元胡作非為。李世民剛剛放了權,他就攛掇李恪幹了件大事,鬧得涉及的所有官員怨聲載道。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畢竟人家是有方管上官的,突然殷元插了手進來,還讓人家按殷元的意思去辦事,這簡直是逾越了官場的規矩。

殷元本來就是個不講規矩的人,任由誰要去彈劾自己,隻要李世民還沒有失去對自己的信任,那事情還是可以繼續幹下去的。

可是眼下,李世民也有點招架不住了,畢竟殷元得罪的人,這次範圍挺廣的。李世民甚至一點都不明白,這樣的事情,非得拉上人家吏部和大理寺做什麽。吏部和大理寺,根本就沒有理由和工部修繕、民部賑災扯到一起嘛!

李世民也算是被殷元折騰的有點害怕了,畢竟滿朝文武都在那彈劾,李世民一意孤行要殷元繼續把事情辦下去,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不好,會有人說他是個昏君啊!

於是,李世民在早朝後有一次單獨留下了殷元。這看起來好像是莫大尊容,就留下一個人,關係可真親近。

可是當殷元走近門口的時候,李世民就在裏麵大聲的咆哮道:“殷懷素,你欺朕太甚。”

殷元硬是嚇得沒敢進去,結果李世民指名道姓的叫道:“殷懷素,你給朕滾進來。”

殷元沒辦法,隻能趕緊走了進去,躲在門口。

李世民來回的踱著步道:“工部侍郎李大亮是朕的舊臣,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辦差都是十分的穩重。蜀王雖然才能有限,可也從來沒有幹過什麽太過出格的事情。這兩個人一碰上你,怎麽就變得不知天高地厚,膽大妄為了呢?”

殷元不覺得這種事情都可以賴到自己身上來,蜀王李恪沒幹過什麽出格的事情,這句話聽著就像是糊弄鬼。還有李大亮穩重這件事,殷元更是想笑,要是真的穩重,能幹出這種收拾不了殘局的事情,最後還連累自己也出手麽!

心裏這麽想,嘴裏殷元卻道:“是在下任性胡來,他們倆實在是受我之累呀!”

李世民道:“可惜你說的太晚了,朝堂上他們倆已經擺明了跟你共同進退,大家還哪裏有什麽餘地。朕看你們三個腦袋都挺大,砍起來不錯。”

殷元道:“陛下息怒,且容臣慢慢道來,這其中涉及太多,一時半會恐怕還說不清楚。總之,臣下的意思是,賑濟百姓不能停,工期不可拖,而且不可使民怨升騰。”

李世民很清楚接下來理由可能會怨聲載道。本來貞觀十年是很平靜的,也算是風調雨順,但是非要去犄角旮旯裏麵找出一堆難民來,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嘛!

李世民又不是沒有見識的人,不用腦子就能夠想到這群蜂擁而至來吃皇糧的人都是什麽人。恐怕裏麵懶漢、潑皮,老弱病殘什麽都有。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本來隻是勞動力差一點,也不是無家可歸,有了這個機會也跑出來吃皇糧了。

人得不到的東西有時候也隻能是做做夢而已,但是如果有一天夢想成真了,你再讓他的夢想破滅,那他就不幹了。這個道理,李世民知道,所以他希望向來看起來聰明的殷元能有個什麽好辦法來處理。結果倒好,朝堂上先怨聲載道了。

李世民道:“那你就好好的跟朕說說,你到底有什麽妙計,要是說不清楚,朕就拔了你的舌頭。”

殷元有點無奈道:“不敢勞動陛下親自動手,事不成,下官立刻辭官回家。”

李世民平複一下心情道:“好,這可是你說的,要是你辦不了這件事,你就別做官了,回家去吧!”

殷元都有點想從現在開始消極怠工,等著李世民把自己撤職的想法。撤職回家,這種事情不就是殷元自己一直想要的麽!

殷元道:“陛下,現在您最大的憂慮就是那些蜂擁而至的難民和曠日持久的工期,再這樣下去,所謂難民就會越來越多,而朝廷也會因為這件事吃空了糧倉。最可怕的是,這種事一旦開了先河,到時候恐怕朝廷以後的工程,總是要被很多人惦記上了。”

李世民瞪著殷元道:“自從這個天下有了你,工部的事情就開始變成了一件肥差。要不是你花錢雇請人來,哪裏會惹來這麽多的事情。”

殷元笑道:“陛下切莫憂慮,臣敢斷言,以後朝廷的工程不會比以前的花費更大,而且做得比以前更好就是了。”

李世民道:“朕想聽重點。”

殷元道:“臣的辦法其實很簡單,請民部來管理這些人,甄別他們是否夠條件來做工。臣還是那句話,老弱病殘不要,就算是再可憐,那也不是可以一並解決的事情。我大唐,難道要用工部修建一件事,辦了所有的民生麽?”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這話不錯,工部不能管那麽多本來不該自己管的事情,做好你記得事情就是最好的事情。”

殷元道:“但是朝廷可以把工部的建設變成一種福利,和民部、和州府聯合起來,把這件事變成一種給百姓的福利。讓那些真正有困難的壯勞力,有機會養家糊口。這樣一來,自然免了很多人來吃了皇糧什麽事情都不做。以工代賑,我們不是在賑災,不是在施舍,是在做工程,這個根本不能夠有變化。”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說的不錯,那你找吏部和大理寺幹什麽?”

殷元道:“如果到時候朝廷的工程變成了對於百姓的一種福利,那到時候相關的官員可就成了肥缺了,難免會滋生一些不該有的想法,所以,吏部去約束他們,有賞有罰。至於大理寺,他們需要為這件事製定嚴明的法度,以後做起這件事來要有法可依。如果可以,臣還想請個禦史過去,給他們的腦袋上懸起一柄長劍。”

李世民瞪著殷元道:“滾蛋。”

殷元點頭道:“哎,好嘞。”

剛想逃走,李世民哭笑不得道:“你現在倒是挺聽話的呀,早幹嘛去了。”

殷元又折返回來道:“陛下,各司各行其是必定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朝廷裏麵能夠動用各司力量的人也隻有那麽幾個,都是位高權重之輩。但是現在微臣的辦法就是,臨時組建一個能夠指揮各司的阻止,事成之後各回各家,絕不會留下什麽麻煩。而且,組建的臨時機構都不是什麽位高權重的人,大家一起共事的時候互相牽製,誰也不敢因為自己而導致事情失敗。陛下認為,這個辦法可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