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三百七十一章 小可汗

曆史上著名的漢奸程處默倒是知道幾個,但是要說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那就關羽吧!

程處默一臉自信道:“你看那關羽,在曹營十八年,堅貞不屈。漢人的風骨就是如此,你以為人家是真的對你們好麽,其實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個例子舉的讓殷元不知道該怎麽說,不管是曹還是劉,不都是漢人麽?殷元想要的是那種臥底類型的,怎料程處默完全沒搞明白殷元的意圖。

殷元道:“正如這位程將軍所說,漢人是極能忍辱負重的。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行離間之事,寧可背一身罵名都無所謂。遠的不說,就說趙德言這個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啊!”

李恪偷偷一笑,然後又感覺不對,皺著眉頭道:“懷素不可胡言,趙德言此人和我唐廷可沒有任何關係。”

殷元點頭道:“世人都以為趙德言此人誇誇其談,實無治國之才。但是頡利視若珍寶,不懂得因地製宜,因人而異的道理,結果害得突厥民不聊生,大唐一戰而滅國。如今想起來,趙德言此人真是大才啊,懂的攻破堡壘最容易是從內部的道理。孤身一人飄零大漠,手無縛雞之力,從容之間敵國滅矣!”

李恪站起來道:“懷素,不可胡說。我大唐興仁義之師而攻無道,可不曾與那趙德言有什麽關係。”

殷元又點了點頭道:“不錯,趙德言此人的確與唐廷無關,絕不是唐廷的人。這位突厥朋友,你們認識的那些人,也一定和唐廷沒有關係,因為唐廷乃仁義治國,從來不幹這種事。”

李恪想抽殷元一巴掌,因為他覺得殷元這句話不是在解釋趙德言和唐廷無關,他是在坐實唐人做臥底的事實啊!

那突厥人看著殷元道:“趙德言此人,我等欲生食其肉。”

殷元笑道:“息怒啊,畢竟趙德言雖然可恨,但也要怪頡利可汗願意相信他。要是沒有人願意相信他,我看他趙德言一個人絕對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舍利元英一副很受感發的樣子道:“是啊,絕不能輕信於人啊!如今大唐國力強盛,讓我們世代在此居住便是大恩。此時若有二心,那就是自取滅亡啊,若有人想獻策,更應該小心行事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事情都是很常見的,何況殷元已經說的夠明白了。再加上這高棠背後的人行事總是神神秘秘的,給人的感覺本來就不好。

這突厥人心裏思索,此事果真有一些蹊蹺之處,細細想來,真的有些後怕。

殷元趁熱打鐵道:“知道王壽春的下場麽,他被人暗殺了。他背叛了大唐,結果被自己人暗殺了,這自己人到底是不是自己人,還真的就不好說啊!”

殷元一句話攻破了對方的最後一道防線,這突厥人突然跪倒在地上道:“我懇求大唐朝廷,留我一條活路。”

殷元向一旁的充當書吏的李景恒道:“趕緊記下來。”

這突厥人是阿史那氏一個族人,但是和頡利的關係有些八竿子打不著。他也不是最高的突厥領頭人,領頭的另有其人,但是這個最高的頭領從來沒有參加他們的軍事行動。而且,他露麵的次數也不多,每次露麵的時候,他隻會出示一件信物,是阿史那氏的東西,而且,每次都是功臣身退,從來不會久留。隻不過次數多了,大家猜得出來,他來自長安。

來自長安,這個信息真是太重要了,可以說是殷元迄今為止得到最大的一條信息了。

做書吏的李景恒臉色漸漸難看起來,因為一個來自長安的突厥人,在一群漢人的幫助下,三言兩語就組織起了一支不弱的突厥軍隊。如果要是這麽說的話,突厥人謀反,還真不是什麽難事。

當年東突厥被滅,采取的是溫博彥的諫言,將突厥人大部分安置在朔方河套之地,這些世代習慣了遊牧的人會在很長的時間內水土不服。溫博彥的功過暫且不論,這對大唐來說意味著治理這些地方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治理得好還好說,一旦突厥人謀反,那事情就不好了。

現在,明擺在麵前的就是,突厥人很容易造反,依附於唐朝的他們不管是因為過得不好還是因為愛國,總之他們是一群很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的人。

李恪同樣很震驚,本來以為能夠牽扯出突厥的什麽大人物,卻沒想到隻是別有用心之人幾句煽風點火的話,就拉起了一支這樣的軍隊。而且嚴格的說不是一支,因為已經覆滅在代州的那群人,應該算是同一群人。

殷元看著那突厥人道:“你覺得如果當時襲擊蜀王成功之後,出來振臂一呼帶你們回草原的人會是誰?”

那突厥人看了看殷元道:“小可汗疊羅之。”

殷元看了看他,然後向舍利元英道:“小可汗這名字誰起的,我怎麽隻知道大唐有一個叫疊羅支的,聽說是已故歸義王的兒子,什麽時候大唐境內竟然有了另一個天子?”

舍利元英嚇了一跳,聲音有點發顫道:“這個,是以前草原上的亂臣賊子瞎說的,做不得真。”

殷元點頭道:“那就好,我還聽說這位小可汗天性率真,是個很不錯的人。這個時候審著亂臣賊子的事情,怎麽就扯出他來了。這長安來的人,難道是這位小可汗的心腹麽?”

這話說出來,那純粹是給疊羅支添麻煩,本來就膽戰心驚的住在長安,要是這事情和他扯上關係,以後能不能好好的活著都是個極大的問題。

李恪道:“我看疊羅支未必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來,那頡利可汗是個雄主,疊羅支個性雖然率真,卻不像他的父親。”

疊羅支像不像頡利的,不在他自己到底像不像,恐怕還在於幹不幹。這人有時候就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殷元道:“那就不要提這件事,景恒,這句話你可以省略了。”

舍利元英沒有想到殷元居然能夠把這件事隱了,這件事不大不小,但是疊羅支對於懂突厥來說太有代表性了。疊羅支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他是頡利可汗的兒子,而頡利可汗,是一個曾經率領雄兵逼近長安的人。疊羅支雖一人,卻與突厥所有人榮辱與共。

所謂恩威並施就是這個樣子,但是殷元畢竟年輕,這種事情如果換一個老辣的人來幹那麽就是了,如果是這麽個年輕人,就有點令人詫異了。

劉蘭成全程觀看,領略了一遍殷元的手段,心裏漸漸明白殷元盛名絕非輕易得來。這個年輕人身負常人不具備的魄力,手腕之硬也是天下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