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假造信件
殷簡跪在那裏冷笑道:“我搶什麽了,那是他的娘子麽?這種事情曆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倆之間的事情,有什麽相幹。”
殷簡硬氣的不像話,搞得殷秦州居然無話可說了。愣了一會,又一拍桌子,站起來道:“你居然還敢狡辯,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看我不打死你。”
殷簡絲毫不躲避,迎著殷秦州道:“父親,你打死我吧!反正兒子這輩子,是什麽也做不成了,這娶妻看來也是不成了。做什麽都是錯,看上一個女子,還不能去娶,看來我真是上輩子罪孽深重。”
殷秦州愣在當場,這一巴掌居然硬是沒有拍下去。
王氏發現愛子居然提親未果,反而被殷秦州罰跪,好一陣心疼。等知道事情始末之後,痛哭流涕,她覺得是殷秦州處事不公。
殷秦州被這麽一折騰,突然覺得兒子竟然也沒什麽錯,這種事情,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嘛!
殷秦州現在隻能咬著牙,將錯就錯了。至於蔣文清那裏,就隻能厚著臉皮去賠個不是了。
芳桃也聽說了這件事,硬生生的把蔣文清給留住了。起先這小子非得跑去王家鬧事,或者是自己也去提親去。鬧了很久之後,被芳桃忍不住給揍了一頓,然後又讓王庸給關在了屋子裏。
蔣文清現在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平日裏咋咋呼呼還行,到了關鍵的時候,自己居然被自己的師娘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而且力氣還沒有王庸大。
芳桃知道遠水解不了近渴,如今要說是能夠把這件事辦成,那就隻好能夠依靠馬上就要進京的蜀王了。於是,芳桃學了晨初來,讓晨初一定等蜀王回來之後,馬上把這件事告訴他。
到了李恪進京的時候,他已經把大量的戰馬交給了接應的人,然後帶著親自挑選的駿馬,向皇宮而去,沒有回家,直接麵見天子。
李世民直接到了宮門口等候,看著李恪騎著馬,率領送馬的人飛馳而來。李世民現在了車上,看著李恪,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這麽的意氣風發。
於是,李世民大笑,向群臣道:“吾兒英果類我,可為大唐開疆拓土,今立大功而不驕,真國之棟梁也!”
把自己的兒子說成是國之棟梁,這事放在平時也算是很不要臉了,但是今天卻沒有人覺得李世民吹牛了。因為上萬的戰馬,如果讓別人去弄,恐怕付出的代價要大的讓朝廷顫抖一下。可是現在,他們沒有問朝廷要一分錢,用通商賺的錢,輕輕鬆鬆的就弄來了上萬的戰馬。誰要是不服,也可以去試一試,這個機會,倒不是不能給。
李恪遙見李世民,突然下了馬,一路跑了過來,然後馬上行三叩九拜的大禮。然後,幾乎是聲淚俱下道:“父皇,兒遠離長安,日夜思念,為您的衣食兒憂,怕您為國事操勞過度。兒在外,為國殫精竭慮,都是盼著能夠為父皇分憂啊!”
要說是李恪的演技,那還是值得肯定的,就是這感情好像空洞了點,你那哭腔都有了,眼淚是不是擠出來那兩滴稍微少了點。
不過李世民畢竟是當父親的,哪裏會懷疑他呢,也許過後會發覺,但是這會卻發現不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李世民覺得這個效果不錯,一下子就鎮住了不少人嘛!
接下來,李恪獻上寶馬,李世民興衝衝的親自去馬場試驗,然後群臣愣是一句話都沒敢說,就看人家父慈子孝的進宮去了。要是再留下來找不自在,可就有點太不開眼了。
李世民見李恪雖然沒有太消瘦的樣子,但是黑了不少,整個人看起來更加成熟穩重了。自知一個人成長,必定也是要付出代價。想想別的皇子都在享福,李恪卻要去苦寒的地方,做從未有過的事情,而且還被人暗算。
想到這裏,李世民歎道:“苦了吾兒了,這一回,你可是為朕掙了臉麵了。殷懷素真不是個東西,有事情也不知道多擔待點,一定是總讓你自己辛勞了。”
李恪道:“懷素事必躬親,數次親自監督互市,深入草原,幾次曆險,兒臣倒是有些不堪了。此事,全仗懷素之功,之所以讓兒臣回來,就是為了給父皇分憂,免得父皇一個人麵對朝野上下。”
李世民見他倒是誠實,於是道:“你倒是好好說說,這殷懷素到底是怎麽弄來的戰馬?”
李恪便一字一句的講給李世民聽,講完之後,李世民撫掌道:“殷懷素,好卑鄙呀!”
卑鄙這話,聽著不像是誇人的。
李恪試探道:“父皇不擔心大唐軍械外泄?”
李世民笑道:“你父皇是看過那個弓弩製造的圖畫和一些要求的,不是朕自吹自擂,他們絕對沒有辦法製造出那些精巧的零件,就讓他們留著那架殘次品去想象吧!你越是舍得,他就越覺得你闊氣,這個道理朕還是懂的。要是他知道整個大唐就那麽幾十架,那一定不會覺得可怕,可如果我們就這麽舍棄一架,他會覺得我們整個軍隊都有。”
李恪笑道:“父皇高明,這一節恐怕連殷懷素這樣聰明的人,也是沒有想到的。”
不得不說,李恪這個馬屁拍的李世民挺舒服的,於是語重心長道:“你們倆的毛病就是,總覺得朕不曉事理,做事尚有猶豫。其實你們放心大膽去做,朕能明白你們,也會支持你們的。”
李恪道:“兒臣知罪,以後一定不敢再揣測您的聖意。”
李世民看著李恪,很滿意的點頭道:“好啊,這些戰馬一回來,很多人都該無話可說了,以後朕倒是要看看,誰還敢跟朕不是一條心。”
李恪回京,理所應當的震動了朝廷,一時間,朝堂上開始暗流湧動起來。之前的群情激奮沒有了,可是真正想挑骨頭的人,卻也絕不可能就此罷休。
李恪這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心情當然很好。回家之後,剛想讓人殷元捎回來的東西送去,卻聽晨初說了殷家發生的事情,頓時好心情就沒了。
這種事情李恪插手並不好管,畢竟是人家的私事,而且殷秦州現在這種態度,自己怎麽好跟殷秦州對著幹呢!
想了一會之後,李恪直接用殷元的慣用口氣給王家寫了一封信,然後連夜和晨初兩個人偽造了殷元的印鑒,蓋上之後,第二天送給王家。
晨初好奇的問道:“王爺,我們這麽幹,會不會被發現?”
李恪道:“你知道為什麽東漢末年十八鎮諸侯匯聚起來勤王的時候,是曹孟德拿出來的矯詔而不是別人嗎?”
晨初笑道:“因為曹孟德剛剛刺殺董卓天下揚名,而且是來自當年的長安。”
李恪笑道:“對了,現在我就像曹孟德一樣,是那個可以造假的人,因為我也是剛從代州回來,是可能真正帶著殷懷素書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