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六百四十六章 裝病進宮

薛仁貴第二天就進宮了,李世民立刻就召見了他。並且第一句話就是“懷素回來了,他準備何時動手?”

薛仁貴道:“陛下,臣並未見到鄖國公。”

李世民道:“哦,他怎麽還沒有回來,是不是這次朕這麽做,他真的有些不滿意,所以故意躲起來了。”

薛仁貴道:“鄖國公深明大義,當不至於此。”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那倒是,懷素這個人雖然是平日裏愛做一些不著調的事,但是大是大非麵前是不會犯糊塗的。既然他還沒有回來,那你就再耐心等一下吧,等他回來再說。”

薛仁貴道:“回陛下,鄖國公已經回來了,昨日已經到達了殷家的莊園。”

李世民皺眉道:“哦,他回來了,你卻沒我見到他?”

薛仁貴點了點頭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李世民道:“愛卿,這是為何呀?”

薛仁貴道:“臣,無顏麵對鄖國公,自知他生平最不喜濫殺,所以不敢去見他。臣今日進宮來,便是想來請陛下收回成命的。”

李世民一愣,回味了好一會道:“哦,你說請朕收回成命,還說是無顏麵對殷懷素。我問你,你可知道朕這麽做是為了什麽,現在不殺了這些人,以後大唐可能會死更多的人。”

薛仁貴道:“陛下,臣以為隻需要嚴加管束即可,何必大動刀兵。這火藥雖然可怕,可是朝廷不準私自製造的話,自然沒有人會去違背律法。而且,就算是有人居心叵測,也隻需要約束好製造火藥的原料買賣,那不是已經能夠控製火藥的流傳了麽!臣認為,殺人大可不必。”

李世民惱怒道:“朕不是再問你有什麽治理火藥的辦法,隻是想知道,誰給你的膽子敢違抗朕的旨意。”

薛仁貴知道,以李世民的智慧,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這件事其實是殷元掌控。可是,薛仁貴不能連累殷元啊!

薛仁貴道:“臣雖然是沙場上殺了無數人的將軍,但是要對一些沒有任何過錯的人舉起屠刀,那卻是萬萬不能。那火藥,本來是煉丹人無意之中的發現,流傳於世的製造方法不一,但人數想來極多。如果要殺了這些人,那這大唐,一定會失去仁義的。”

道家,是華夏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尊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找到道觀,也能夠找到在道觀裏祈求風調雨順,家庭安康的人。如果去屠殺這些人,後果其實真的很可怕。

薛仁貴不知道為什麽自己當時會想不通這麽簡單的道理,經過殷元昨夜的醍醐灌頂,他現在深深的意識到,這是一件怎樣糊塗的事情。

李世民道:“朕,並不願意隨隨便便就殺人,可是總有人逼著朕這麽做。倘若朕不除去這些人,以後如果被人利用起來,那將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薛仁貴道:“臣已然說了,朝廷可以加以管束,並不是屠殺。再說了,一些方外之人,信則達與世,不信則損。利用他們的人罪該萬死,可是他們的過錯,難道真的該殺麽?”

李世民突然暴怒起來,大叫道:“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妄議朕的是非。不管朕怎麽做,也永遠輪不到你來置喙。”

說完,衝旁邊的太監叫道:“叫人把這個大膽的家夥給朕抓起來,押到刑部大牢,等候處置。”

一旁的太監也是被嚇得不輕,立刻就按李世民說的去辦了,而李世民,終於想起了什麽,衝著外麵叫道:“立刻讓人把殷懷素帶到宮裏來,朕要見他。”

殷元收到命令的時候已經中午了,終於意識到薛仁貴這個傻子,終於是給自己和他惹了一個大禍。

殷元找了一塊雪白的毛巾,弄濕了之後拿在手裏,捂著腦門一個勁的叫喚,好像自己真的病的不輕似的。

進了長安城,自然瞞不過長安人的眼睛,但是殷元一路上被人抬著,手裏那些一塊毛巾,看起來就像是個十足的病夫一樣。

路過修路的地方,無數人停下了手裏的活,看著殷元。

鄖國公病了,大家心裏都覺得他在裝,可能是有什麽不得已的原因,或者是他有什麽別的目的。可是如今親眼看到,誰又敢說殷元不是真的病了呢!

殷元見眾人看著自己,於是叫停了轎子,然後慢悠悠的站了起來,扶著轎子,走到地上,長舒一口氣道:“諸公都是我殷某人請來的,工錢開的並不高,可是朝廷並沒有很多錢。朱雀大街竣工在即,很快長安的所有路,都會修。到時候,下雨不會有泥濘,車馬照樣行走。雖說,誰也不會下雨天在外麵總是跑,可總的來說不是一件壞事,卻不知為何,總有人跟朝廷過不去,跟天下百姓過不去。”

說到這裏,殷元頓了一頓道:“諸位都是有家的人,應該知道一個家裏最重要的是門戶,那朝廷的門戶就是邊關。一個家裏的麵子,是廳堂,那麽長安就是大唐的廳堂。若是大唐的廳堂都修不好,這大唐就要丟麵子,唐人就要丟麵子。

我殷某人,就想知道是什麽人,如此無情的侮辱我殷某人,侮辱我大唐的顏麵,侮辱我唐人的顏麵。背離百姓家國者,叛賊也,若諸位還看我殷某人三分薄麵,還請不要為叛賊之人所用。”

一時間,朱雀大街立刻就炸開了鍋。殷元這句話,直指這些幹活的人裏麵有人不安分。事實上,殷元都不用仔細考慮就知道,能夠事先把火藥埋在路上的,一定是這些人裏麵的人。但是,如果猜疑他們,卻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那麽今天呢,他殷元還是說出了這種話來。

如果有可能,殷元並不想這麽做,可是他發現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人查出來到底是誰在背後,而且李世民還開始在乎另外一件事了。那麽,與其等著李世民動手,還不如自己動手。修路已經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了,重要的事,他必須勸得動李世民,讓他相信天下的百姓是好的,隻不過是一鍋湯裏麵難免有老鼠屎罷了。

殷元向眾人躬身行禮,然後道:“請諸位好生修路,殷某人在這裏拜謝各位了。”

其實,很多人都愛戴殷元。因為除了殷元,絕不會有人給他們這麽好的事情,以前的徭役,給糧餉就不錯了,絕不可能有錢用。

李大亮,殷元,可能是這裏幹活的人最感激的人了,當然,這是因為李承乾表現的足夠低調,讓這裏的人覺得,這位太子爺可有可無。如果換了以前的李承乾,他一定把所有的功勞都攬在自己的身上,然後讓別人對自己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