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戰事又是
聽說長安那邊,李承乾沒少作啊,這家夥雖然被殷元幫了一把,解脫了點束縛。但是有一點殷元幫不上的就是,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對他的漸漸不滿。這,也許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隻有這個,才真的威脅他的太子之位。
殷元更不想摻和這些事情了,也就是李治發牢騷的時候聽說了點,於是殷元覺得這家夥可能快完蛋了,自己的好徒弟,很快就要上位了呀!
李治上位這件事,殷元覺得不管從哪方麵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因為李治雖然被人詬病有點懦弱,但是這家夥現在不太像懦弱的人,而且心智比較好。像李泰和李承乾,兩個怎麽看都有點心理疾病的人,上位之後保不齊哪天就胡來了,所以還是別上位比較好。
貞觀十五年,突厥的真珠可汗,也就是乙矢夷男發現了一個突襲唐朝的好機會,因為聽說李世民要封禪泰山,所以要突襲。可是這件事曆史上的結果就是,情報工作不到位,夷男隻是打得阿史那思摩進了長城之後就止步了,然後被李勣追出去一番痛毆。
事實證明,夷男這家夥的確是個愛找事的家夥,這種人不打都覺得有點對不住自己的良心,所以殷元對於自己當年坑了一下夷男這件事,更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了。
夷男大概覺得,這商人來來回回的也沒多可怕,也就是當年殷元派薛仁貴想要打探消息,如今殷元又不在,誰會知道自己想幹嘛呢!何況,商人也沒多大能耐,到出兵的時候殺掉就行了。
但是大概他這輩子都沒想到,他打仗得提前做準備,隻要做準備就會被人發現。殷元的商隊,多多少少都受了一些軍事的影響,所以對這方麵很是敏感。
所以,夷男那裏一動,結果就被殷元的商隊把消息帶了回來,於是殷元一麵下令有經驗的斥候前去打探,一麵去稟告了李世民。
在李世民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大為光火,但是這件事明顯還屬於猜測階段,所以驟然發難是有點不太好。
但是這麽做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讓李世民直接打消了把老夥計李勣召回來的打算,並且讓他積極備戰。
殷元的斥候再一次深入進去,這次就不把薛仁貴給搭進去了,多方打探之後,證據也算是比較充分了,就等準備好,直接打過去就是了。
這個消息愣是沒從李世民的嘴裏說出去,因為夷男以為的戰機被大唐發現,就變成了大唐的戰機。而李世民,是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的。可如果這個消息要是被朝中鴿派聽到了,一定建議李世民派遣使者警告什麽的,以和平的手段解決。
實際上,這個事情上,殷元也覺得和平手段比較好,但是你不打,哪來的和平。有時候,打疼了再說,還是比較好談的。文官集團永遠覺得任何事情都可以談,殊不知天真的人是永遠會被人嫌棄的。
到了十月的時候,殷元率軍趕去參戰了,因為這是第一場火器的戰爭,殷元必須親自去指揮。他帶領的主戰部隊除了三千神機營之外,還有三千精騎兵,這樣的規模算是不小了,但是和李勣那邊比起來,他這裏還是小巫見大巫。
殷元到達並州的時候,戰爭還沒有開始,他要在這裏和李勣回合,然後擔任李勣的副將,一起出征。
按照殷元的方略,這一次的目的不是在長城內玩,他們要在突厥南下的路上下手,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倆會和阿史那思摩一起,追殺夷男,最好能讓夷男以後想起大唐都打哆嗦。
殷元來到並州,多年沒來了,看到李勣之後,興衝衝的要去看看自己的燒酒作坊。結果,李勣表示自己並不感興趣,而且那是生意,怎麽能和正事相提並論。
結果,殷元還真的小心翼翼,一個人都沒見,生怕走漏了消息什麽的。
殷元和李勣的斥候實在是有點多,為了不走漏消息,薛延陀部的生意人都被控製了起來,對通商的事情也是嚴肅監管。確保夷男能夠天真的殺過來,倉皇的逃回去。
這一對翁婿的組合,算是大唐頂尖的陣容了。兩代人,都是出類拔萃的角色,而且都給人的感覺是,智謀很厲害。
見到殷元的火器裝備之後,李勣感到特別的不服氣,耗費了無數的錢財,就弄了點燒火棍一樣的玩意,能有什麽用啊!但是,殷元耐心的拉著他試驗一番之後,他覺得這個火器,確實還是比較有不可替代的地方的。
這也算是為了磨合,讓主帥對自己的軍隊什麽實力能有一個了解。
阿史那思摩這個人,殷元見過,而且認為這個人不管怎麽說,是個不錯的人。盡管亡國之臣可能並沒有那麽多的節操,可是做人方麵,他也算是比較有智慧了。
殷元率先出發,趕去和阿史那思摩會和,然後為李勣的大軍掃一下障礙,確保大軍悄悄地越過長城,然後埋伏起來。
這裏必須要說一下,阿史那思摩是個不錯的軍事人才,也算是比較受李世民的信任了。
阿史那思摩在營帳裏款待遠道而來的殷元和薛仁貴,這兩個人,對於阿史那思摩來說,都是同行,但是很明顯在這裏,殷元屬於地位比較尊崇的那種。
阿史那思摩也是在同一年率部九萬渡過黃河,建牙帳與舊定襄城。當時他對李世民說,如果要是夷男來犯,要允許他入關。結果,這廝嘴開過光,夷男果真就來了。不過這也說明,阿史那思摩這家夥,還是很有眼力的,對夷男那家夥,還挺了解。
阿史那思摩說話很小心,一些敏感的話題就算是殷元和薛仁貴提起,他也謹守本分,不讓自己有任何的失言。
薛仁貴這家夥被夷男差點弄死,心裏憋著火,就準備報個仇什麽的了。雖然沒說把薛延陀直接給滅了,但是萬一要是能弄死夷男,薛仁貴還是很樂意的。這廝一路上苦練槍法,就等找機會爆頭了。
阿史那思摩對於殷元和薛仁貴的人馬可以說是如雷貫耳,這支軍隊已經不能說是新興起的了,經曆了戰火的考驗,而且事實證明確實是驍勇善戰。而且,對於火器,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麵紗,從殷元和薛仁貴的自信上,他覺得那一定是一件大殺器。
結果,阿史那思摩很快就見到了大軍運來的二十門大炮,蹲在地上朝著天空,黑漆漆的就像擇人而噬的野獸。
殷元拍著大炮笑道:“有這樣的武器,何愁夷男不死。”
薛仁貴附和道:“打爛他的腦袋,報當年一箭之仇。”
阿史那思摩有點想替夷男默哀一下,他這時候估計都不知道這裏的人正磨刀霍霍呢!不過,他是不可能背叛大唐了,畢竟大唐這麽強,再背叛它,有點找死啊!作為一個長得像胡人,甚至被認為不是阿史那家族血統的人,其實就算是當過可汗,也混的一般。不過在大唐,也就是注定的奴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