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八百六十九章 垂暮李世民

貞觀二十二年,最盛產的就是離別了,很多的人離去甚至是死去。但是,對於殷元來說,他自己還能夠活著,已經是很不易的事情了,所以很多時候,他都會感覺到無從感傷。

八月中,蘭陵公主告訴他,長樂公主快不行了,雖然她還很年輕,但是天底下的事情有時候就是很殘酷的。

殷元要見見她並且必須見見她,所以他去了。

長樂公主的記憶開始有些混亂了,她已經忘記了為什麽心裏一直會有一些意難平,當年的事情,殷元到底有沒有回答自己,也已經模糊了。

見到殷元,長樂公主已經不知道為什麽緊張了,也並不臉紅,而是真誠的向殷元道:“對不起。”

殷元道:“公主從未有過什麽對不起殷某的事情,雖九死一生,也都是咎由自取罷了。”

長樂公主道:“回來了就好,你看起來還是那麽年輕,我好像已經風燭殘年了。”

殷元道:“公主風華正茂,何來風燭殘年一講。”

長樂公主慘然一笑,問道:“你出京遊曆,可有什麽新鮮的事情?”

於是,殷元說起了自己在蜀中和其他地方的所見所聞,還有一些塞在的風情,西域的樂曲。一樁樁一件件,聽得長樂公主無比的歡暢。自始至終,殷元沒有問她的病怎麽樣,長樂也沒有問殷元將來的打算。就像無數次他們倆的談話一樣,不用顧慮沒有下一次了。

直到殷元走的時候,長樂公主才道:“懷素,此生悔生宮闕,來世願見青山。你且,好自珍重。”

這話,已經算是訣別了,果然在不久之後,長樂公主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個遺憾。

長樂,是大唐的長樂。殷元一直這樣認為,所以長樂的一生並沒有太多的歡樂。

至此,大唐貞觀進入了他的垂暮之年。但是垂暮之年的李世民,依然是那個鋼鐵手腕的政治家,滿懷壯烈的勇士。所以,他很想在他有生之年解決所有大唐的敵人,繼而給後代子孫留下一個清平盛世。但是,他已經沒有這份心力了。

房玄齡臨死之前還在勸諫他不要大動幹戈,讓大唐休養生息,而且大唐如今國力之強,已經沒有任何周邊的國家能夠抗衡。高句麗和西突厥都已經學會了夾著尾巴做人,現在隻要大唐不自己侵犯別人,就沒有人能夠在大唐麵前玩的動刀。

李世民和殷元的關係緩和是在貞觀二十三年,殷元拿著兩年沒有結清的錢,送進了皇宮裏。李世民覺得自己沒臉接受殷元的錢,所以在當時聽說殷元去世之後,便將自己所占的股份,盡數歸還殷家。但是現在,殷元又送了回來。

李世民看著賬本上的數目,還有這個人明明在長安自己卻一年隻看到了不到十次的殷元,歎了口氣道:“朕,有何臉麵去收下你的錢呢!”

殷元道:“天下的東西不都是陛下的麽,吳王的東西,您不僅收了,而且還分了。現在,吳王龜縮在窮鄉僻壤,您不也下得去手嗎?”

李世民道:“你不要著急說我,你自己應該知道,就算是吳王不會成為太子的心腹大患,也終究無法被容忍。我不對他動手,以後就會有人對他動刀。”

殷元道:“所以,您可以動手,就是不能對犯錯的人動刀麽?一切,不都是您的默許麽!”

李世民道:“不錯,可這是我能夠想到的,唯一的辦法了。”

殷元道:“那從此您不用再憂慮了,吳王已經準備,離開大唐了。”

李世民吃了一驚,站起來道:“什麽,離開大唐?”

殷元點了點頭道:“對,他有天底下最好的海船甚至是戰船,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那是遠比他的財富珍貴數百倍甚至是萬倍的東西。可是,有眼無珠的人沒有看出來,反而對他的財富趨之若鶩。盡管說出來可能沒有人相信,但是這天底下的大海比陸地大出來一倍有餘,去大海上尋找財富和新的陸地,是探險家最熱衷的事情。而李恪,就會成為這樣的一個人。他有彭籍幫忙的,所以這些並不難。

他首先要去的,是琉球,那個地方陛下應該知道,隋煬帝就曾經派人去過。大唐人口還不算是很多,他不會帶走太多人,然後在那裏開墾荒地,開始耕種。也許,花上幾十年的功夫,他還會繼續南下。這一切,不過是為了一個存身之地罷了。”

李世民痛心疾首道:“他也是朕的兒子,何至於此啊!”

殷元笑道:“這,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帶走的人,都是大唐的子民,所以這也是謀反。從此,李恪就是大唐的敵人了,這也就說明,他很有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

李世民拍著桌子道:“逆子,逆子啊!”

殷元看著他道:“其實也很容易,隻要陛下肯恩賜他,讓他名正言順帶著人走,並且組建部隊,他還是大唐的臣子,而且是為大唐開疆拓土的臣子。隻不過,我聽說,這樣的人,也是反賊,而且是手握重兵的反賊。”

李世民冷笑道:“那麽個蠻荒之地,恐怕他要是去了,得活活的餓死在上麵,何談開疆拓土。我作為一個父親,也在為他考慮,他怎麽從來不為我考慮。”

殷元笑道:“你的確是考慮了,但是您考慮的,是想讓他變成任人宰割的人,你以為這樣他就沒事了。可是事實上,通過以前的事情我們可以得知,這是不可能的,放下屠刀的人,隻會被無情的屠殺。如果,陛下要將自己兒子的性命,安置在別人美好的德行之下,那就太好笑了一些。因為,美德這種東西,有時候一點也不可靠。”

李世民看著殷元道:“那,你怎麽知道,他就不會造反呢?”

殷元道:“那,您還是讓他去死吧!”

李世民沉默良久道:“那就讓他去琉球呆著吧,非有召見,不得入朝。”

殷元道:“那麽,這麽做和流放的區別,到底是什麽?”

李世民惱怒道:“我讓他組建軍隊,但是軍隊的數目,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殷元點頭道:“多謝陛下。”

至此,李世民才明白殷元此行的目的,竟然是為了李恪的事情。但是,他到底是為了讓大唐不至分崩離析,還是為了讓李恪不要成為大唐的反賊,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李世民道:“承乾他,還好嗎?”

殷元道:“我讓人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開導他,就怕他憂憤而終。不過,他終於過上了安貧樂道的生活,在那裏有一片茶園,聽說他種的茶葉,很不錯。如果可以,陛下可以讓人找一些來,嚐一嚐。”

李世民欣慰的點了點頭道:“謝謝你,保全了朕的兒子,你做了朕應該做的事情。”

殷元道:“我這麽做,隻是為了我的朋友,還有一個令人尊敬的長輩,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