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八百七十章 皇權更替

令人尊敬的長輩,那一定是長孫皇後,不是李世民。這一點,李世民自己都無比的清楚。

李世民問及殷元的孩子,殷元隻是說一切都好,幾個孩子都很健康。家裏,也沒有什麽大事,其樂融融。

李世民已經年邁並且不可能再活個十年八年了,殷元好像原諒了他。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殷元就任了工部尚書,但是他就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吊唁了已經在他遊曆期間撒手人寰的李大亮。

工部很快被殷元整肅一新,整個大唐立刻發覺,殷元又回來了。他的氣息明顯和別人不同,杜絕一切糜爛滋生。

貞觀二十三年年末,李世民辭世,千古一帝離開人間,留下的算是一片清平盛世了。

辭世之前,他為李治準備好了一個強大的政治根基,有殷元、長孫無忌、李勣、褚遂良等能臣幹將,可以說這個班底,已經很雄厚了。

在李治剛剛爬上帝位的時候,老臣程咬金親自為他守護宮門長達數月,也算是及時的抱住了新帝的大腿,依然會挺立不倒了。

這個時候,殷元表現的很積極配合,沒有和任何人為敵,為了掃清李治的障礙,有些時候他也得使用權宜之計。

但是,殷元和長孫無忌的梁子,已經結下了,並且永遠不會真正的和解。長孫無忌深知這個道理,而且也為李世民的算計,感到深深地的後怕。如今,不管是自己還是殷元,如果想獨攬朝綱的話,無疑是一件癡人說夢的事情,因為對方一定不會放過自己。

所以,在李治根基不穩的時候,可以說是殷元和長孫無忌的蜜月期了,過後自然會互相拆台。

此刻,深宮裏麵的鬥爭也有些劇烈,這位年輕的帝王總是好像有些多情。從殷元這裏看,好像都不是什麽小事,因為他很清楚,武媚娘還在。

王皇後和蕭淑妃的鬥爭在前,而且他深知殷元對李恪的重要性,在這場鬥爭裏麵,如果是能夠拉攏到殷元,無疑是成功的關鍵。而且,去拉攏長孫無忌,無疑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因為就算是長孫無忌什麽都想管,李治未必會聽。

在李治上位之後,殷元被迅速任命為大唐的民部尚書,此時此刻,宰相由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擔任,但是兵部由李勣掌控,武將集團中雖然分為兩派,但是中堅力量明顯以殷元一方馬首是瞻。

所以,殷元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的分庭抗禮,一開始就勢均力敵。因為,李治雖然沒給殷元和仆射當當,但是每次逢到大事必定想到殷元。而且,殷元每次都不會藏拙,搞得長孫無忌他們總是疲於應付。在個人智慧上,他們深知已經沒有人能夠蓋的住殷元的風采。

王皇後請殷元進宮,殷元好生的鬱悶,但還是規規矩矩的去了。

王皇後在宮裏設宴,提及殷元對李治的幫助,真的是一個勁的千恩萬謝。而且,還親自過問殷元家裏的孩子和老人。

這一通示好讓殷元很是警惕,最後在王皇後說明了來意,結果殷元一點都不感興趣。相反,他還勸王皇後好自為之,不要玩火自焚。

以前的時候,王皇後不敢跟殷元大出氣,但是現在當上了皇後,明顯是有點膨脹了。所以,她竟然派人到殷府去斥責殷元,搞得殷元也很惱火。

結果,王皇後很快為他的無腦行為付出了代價,因為李治不慣著她,直接把她怎麽對付殷元的給還了回去。並且告訴她,先生功蓋千秋,非一婦人能評論功過,倘若先生有錯,那必定是我之過也。

此時此刻,很多人深感殷元對李治的影響之大,已經讓人無力回天了。可是就是這樣的李治,在執政上,幾乎從來沒有什麽毛病。

這時候,李勣說,殷元教出來了一個好帝王,殷元卻說,他隻是教出來了一個好學生,她從來沒有教過李治,如何做一個好帝王。

殷府的老姑娘殷嬌已經年紀不小了,她一直和芳桃一起,打理著家裏大大小小的生意。有時候她還是會進宮去,看一看當年的朋友李治,但是每次都不會久留。也許,很多事情,終於在兩個朋友之間,沒有了什麽想象。

這時候的李恪,給殷元送來了很多熱帶的東西,看來他還真是發展的很不錯。可能,他參與了人口買賣,不然他帶走的人,根本不足以支撐他的大發展。不過,李恪能給他們一個家園,買賣也不算是很可惡了吧!

兩個朋友還是很喜歡開玩笑,比如李恪送來東西的時候,還給殷元帶來了一個膚色比較深的熱帶美女。殷元年紀是不小了,但是家裏夫人對他大概沒多少變化,結果就被幾個人合夥收拾了一頓,到哪都沒人要。最後,殷元隻能厚著臉皮,跑到李勣家裏去了。

李勣有點鬱悶,以前的時候李世民送美女往自己家裏塞,現在李恪送了個昆侖奴,他也往自己家裏帶。美女吧,還能看著養眼,可是這黑不溜秋的,有什麽用啊!

殷元也是沒辦法,隻能厚著臉皮來。誰讓,李勣是自己的好嶽父呢!

為了還擊李恪,殷元費盡心機都沒想到什麽好辦法,畢竟給那家夥送美女,他會毫不猶豫的收下,並且送信來感謝。

他連李世民去世都沒回來,不因為別的,因為來了就是非多。所以,他自然不願意離開海島了。

殷元想不到辦法的時候,李治卻想到了,為了好好的惡心一下李恪,李治給他準備了很多禮物,都是大唐的東西,而且有很多都是殷元產出的,李恪一定有,但是那畢竟不是李治送出去的。最後,李治給了李恪一件特別的禮物,給了他一堆書籍和一封信,還有一個美人。信裏的意思是,弟弟我身為大唐的皇帝,為兄長開疆拓土的事情感到十分的高興。但是,你所處的地方是蠻夷之地,這教育一塊,必須得趕緊抓一下了,希望你那裏,能有幾個進士出來。而且,在信中還寫明,如果李恪喜歡美色,盡了讓自己來挑選中原女子,不需要饑不擇食的選擇異族殊色。

這是個帶色彩的笑話,但是確實還算是比較能夠反擊李恪了。因為,這個女人,和當年李世民送給他的女子,同一個名字,是李治給改的,就為了惡心一下李恪。因為,李治不需要去監控李恪,也不想去監控李恪。隻是,這個玩笑,明顯開的不太合適,涉及李世民,多多少少應該避諱一下。最後在殷元建議下,還是沒有給她改名字。

李治在使者離開之後,突然眼含淚水道:“先生,我懷念那些無憂無慮的歲月。那時候,你和三哥一起玩,我在一旁看著,有時候也一起玩,可是這樣的日子,我們好像回不去了。”

殷元道:“總有一天,還會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