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招募名將徐晃,搶遍天下諸侯

第70章 伏擊牽製

白起等藏身於山丘高處,望著下方景象。

見長長隊伍,自遠處蜿蜒而來,無數塵土飛揚,雜音甚囂塵上,讓大隊人馬的影子都有些模糊不清。

打頭地是刻意放慢速度的騎兵。

大部分騎士,身著燕國軍袍,騎在戰馬之上,看上去頗顯輕鬆,其中少數騎兵,甚至不曾攜帶兵器。

隻有少數人,頂盔摜甲,裝備齊全。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隻是行軍途中,很少有軍士願意主動披甲。

隨後,便是隔開一段距離、疾步前行中地步軍。

他們分為兩大長長的隊列,也是隻有小部分人披甲。

看得出來,北伐禁軍上下,都不曾想過,剛剛出了王都不久的他們,會在燕國腹地遭遇敵軍的襲擊。

跟隨中軍大隊後麵的,倒有不少地車馬,正艱難前行,發出刺耳的吱嘎聲音,讓藏身山丘後麵的白起他們,都能聽見。

那些車馬上,應該放滿了各種沉重的裝備,許多鋒利的長兵,在正午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華。

山口雖然寬闊,但大軍行進,總要一段時間。

白起他們,隻是靜靜等待。

中軍主力過後,便是大批的車隊,規模看去比起一萬四千人的主力隊伍都要龐大?

可惜,就在他們剛剛抵達山口之前的時候,白起發動了突襲命令。

山丘之後的近三千名武師精銳,蓄勢待發已久,此時同時催動**馬匹,越過丘陵高處,向著下方車隊迅速衝擊。

騎兵們越過山丘,縱馬奔馳,轉眼就衝過近半的距離。

當然速度更快的,還是那些武尊高手。

他們有的騎馬,有的直接施展出超凡步法,比起奔馬更快!

轟隆隆的馬蹄聲響,驚動下方的車隊。

眼看無數黑甲騎兵,腰插利刃,身背大盾,臂挽強弓,整支輜重隊伍,頓時陷入混亂當中。

終於在下刻,一陣顯得稀疏的箭矢,有氣無力的射出。

最可惜它們的數量,實在少得可憐,怕是不足百支?更談不上什麽威力和傷害。

武師們並未托大,他們身手敏捷,策馬的同時,背後大盾,便已托舉在身前。

在盾牌掩護下,那稀稀落落的箭矢,也無法對他們造成傷害。

比起孟真賊每次出擊,所麵對的北部草原騎兵們的騎射,這支後勤輜重隊伍,甚至根本來不及組織起像樣的遠程攻勢。

魯智深撥開一根箭矢,口中大吼,把手中鐵杖舞成一團光圈,悍然衝入敵人隊伍當中。

慘呼陣陣,血花四濺,無數殘肢斷臂跌落。

甚至有數名燕軍的軀體,都被沉重禪杖砸得向上飛起。

武尊們好似一頭頭的插翅猛虎,根本不是普通軍士們能夠抵擋。

或許,隻有那支千餘人的禁軍精銳,虎賁衛所屬,能夠多少阻擋一下孟真賊的攻勢?

不過他們現在的首要職責,可不是為了保護後軍,而是被主帥汪鬆派來,保護那位總管太監莫觀的。

莫觀發現敵人騎兵的第一時間,口中就去大喊大叫。

“保護本官,保護我,去中軍!”

老太監跑得飛快,畢竟他換騎的乃是一匹良馬,虎賁衛指揮楊正梁,見到老太監跑路,也隻得命令手下一千虎賁跟隨護衛。

因為楊指揮很清楚,後勤輜重遭受損失,他可能會被追責。

可若是監軍大人出了差池,那他全家的性命,也都根本保不住!

楊正梁第一時間,就派出親信,向中軍求援。

他雖然隻是六品指揮,但心裏很清楚,如今對付騎兵最有效的手段,那還是騎兵。

後隊遭遇敵軍騎兵埋伏,那就應該讓主帥將前軍調回接應,對付這一股敵人。

汪鬆那邊很快收到消息,他不可能不去留意後軍的動向。

在後軍求援軍士抵達之前,他已經主動下令,擂鼓鳴號,令前軍火速回援。

不過,傳令兵隨後傳回的消息,就讓中軍將領們麵上變色。

“將軍,前方渡口處,出現一支草原騎兵,應有數千之眾。遊大人正令前隊騎軍披甲,一時無法後撤支援。”

汪鬆心下震動,麵上不動聲色。

這是有計劃的伏擊!

他還是低估了敵人的手段。

至於伏擊者?

那都不用問,就知道是誰。

汪鬆心中,正有一個念頭翻滾,溫泉穀賊眾,何時與北方部落聯手了?

此時,那座山丘的後麵,三道黑色的粗大煙柱升起,讓埋伏於河道北麵的慕容垂部,三千名孟真部的騎兵,迅速越過石橋,搶占了官驛渡口。

燕國方麵,為北伐禁軍準備的大量物資,一下落入草原騎兵的控製當中。

看守驛站的驛丞驛卒,早已接到大軍斥候傳令,所以提前南下迎接。

此時他們遠遠望見陷入混亂的驛站,不由目定口呆。

也不知該不該慶幸,他們南下迎接的舉動,反是救了他們一命?

而遊新勇麵對北麵騎兵威脅,這種時候怎敢下令向南支援,因為那樣背對敵人,放任北麵三千草原騎兵的後果,他絕對承受不起。

不僅不能後撤,更要留下來,攔住敵軍才行!

遊新勇一麵披甲,一麵大聲下令,督促身邊一眾騎兵備戰。

敵人出現的太突然了,讓他們完全不曾準備……

此時,攻擊禁軍後部的三千武師鐵騎,頃刻間就將那支輜重隊伍,給殺了個通透。

作為中央地方駐軍的軍士們,許久不曾經曆戰事。

他們此次出動的任務,也隻是運輸輜重補給。

更重要的,是當先衝鋒的武尊們,戰力遠遠不是地方駐軍能夠抵擋。

其中更有一個揮舞大斧的壯漢徐晃,他的戰力更是超過一眾巔峰武尊。

一輛看似堅固、被燕軍作為臨時障礙的馬車,在徐晃鐵斧劈斬下,轟然分為兩半,無數木屑紛飛,躲在車後的軍士民夫,口中發出慘叫,向後翻滾於地。

所以麵對衝鋒陷陣的武聖,還有武尊帶陣的武師騎兵,又要他們如何才能抵擋?

那何止殺雞用牛刀?

分明是對小螞蟻,用上了大鐵錘~

白起此時,位於隊伍中央,被一隊持盾的孟真賊簇擁守護。

他冷靜觀察著戰場局勢,口中不斷下達軍令。

燕軍後部,很快變成一眾騎兵控製下的數千俘虜。

包括那位總管太監莫觀,都被徐晃他們所擒獲。

那不僅是因為徐晃的武聖修為,更是因為徐晃在張偉心目中的地位,讓一眾武尊們都無法跟他爭功。

一千多名奔逃中的虎賁衛軍,麵對巔峰武尊們帶隊的騎兵,也沒能做出什麽像樣的抵抗,就去紛紛慘叫喪命,最終僥幸活命的,也不過數百人。

這就說明,戰場之上,麵對騎兵,逃兵下場隻會更慘。

遊新勇選擇抗命,他不願後退是對的。

就在北方禁軍後部徹底崩潰的同時。

慕容垂所率領的三千孟真部騎兵,也與禁軍前部三千騎兵有所接觸。

隻不過,策馬呼嘯、奔馳接近敵軍的三千孟真部騎兵,他們的隊形是分散開的,在接近敵軍的同時,孟真部騎兵們,拋射出了一陣密集箭雨。

這是他們在鐵木真麾下,所熟悉掌握的一種騎兵戰術。

利用自小養成的過人騎術,和嫻熟無比的精準射術,對敵軍進行騷擾吊射。

可以說,再次複起的孟真部,如今的騎兵擁有相當不俗的戰力,已經是北方草原各部騎兵中的精銳!

這或許也是因為百戰百勝“孟真賊”的緣故。

那些由武師強手們,所組成的孟真賊,帶給孟真部其他騎兵沉重的壓力,讓他們做夢都去想著磨煉自身武力,磨煉騎術和射術,以求能夠縮小與孟真賊之間的戰力差距。

雙方交手的一瞬間,遊新勇眼眸,一下睜得老大。

他作為騎將,作為曾在萬鬆軍當中、與北虜騎兵多次交手的武官,第一時間就判斷出,對麵的這支騎兵,到底是有多麽的精銳!

準確的講,這是他所見到過的,最精銳的騎射兵種。

禁軍所屬的三千鐵騎,唯一能夠勝過對麵騎兵的,便是他們手中的精良裝備。

除此之外,不管是騎術還是射術,他們都遠遠不如對手。

同樣因為甲具在身,禁軍騎兵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追得上敵騎。

至於說對射,能夠在奔馳途中射出手中箭矢的,禁軍騎兵中也有,但那隻是極少數,想要跟草原精銳比騎射,那是以己之短對敵之長,自尋敗路了。

遊新勇心中有了準確判斷,聽到耳邊騎兵隊伍中,接連響起的慘呼,就知道不能任由敵軍施展。

他第一個命令,便是將手向北方一指。

眾軍衝鋒,搶占石橋!

在遊新勇看來,搶奪敵軍歸路,等待中路精銳步卒的接應,足以破解此時敵軍的戰術,更有可能將他們圍困,甚至是全部留下。

或許,遊新勇因為後部距離較遠,所以不曾察覺那邊的情況?

他收到中軍命令,就知道後麵也有敵軍埋伏。

但他並不清楚,北伐禁軍的後部已經迅速崩潰,中軍正直麵三千孟真賊的威脅。

就說此時那數千名燕國的俘虜。

在孟真賊的驅趕下,他們被迫向著中軍處奔逃,凡是落後跌倒者,都被利刃斬殺!

在白起的判斷中,衝擊後軍,不會有什麽難度。

難的是,擊破此次北伐禁軍的主力。

這驅趕俘虜的一幕,也早就在他白起的預料之中。

眾將之前,之所以不服氣白起,是大家覺得他偏向仁慈,那對白起來講,可真是一種天大的誤會了。

若讓張偉知曉,眾人認為白起過於仁慈的想法,恐怕能去笑個半死~

此時的白起,就開始展現出他天生冷酷的一麵。

眾將也很好的執行了白起的軍令,驅趕著俘虜向著禁軍大隊所在衝去。

燕軍主帥汪鬆,當即下達軍令。

“衝擊軍陣者,不分敵我,一律射殺!”

隻能說,那位參將大人的決定沒有錯。

錯的是他上位的時間太短,資曆威望不夠!

此時帶領俘虜衝陣的,不是別人,而是身著監軍袍服、跌跌撞撞的莫觀。

八千羽林衛,麵對直屬上司的軍令,自然不可能違背。

但現在的問題是,他們位於隊伍的北麵,真正麵對後軍俘虜衝擊的乃是六千虎賁衛啊!

身為總管太監的莫觀,為虎賁衛將士們所熟識。

再就是那數百名禁軍俘虜,可都是他們的同袍啊!

這種情況下,就算他們訓練有素,又如何忍心向著衝陣的俘虜下死手?

所以,後部俘虜的衝擊,麵對的隻是稀少的箭矢。

虎賁衛的遠程攻勢?

別說對盾牌在手的孟真賊造成威脅,就是對那些奔逃中手無寸鐵的俘虜,都沒有什麽像樣的傷害。

在距離不斷拉近的同時。

那團黑色的騎兵洪流,突然間兵分兩路,向著六千虎賁衛被俘虜們攪亂的軍陣,狠狠衝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