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二百九十章 黃雀在後 上

紀靈惡狠狠率領五千騎兵從側門奔出營地,繞了一圈後來到了營地的正門附近。

夜光中,紀靈見到在對麵的一片火光中,關羽安然的坐在赤兔馬的馬背上,指揮著奔雷騎繼續施射,紀靈便忍不住怒火中燒,率領著身後的騎兵,沿著最短的直線距離,從側麵殺向了關羽所在的位置。

原本泰然自若的關羽,在聽到側麵的馬蹄聲之後,明顯一怔,似乎沒想到袁軍會有人出營交戰,等到他看清是紀靈時,紀靈已經距離他不足五十步了。

“速退!”

關羽斷喝一聲,兜轉座下赤兔馬,向著身後的黑暗之處跑去。

跟隨關羽前來的五千奔雷騎紛紛效仿,他們的舉動落在紀靈的眼裏,自然是認為關羽膽怯了,追擊的心思便更加堅定了。

話說關羽身為馬超麾下的第一大將,為何會被安排在第三個出戰?這就是司馬芝的睿智之處了。當初在徐州和袁術的數萬殘軍交鋒,太史慈、馬玩、胡車兒等人悉數亮相,唯有關羽因鎮守奪下的袁術營寨,未曾在那場戰鬥中出現過。

根據司馬芝的判斷,若是麵對太史慈,有勇無謀的紀靈恐怕未必敢追的太深,但是麵對他所不熟悉的關羽,紀靈定然會窮追不舍的。白天的兩次襲營,其實都是在為夜裏的這一戰做準備,至於能否成功,就要看關羽的了。

一追一逃之間,關羽率領五千奔雷騎已經跑出數裏之遙了。在遠離了袁軍營寨之後,關羽暗中下令讓奔雷騎們放緩速度,故意讓紀靈能夠追上來。

被憤怒填充了整個胸腔的紀靈,果然沒有讓關羽失望,在打馬狂奔中,終於追到了關羽的身後。

“兀那紅臉漢子,把性命留下!”紀靈氣急敗壞的吼叫著,掄起三尖兩刃刀,殺入了奔雷騎的隊伍中。

早已得到關羽提示的奔雷騎們,也不和紀靈交鋒,紛紛策馬向兩側避讓開來,臉上還都裝出畏懼的神色,向四周逃竄。他們一跑,就把關羽的背影露給了紀靈,紀靈眼見敵軍大將就在眼前,心癢難搔之下哪裏還忍得住?揮刀直取關羽的背心要害。

關羽也不回頭,隻顧拖刀前行,耳中卻仔細的辨別著紀靈的馬蹄聲,心中快速的分析著他和自己之間的距離。

見到關羽毫無反應,隻顧逃命,紀靈下意識的便認為,關羽是懼怕自己江淮上將的威風,未戰而先怯了,在這樣的心理作祟下,紀靈忍不住死命地用雙腿磕打馬腹,促使戰馬奔跑的更加快速,很快便追到了關羽的身後,進入了他的攻擊範圍之內了。

嘴角扯出一個弧度,自以為勝券在握的紀靈,將三尖兩刃刀高高舉起,當三尖兩刃刀的刀刃達到鼎點的時候,紀靈剛要將刀鋒劈下,將關羽斬殺當場,卻不料眼前忽的一陣寒光閃過,一道鋒銳的刀影,已經來到了他的眼前!

拖刀計!

這是關羽第二次施展這一絕技,盡管還未完全成熟,但比起上一次卻要淩厲了許多。那鋒銳的刀鋒自下而上,逆斬而上,夾帶著無匹的鋒銳,直取紀靈的胸腹之間。

不好!戰鬥經驗極為豐富的紀靈,立刻判斷出,自己麵前的紅臉大將原來竟是位深藏不漏的高手,他此前的種種,不過是在扮豬吃虎!危急時刻,紀靈在命懸一線之間做出了唯一正確的選擇,他甩開馬鐙,扔掉武器,雙腿在馬背上一蹬,整個人的身體飛速向後滾落,終於在青龍偃月刀落下之前的那一瞬間,逃得了性命。

紀靈僥幸逃開,他坐下的戰馬可就沒那麽幸運了。

嘶啦一聲,鋒銳難當的青龍偃月刀就像是刺入牛油中的熱刀,輕易之間便將紀靈的戰馬劈斬開來,甚至它都未來得及發出一聲悲鳴。

看到紀靈狼狽的滾落到了地上,摔了個鼻青臉腫,關羽非但沒有驕傲,反而有些不滿起來,看著青龍偃月刀閃爍著寒光的刀鋒,自顧自的發起楞來。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施展拖刀計了,但效果卻和前一次一樣,根本未能傷到敵軍主將,看來這一招還不完善,仍需要自己勤加練習和鑽研才行。

在關羽發愣的片刻時間之內,紀靈在地上翻身而起,劫後餘生的感覺讓他的額頭上冒出了一層細密的冷汗。想逃,怕逃不掉;想戰,又怕不是關羽的對手,一時之間,當真是進退兩難。

當關羽結束短暫的思考之後,見到紀靈站立在原地,手中青龍偃月刀一兜一圈,將紀靈掉落在地的三尖兩刃刀淩空挑起,向紀靈的方位挑去。

紀靈伸手接住自己的武器,驚疑不定的看著關羽問道:“汝究竟是何意?”

“換馬來戰!”關羽的回答簡短幹脆。

紀靈聞言,鼓起勇氣,換了一匹戰馬,執刀上馬後,喝令身邊的五千騎兵退開一些距離,給他和關羽留出單獨交鋒的空間來。不是紀靈剛烈,而是因為適才關羽的動作,已經可以算作是挑戰了,若是紀靈不敢接下的話,那他也沒臉在繼續混下去了,這是武者之間不成文的規定。

深深吸了一口氣,紀靈調整好氣息,手中三尖兩刃刀擺出了一個舉火燒天的姿勢。經過剛才的交手,紀靈已經知道關羽武力不俗了,絕不是庸手之流,因此他一上來便采用了防守的姿態。

給紀靈充足的時間做好了防禦之後,關羽催動赤兔馬風馳電掣的衝了出去,手中的青龍偃月刀高高舉起,在進入攻擊範圍之時,蓄力已久的刀鋒猛然落下,向著紀靈做好防禦的刀柄力劈了下去。

關羽是坦**的,更是傲然的。既然紀靈接受了他的挑戰,那麽他就會光明正大的去戰勝紀靈,在正麵擊敗紀靈,是對紀靈敢於接下挑戰的尊敬,更是關羽對自己的自信。

鐺——

劇烈的金鐵交鳴聲響起,無數朵火花同時在夜空下迸射而出,甚至照亮了關羽和紀靈二人的麵龐。

在青龍偃月刀的震**之下,紀靈感到自己的雙臂傳來一陣強烈的酸麻,險些握持不住手中的三尖兩刃刀,脫手便要將其掉落到地上。但是紀靈也知道,今晚這一戰,乃是自己生平最凶險的一戰,是決不能讓武器脫手的,於是便暗中咬緊了牙冠,死命的攥緊手中的刀柄,硬生生的將關羽暴力一擊承受了下來。

一刀未果,一刀又至。

青龍偃月刀在關羽的控製下,刀鋒猛地一橫,沿著紀靈的刀柄橫向切斬,直奔紀靈握刀的右拳而去。

看著青龍偃月刀在自己的刀柄上一路擦斬而來,帶出一溜火花,紀靈也是拚命了。大喝一聲,紀靈右手猛地向上一抬,讓關羽的刀鋒從平斬變成了向斜上方滑斬,以角度的變化化解著關羽刀鋒上的力道。

等到青龍偃月刀快要碰觸到紀靈右手的時候,紀靈快速的鬆開握刀的右手五指,而後變拳為掌,迅速滑落到刀柄的下方,而後以托在刀柄之下的手掌為支撐,保持著防守的姿勢,不至讓自己的刀柄因承受不住關羽的力道而失去平衡。

嗆啷——

青龍偃月刀的刀鋒在三尖兩刃刀刀柄的尾端發出一連串的摩擦聲後,終於脫離了刀柄,關羽連續的兩刀,就此結束。

第一次交鋒罷了,兩人錯馬而過。紀靈心有餘悸的調轉馬頭,看向關羽的目光中,已經隱隱帶上了幾分恐懼。僅僅兩刀,紀靈便感受到了關羽刀法的可怕之處,那種連綿不絕的爆發力、壓迫力,乃至關羽自身大的出奇的力量,都不是紀靈能夠輕易承受的。

紀靈的感受沒錯。關羽的刀法,乃是他自《春秋》中所領悟出來的,這套春秋刀法的真諦之所在,便是刀勢連綿不絕,一刀快過一刀,一刀強過一刀。但是,自創一套刀法,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即便是兩世為人的馬超,目前為止也不過是自創出了幾招槍法而已,還遠不能形成一整套的槍法,關羽在春秋中雖浸**日久,但這套春秋刀法,曆經先後十餘年的改善,依舊還不能算是完整。

關羽之所以要向紀靈發起單挑,目的就是要把紀靈當做一塊磨刀石,來磨礪自己的刀法。戰場之上的生死交鋒與切磋不同,關羽平日和馬超等人切磋,出手都是留有餘地的,以免誤傷,可戰場廝殺就不同了,不會有絲毫的留手,可以肆無忌憚的出刀,而武力不弱的紀靈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刀來刀往,戰馬交錯。

漫天刀影縱橫之中,關羽和紀靈已經交鋒超過二十個回合了。紀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關羽的刀法越來越純熟,那種連綿不絕的壓迫力,越來越強烈,令他有些喘不過氣來了。性命攸關,不能再藏拙了!紀靈暗暗的在心中想道。

又一次錯馬而過,紀靈趁著關羽背對自己的時機,暗中將雙手在刀柄上用力一擰,伴隨著一聲輕微的哢嚓聲,三尖兩刃刀的刀柄竟是從中旋開,露出了隱藏在刀柄中的一截兒鐵鏈來。

掉轉頭,用眼角的餘光瞄了一眼關羽的位置,紀靈忽然在馬背上擰腰擺跨,右手奮力回旋,被他握在右手中的刀刃脫手而飛,帶著一截刀柄,閃電般的奔向了關羽的後背。原來,紀靈的這柄三尖兩刃刀乃是藏有暗器的,刀柄可以從中旋開,兩截刀柄之間用隱藏的鐵鏈相連,可以出人意料的當做脫手刀來使用,起到類似流星錘的作用。

“將軍小心!”關羽的副將周倉看到紀靈使出了陰招,連忙大聲呼喊了起來。

關羽早已聽聞腦後風聲不善,耳中又傳來了周倉的呼喊,立刻意識到紀靈要偷襲自己。危急時刻,關羽卻也不慌,於赤兔馬背上虎軀一轉,左腳踢開馬鐙,以右腿為支撐,帶動整個身體倒掛在了赤兔馬的右側。

關羽的這個動作,讓他的身體麵向了紀靈的方向,自然便看清了身後飛來的脫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