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雞肋
接下來的一個半月之中,馬超先後六次率兵猛攻曹操的營地,諸葛亮在曹操的背部進行策應,兩人帶給了曹操無盡的苦惱,卻又無可奈何。
單獨麵對馬超和諸葛亮其中一人,曹操都不會感覺太過困難,可當他們二人合力之時,曹操便無計可施了。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馬超和諸葛亮這對天生的搭檔組合到一起,曹操是萬難抵擋的,哪怕他部下還有這程昱、荀攸、司馬懿這樣的智囊,眾人的智慧加在一起,依然抵不上馬超加諸葛亮的組合,更遑論還有周瑜、陳宮、賈逵、司馬芝等人在馬超的身邊出謀劃策呢。
不過,在艱苦的環境下,曹操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始終為讓馬超再一次攻破他的營地,堅守著最後的一道防線。
眼看著時光已經過去一個半月了,許都那邊還是沒有消息傳來,曹操的心裏其實是很著急的。可是在表麵上,曹操依舊風輕雲淡,任誰也看不出他早已是萌生退意了。
這一晚,許褚進入曹操的大帳內,向曹操請示今夜營中巡視的暗語。
看著許褚魁梧的身軀,曹操忍不住心生感慨。原先在曹操的身邊,許褚和典韋便是他的貼身武將,十餘年來寸步不離,盡忠職守的保衛著曹操的安全。如今,馬超未能被踏平,反而還折損了典韋,再加上威州那邊的夏侯淵、曹休,一想到這裏,曹操的心情就瞬間沉重了起來。
這一戰,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看著曹操發愣,耿直的許褚靜靜地等待了片刻,再次開口問道:“請主公示下夜巡暗語。”
曹操歎息了一聲,收回了思緒,用筷子扒拉了一下碗中的飯食,恰好挑出了一塊兒雞肋肉,索然無味的對許褚說道:“雞肋。”
“啊?”許褚驚愕的看著曹操,不明所以。
“今晚的暗語,便是雞肋。”曹操放下筷子,再次重申道。
許褚不敢多言,領命而去,向各營的將官們,傳達了今晚的暗語。
當曹操的這個暗語,傳到前營之後,夏侯惇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曹操今日怎會如此古怪,弄出這樣一個奇怪的暗語來。
忽有一名小校,來稟報夏侯惇,說主簿楊修正在打點行囊,似是在做著撤出戰場的準備。夏侯惇聞言大怒,按劍來到楊修的帳篷內,質問楊修為何要動搖軍心。
楊修不慌不忙,掰著手指對夏侯惇解釋道:“元讓將軍有所不知,雞肋者,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可有可無也!由此可見,主公其實早已萌生退意了,隻是還在等待一起合適的契機罷了。吾提前收拾行囊,也免得倒是手忙腳亂,遺落了物件。”
“哦,原來如此!先生真乃是最明白主公的人了。”夏侯惇拜服,和楊修寒暄了幾句之後,便退出了楊修的帳篷,回到自己的大帳內,也命人收拾起行囊來。
夏侯惇作為前營主將,他這一收拾,他部下的各級將校紛紛效仿,整個前應內都忙碌了起來,到處可見人們匆忙的身影,無一例外的都在做著各種回歸的準備。
當許褚帶著巡夜的士兵,來到前營時,所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副亂糟糟的場景。
許褚派人到將士們之中稍加打聽,得知原來是楊修猜出了曹操的心意,許褚連忙回轉曹操的大帳,把他在前營看到的、聽到的一切,向曹操講述了一遍。
曹操聞言大怒!當即下令,把罪魁禍首楊修就地斬首,把夏侯惇杖責二十,以儆效尤!
帝王心術,最忌諱的,便是有人能窺破他門內心的真實想法。聰慧如郭嘉者,是最懂曹操的人,可他從來不會把曹操的想法宣之於口,曹操才會對他那般的信任;堅韌如司馬懿者,在進獻計策的時候,亦不敢把話說絕,總會在最緊要的當口,留下那麽一小截兒,讓曹操親口說出來……
因為他們知道,帝王心術,最是捉摸不透,也理應捉摸不透!自古以來,皆是如此,無人能琢磨透帝王的所思所想,因為那些能琢磨透的人,墳頭的荒草都三尺高了!
楊修自以為聰明,此前曾數次當著眾人的麵,揭露曹操心中的真實想法,曹操早就不喜,今日正好尋個理由,治罪於楊修了。
要說楊修這個人,聰明是聰明,可他的聰明,都是小聰明,距離大智若愚的境界,還差著十萬八千裏呢。
比如說之前,曹操命人修建了一座遊園,後來曹操到園中賞花,離去時不置可否,隻在門楣下麵寫了一個大大的“活”字。眾人皆不解其意,曹操微笑不語,隻能這大家都無計可施的時候,在站出來說明自己的意思。
可這個時候,楊修偏偏站了出來,說門字旁中加一個活字,便是闊字了,曹操的意思,是嫌遊園的門建的窄了一些,需要擴大才行。眾工匠依照楊修的話去做了,之後再次邀請曹操前往遊園,曹操一看遊園的門進行了擴充,正符合他心中的意思,便問眾人為何要擴建園門,眾人回答說是楊修猜透了曹操的心思,曹操當眾誇獎楊修才思敏捷,實則心中頗為不喜。
諸如此類的事件,楊修可沒少做,一年下來,總會做那麽一、兩件,漸漸地惹得曹操視他為眼中釘了。可笑楊修,自以為聰明過人,卻絲毫未能察覺到曹操態度上的變化,從來不知收斂,這才引來了今日這場殺身之禍。
楊修的人頭被呈遞到曹操麵前後,曹操隻是微微的歎息了一聲,便揮了揮手,命人把楊修的人頭拿走了,並沒有太多的憐憫之情。
楊修可以知道曹操想要退兵,可他不該堂而皇之的說出來,為了穩定軍心,楊修的命也是留不得的。曹操殺了楊修,就是在警告麾下的眾將士,誰也不要想著退兵,先做好防禦再說!不然的話,曹操怕是等不到劉協的詔書,等來的,卻是馬超的刀鋒了!
再者,曹操不知道自己的軍營中,是否潛伏者神機營的密探,為了掩人耳目,曹操隻能如此,才能顯示出他堅守不退的決心,才有更大的可能,等到劉協詔書到來的那一日。
所以說,楊修的死,並不可惜,亦不值得人們的同情。
小聰明可以有,但是把小聰明用在處理大事的關鍵問題上,那就是作死了。這一類人的下場,往往都是很悲慘的。
又過了半個月,曹丕終於傳來了消息,說朝廷的使者,已經在半路上了,十日之內必到,請曹操做好準備。
這個消息,相當於給曹操打了一針興奮劑,表麵上不動聲色,實則內心裏都要樂開花了。
此次征討馬超,曹操本以為自己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做得很夯實了,可經過實踐的檢驗,曹操才明白馬超在雍、涼、威、伏、蘭、並、幽七個大州內,擁有何等至高無上的權力,起地位是何其的穩固,其名望是何其的崇高,老百姓們、義勇軍將士們對其的擁護,是何其的堅定。
馬超正是憑著這些,才能反敗為勝,在危機四伏的惡劣環境中,漸漸掌握了主動。通過這次雞肋般的戰爭,曹操知道想要擊敗馬超,單憑他之前準備的那些,根本就不夠!必須還要再經過數年時間、有針對性的翔實準備,才有可能把馬超從他所處的位子上拉下來。
要知道,這一次大戰前,馬超所掌管的七個大州內,三個大州瘟疫盛行,並州喪土過半,換成是誰,都絕無回天之術,可馬超卻偏偏做到了,這不光是兵力強盛、糧草眾多、謀士智卓、武將悍勇這幾個原因,最主要的,是馬超的人格魅力無法撼動,他在七個大州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像是天上的神明一樣,是六大州的神威天將軍,隻要有他在,七大州的義勇軍就不會徹底潰敗。
這個道理,也是曹操近幾日才慢慢琢磨出來的。把馬超經營雍涼七大州的方法,複製到冀州、豫州等幾個大州去,同時極盡所能的削弱馬超對雍涼等七大州的影響力,將是曹操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重大課題。
想要攻克這個課題,沒有五年乃至十年的準備,是決計無法做到的。
在曹操加倍小心的防禦,和焦急的等待中,朝廷的使者,終於來到了。使者手捧劉協的詔書,當著眾將士的麵前宣讀了一遍,除了曹操等少數幾個人之外,大多數將士們感到無比的憤怒。
這叫什麽事?劉協身為大漢天子,輕易便受人挑撥,讓魏公曹操帶兵來征討冠軍侯馬超,結果最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場誤會?那麽多的人,就這樣白死了?死於一場誤會之中?死的毫無價值?
這叫什麽事!!!
麵對眾將士的憤怒,使者不敢多做停留,匆忙離開了曹營,來到了晉陽城,把天子詔書上的內容,同樣向義勇軍將士們宣讀了一遍。
比起曹軍將士,義勇軍將士顯得更加憤怒!
誤會?誰信?當初曹丕暗害老大人馬騰的時候,怎麽不說這是一場誤會?現在眼看著曹操舉步維艱,進退兩難,這個時候才說是誤會?
去特娘的誤會!
關羽、黃忠、太史慈、蹋頓、甘寧等幾個性格暴躁的大將,立刻便拔出劍來,想要把使者當場格殺,卻被趙雲、張遼、徐晃、張合等幾個大將死死地給攔了下來。
不管怎麽說,使者畢竟是天子劉協派來的,若是斬殺了使者,那不就等於是叛離大漢了嗎?這個罪名,誰擔待的起?這恐怕是曹操最想看到的局麵了。
使者戰戰兢兢的呆立原地,雙腿不斷地發顫,用近乎祈求的目光看向了馬超,他知道,自己是生是死,全在馬超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