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壯哉大梁
一個王國的開創,比不上開創帝國那樣艱難。大漢王朝是帝國,是曆經四百年的大帝國,是無數先烈鞠躬盡瘁才開辟出來的大帝國。
大梁,則是馬超的王國,囊括雍、涼、幽、並、威、伏、蘭七個大州。雖然大梁是王國,屬於大漢王朝的屬國,但大梁的建國,也並不容易。自馬騰把西涼大權全部交到馬超手,及至今日,已經有十一載了,馬超用了十一載的時間,開創了大梁王國。
沒有人知道,在過去的十一年當中,馬超花費了多少的心血,但所有人都知道,馬超已經從當初起兵時十四歲的少年英雄,成長為了一個二十五歲的君主了。
時光荏苒,十一年的時光,匆匆而過,所幸的是,馬超沒有辜負好時光,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開創出了最美好的一番局麵來。
這是一個奇跡,但又是眾望所歸的。尤其是對大梁七州的百姓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他們可以不在乎大漢天子的位置上坐的是誰,但是他們很關注大梁的國運,因為大梁之主,是他們心中的圖騰。
馬超登臨大梁王之位後的一個月,收複常山,高調祭奠槍神童淵,重新為童淵建造祠堂。埋葬在這裏的白馬將軍龐德的墓地,也被馬超重新修葺,在墓地的西邊,為死戰不屈的龐德同樣建造了一座祠堂,馬超親筆在龐德祠堂的兩側門楣上題詞,上聯書“生之何其偉大”,下聯書“死之何其榮光”。
又半個月後,梁王馬超自常山收兵,班師回長安。魏延和陳宮被他留在了常山,魏延以上將軍之職,陳宮代行常山太守之職,二人共同督軍六萬,防禦曹操。等馬超回到長安,將麾下眾人的官職計議妥當後,在任命他二人正式的官職。
兩個月後,摩擦後率大軍回到了長安,場中眾將官出城十裏相應。
此時,甄宓已經生產,生下了一個模樣惹人憐愛的女兒,馬超見了十分喜愛,起名為馬瑛。寓意女兒能夠和她的大姑馬雲祿一樣,日後成為巾幗英雄,不墜馬家將門之風。
馬超的長子馬秋和此子馬承,各自乖巧的跟隨在三位母親的身邊,小臉上帶著崇拜的神情。在他們的心目中,馬超不僅是他們的父親,更是神明,不可被打敗的神明。
華佗也已經回到了長安,為了消弭威州等三個大州的瘟疫,華佗殫精竭慮,一年多的時間中四處奔走,顯得蒼老了許多,看的馬超很不是滋味。馬超已經失去親生的父親了,他絕不願看到華佗再出現什麽閃失。
其他的眾將官之中,大多數人都顯得很疲憊,但也很開心。疲憊是因為他們在長安,為馬超穩固後方,平息了一起又一起的風波,一年來,從無一日能夠睡個安穩覺的。正是因為他們盡心盡力,曹操大規模策反大梁地方駐軍的陰謀才未能真正得逞,為馬超在前線戰勝曹操奠定了基礎。
至於開心,就很容易解釋了。看到馬超凱旋而歸,晉位梁王,眾人怎麽能不高興呢?那可是王位啊!是大權在握的開國之君啊!是僅次於大漢天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至高之位啊!
可以說,馬超麾下的眾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算是開國之臣了!這份功勞,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大梁國,應運而生,盤踞黃河之北,笑傲天下。
回歸長安之後,馬超抽出數日的時間,前三天在馬騰的陵墓中守墓,後幾日則是好好的和家人團聚了幾日。三位絕美嬌妻,放下手頭上的事務,小鳥依人的陪伴在馬超的身側,與馬超一起為馬騰守墓、侍奉華佗,再加上馬休幾兄弟和趙雲、馬雲祿夫妻,以及馬秋、馬承、馬瑛三個小一輩兒孩子,一家人盡享天倫之樂。
馬超的三位嬌妻,楊婉兒是金城商會的大掌櫃,貂蟬掌管冠軍侯府,哦,現在已經是梁王府了,她掌管著府中的一切內務;甄宓已經在其父甄逸的手中接過大權,接受甄氏商會了。三女平日裏都忙得很,很少有清閑的時候,可是在馬超的麵前,她們更願意做一個幸福的小女人,而不是他人眼中的女強人。
自第七日開始,馬超正式開府,開始著手處理政務。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對麾下眾人官職的調整。在他還未回到長安之前,他擬定出來的草本,便先行傳回了長安,賈詡、鍾繇、周異、荀爽等人,根據馬超的這份草本,在細節上進行了反複的斟酌,根據平日裏眾將官所展現出來的能力、特長以及各自的性格,為每一個人都製定出了量身定製的官職。
馬超看過之後,又和諸葛亮、周瑜兩人商議了半日,對幾處人事任命進行了微調之後,便敲定了下來。
隨著各個崗位上的職務敲定下來,馬超登臨梁王之位後的第一道王命,加蓋著梁王金印昭告整個大梁。
武將之中,關羽被加封為車騎將軍,漢壽亭侯的爵位不變;趙雲被加封為驃騎將軍,真定侯;黃忠的、張遼、徐晃、太史慈四人的侯爵不變,依舊是關內侯,官職則是分別提升到了鎮南、鎮北、鎮西、鎮東四鎮將軍;張繡、太史慈、高順三人,加封列侯,分別擔任中領軍、中撫軍、中護軍三個將軍職位;魏延、甘寧、蹋頓三人加封列侯,均為上將軍;
馬雲祿、馬休、馬鐵、馬岱四姐弟,分別領受平南、平東、平西、平北四平將軍之職,晉封侯爵;胡車兒加封武衛將軍,專門負責馬超日常的安全;楊秋、馬玩、王雙、鹿磐等人,皆從副將提升為了將軍,不日後將分駐到各地,填補李堪等人反叛時,在各地留下來的空缺。
文臣之中,賈詡依舊是文臣之首,被馬超任命為左相國,與右相國諸葛亮一起,掌管大梁的國家大事,總覽全國。登臨梁王之後,馬超已經有了封置相國的權力了,他便把二人原先的軍事中郎將的職務,直接提升到了相國的位子上。
第三號人物周瑜,依舊擔任冠軍將軍的職務,畢竟馬超曾經身居冠軍侯之爵位,冠軍將軍是冠軍侯的直屬官職,意義還是很重大的。隨著馬超成為梁王,周瑜的冠軍將軍權柄日重,同時兼任大梁的兵馬大都督,掌管著大梁的兵馬調動,與賈詡、諸葛亮剛好軍、政分離。
鄭泰、鍾繇、周異、崔琰、荀爽、賈逵、司馬芝、杜幾八人,為八部司馬,分別管理農、商、民、政、吏等事宜,類似於後世的六部尚書的職責;
較為特殊的是韓暨和鄭渾這兩個人。為了發揮他二人的特長,馬超特意成立了一個部門,名為將作監,專門負責打造軍中所需的一應器械,必要時還需承擔起為普通老百姓打造農具的任務來。韓暨為將作大匠,鄭渾為司金令。馬超在將作監中還安排了一個人,便是馬鈞。馬鈞跟著韓暨、鄭渾曆練多年,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已經可以出仕了,馬超封他做了都鐵令,協助韓暨、鄭渾。
長安城中的其他諸人,馬超留下了武將之中的曲阿、王雙等,文臣之中的成公英、許慈等二十多人,負責協助賈詡、諸葛亮、周瑜他們處理日常的事務;其餘的楊阜、郝昭、郭淮、國淵、龐恭等人,則是被馬超加封為太守,分別到各地去上任了。
通過李堪等人的叛亂,馬超生出了加固地方府衙必須要擁護長安的想法,所以把信得過的人才,撒出去了一大半,讓他們去治理地方,在穩固地方政務的同時,要求他們凝聚地方駐軍的向心力,打造出一支支能打硬仗的預備役來。
長安的將軍、官員安排妥當之後,就是各個大州的州牧之位了。
州牧是一個大州最高的政治長官,地位極其重要,這些人選,才是真正傷腦筋的。
幽州的公孫瓚,自是不必說了,沒有人能比他更勝任幽州牧的位置了。相同的,威州的北宮伯玉,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的忠誠和能力,由他來擔任威州牧,馬超也很放心。
其餘幾個大州,馬超把俄何燒戈從威州抽調出來,放到了伏州牧的位置上。涼州牧的位置,馬超原本是想讓張濟繼續擔任的,可惜天不遂人願,張濟因年事已高,近幾年又奔波於戰場之上,數日前舊疾發作,還來不及在伏州撤回來,便死在了伏州,惹得張繡好一陣嚎啕大哭。
涼州州牧的位置,不能空懸太久,馬超思來想去,最後還是勸說張繡,讓他繼承張濟未竟的事業,前往涼州擔任州牧,並將張濟的靈柩帶回西涼,擇地安葬。張繡感恩前往。
至於並州,這一年多的時間來,田疇做的很好,無論是治理地方,還是協調物資,供應馬超在前線作戰,從無半點閃失,如今也該給田疇扶正了,並州牧的位置,非他莫屬。
最遠的蘭州,也就是以前的西域,距離長安路途遙遠,往來一趟需要半年之久,且蘭州關乎著絲綢之路,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馬超琢磨了許久,決定讓龐德的兄長龐柔去蘭州,肩負起蘭州的大事。
龐德死戰不退,可見其品行端正。龐柔是龐德的兄長,這麽多年來又從未犯錯,事事兢兢業業,再加上馬超感念與龐德舊日的情誼,便決定給龐柔一個機會,讓他得以盡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華。
其他幾個大州的人選出爐後,便隻剩下雍州了。雍州統轄長安,是馬超的大本營之所在,重要性自然無需贅述,必須要選個放心的人來擔任州牧才行,最後,馬超決定讓諸葛亮來擔任這個重要的職務。
從人情世故的角度來說,馬超是想讓賈詡來擔任雍州牧的,可是喜好明哲保身賈詡說什麽也不肯,以年紀大了為借口,堅辭不受,並向馬超推薦了諸葛亮,馬超也就順水推舟了。
賈詡、諸葛亮、周瑜這三個人,是文官之中馬超最為倚重的人,賈詡不願擔任州牧,諸葛亮擔任了雍州牧,若是不給周瑜安排個州牧的職位,馬超還真的感到有些過意不去。
於是,馬超便把周瑜封為了冀州牧。雖然冀州的大部分掌握在曹操的手裏,可還是有一個常山郡在馬超手中的。馬超任命周瑜為冀州牧,倒也說得過去,隻要劉協不說什麽,這件事便算是這樣定下來了。
曹操大敗之後,正要躲避馬超的鋒芒,借機養精蓄銳,是肯定不會在這件事上較真的。於是,馬超這位梁王,一口氣封了八個州牧,一時之間,聲勢震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