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五百四十一章 水陸並進

無論蜀國內部各派係的爭鬥如何激烈,在麵對外地入侵的時候,各派係還是暫時放下了攻伐,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抵抗南蠻入侵上來。

荊州派係的官員是劉備生前的心腹,自然是堅定地擁護劉禪的,他們抵抗南蠻的心意也最為堅決。

新派益州官員們則是不願看到國土淪喪,益州被南蠻占據的事情發生,所以這一次站到了荊州派係這邊。

而守舊的老一派益州官員們,縱然不願再起戰端,可他們代表的,是益州各大家族的利益,一旦南蠻占據了益州,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好處。

所以,三個派係難得的站到了一起,同意了意見。至少,表麵上看是這樣的。

調兵遣將,籌備糧草,整個蜀國都動了起來,山雨欲來的飄搖之感,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唯一還能安心度日的,便是蜀國如今的國主劉禪了。

各個派係終於不在他的麵前每日爭吵了,讓他的耳根子變的清淨起來,而且大家各忙各事,管亥和李嚴兩位托孤重臣,也沒時間監督劉禪了,劉禪可就撒了歡兒了,趁著這幾日時光,好好的在後宮中玩樂了起來,絲毫不擔心什麽蠻王孟獲的事情。

令蜀國上下聞之色變的蠻王孟獲,在劉禪的眼中,是絕對沒有他養的那兩隻蛐蛐有意思的。

玩的不亦樂乎的劉禪,自然沒有閑心去理會其他的事情了。隻要南蠻人沒打到成都來,劉禪便覺得,自己還是一國之主,傳聞中的禍亂,離自己還遠著呢。有管亥、李嚴他們去安排就夠了,蠻荒之地,豈能是強大的蜀國的對手?劉禪完全用不著擔心嘛!

如果劉備知道劉禪此刻的心態,怕是要氣的從棺材裏爬出來,活活打死他了。

千裏之外的長安,馬超也收到了南蠻入侵蜀國的消息。

不但如此,蠻王孟獲還派人秘密送來了一封書信。

孟獲在書信中寫到,他起兵三十萬攻打蜀國南邊,請求大梁之主同時起兵南下,攻打蜀國的北麵,南北夾擊。

戰後,蠻王孟獲願意和大梁瓜分益州之地,誰拿下來的城池,就歸誰所有。

看完了孟獲的書信,馬超的臉上露出一個冷峻的笑容:

“哼,共分益州?癡人說夢!大漢的土地,永遠是大漢的土地,無論本王與蜀國有何矛盾,始終是我大漢內部的鬥爭,何時輪到蠻夷來指手畫腳了?大漢的土地,本王一寸也不會割讓!”

馬超是梁王沒錯,可他首先是一個漢人。他有著漢人的尊嚴與底線,絕不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做出背叛大漢子民之事。

不過,這倒是一個擊敗蜀國的好機會。

蠻王孟獲起兵在前,麾下蠻兵足有三十萬,絕對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為了抵抗孟獲,怕是蜀國就要釜底抽薪,強行征調兵力南下了。

如此一來,蜀國內部必然會出現空虛,正是馬超南下的好時機。

和孟獲合作是不可能的,但是馬超不介意,把兵線向益州境內強推,一直推倒和孟獲見麵,到時候,連孟獲一起收拾也就是了,再把落入他手中的益州土地重新奪回來。

思忖已定,馬超派人召賈詡、諸葛亮和周瑜前來,與他三人又詳細籌謀了一番後,當即便做出了安排。

春,三月十三日,梁王令:

幽州牧公孫瓚,提兵十萬屯駐到邊境線上,牽製曹操,令其心存忌憚,不敢大肆出兵;

上將軍、領常山太守魏延,軍師中郎將陳宮二人,繼續率兵駐守常山,並加強戒備,密切關注冀州的一切風吹草動,做好戰鬥的準備;

中護軍張合,率領三萬義勇軍,前往常山,與魏延、陳宮共同鎮守常山;

鎮南將軍張遼,繼續屯兵商縣,加強防禦,防止曹操自豫州出兵;

平安將軍馬休、平東將軍馬鐵,率軍三萬前往協助張遼;

大司馬、領南郡太守龐統,在南郡一線嚴陣以待,時刻提防吳國出兵,劉磐副之;

副將王雙率兵一萬,到大司馬龐統帳下聽命;

中領軍、領涼州牧張繡,星夜率十萬西涼義勇軍前往漢中,接替徐晃鎮守漢中,將各部的防禦連成一線,逼迫魏、吳不敢輕易動兵;

鎮東將軍、領漢中太守徐晃,為征蜀先鋒,率部下五萬義勇軍先行進攻蜀國;

右相國、武鄉侯,令雍州牧諸葛亮,為征蜀統帥,鎮北將軍太史慈、平西將軍馬岱、討寇將軍王平為副將,郭淮、郝昭隨軍聽命,賈逵、楊阜、成公英為隨軍參讚,率領包括無當飛軍在內的十萬義勇軍,自長安出征,攻伐蜀國。

冠軍將軍、領冀州牧周瑜,為水路大都督,上將軍甘寧為副都督,薑敘、趙昂、李俊、楊嶽為副將,周異、許慈為隨軍參謀,率領五萬伏波銳士,進擊漢水,自水路入川,配合諸葛亮共討蜀國。

車騎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加任破軍陣統領,與驃騎將軍、真定侯趙雲統率的奔雷騎,做好隨時支援戰場的準備。

其餘人等,各行其事,不得輕動。

經過近年來的休養生息,大梁的國力再次恢複到了頂峰,隨著馬超的一聲令下,數十萬義勇軍被調動了起來,更多的將士則是進入了戒備的狀態,隨時可以踏入戰場。

不動則已,一動千鈞!

大梁對蜀國動兵的消息,迅速蔓延向四麵八方,天下為之震動!

那可是堂堂的蜀國啊!即便如今蜀國早已不複劉備時期的強盛,可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憑著偌大的益州和半部荊州,蜀國仍是這個世界上實力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大梁之主便這樣動兵了,渾然未把蜀國的強大看在眼裏。

一石激起千層浪,天下,沸騰了。

這可是國與國之間的國戰了,可不是之前各路諸侯相互攻伐的小打小鬧了!

一時之間,天下人開始爭論不休,他們為大梁和蜀國誰能獲得勝利而激烈的爭論著。

有的人認為,大梁沉寂了數年之後,終於要亮出他們的刀鋒了,這次亮劍,必定要見血!蜀國,怕是難以抵擋大梁的兵鋒,尤其現在蜀國內外交困,南方還有南蠻人入侵的先決條件下,更加無力抵抗大梁了。

還有的人則覺得,益州沃野千裏,糧草豐足,更兼有棧道、劍閣等天險,縱是無力擊退大梁,可自保有餘。大梁遠征益州,糧草補給線太長,再加上水土不服,很難有所建樹。蜀國隻要頂住最初的一段時光,大梁便隻能無功而返。

兩方的爭論各執一詞,愈演愈烈,在大漢各處的酒樓、茶館、鬧市、鄉野……無時無刻的上演著。

這個時代的名士、文人們,大多喜好高談闊論,以此來彰顯他們與普通老百姓的不同之處,每逢大事,他們便要引領輿論的潮流,向天下人灌輸自己的意見,所謂的眾口鑠金、口誅筆伐等詞匯,大多來源於此。

時間,在雙方的爭論中,飛速流逝,就在爭論進入到白熱化階段的時候,戰報傳來,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大梁鎮東將軍徐晃,率領先鋒軍一路勢如破竹,趁著蜀國尚未反應過來之際,**,以紅衣弩炮和霹靂車兩大殺器開路,短短兩個月時間,連克蜀國北境十六城,俘獲蜀兵將士八萬,名動天下。

蜀國的托孤重臣管亥聞訊大驚,親率十五萬蜀軍進駐葭萌關,意欲憑借棧道和劍閣之險,將徐晃所部擋在葭萌關之外。

誰料,諸葛亮率三萬無當飛軍如同神兵天降,竟然不知用了什麽手段,出人意料的出現在了葭萌關的背後,鎮北將軍太史慈率其餘的七萬大軍與徐晃合兵一處,配合諸葛亮在葭萌關的關前關後,同時發動了猛攻。

背後未曾設防的管亥,僅僅堅持了半日的時光,十五萬大軍便被擊潰,帶著不足十萬的殘部,倉皇逃出葭萌關,撤到了劍閣一帶布防。

無當飛軍的神兵天降,向世人昭示了他們的特殊能力,讓人們第一次見識到,擁有一支能爬山涉水的精銳,是如何的重要。

攻破葭萌關後,葭萌關便成為了大梁義勇軍的中轉站,大量的蜀兵俘虜被關押在此,管亥未曾帶走的巨量糧草,也全部成為了義勇軍的供給。

如今,諸葛亮在經過整頓之後,留下徐晃鎮守葭萌關,正在率部前往劍閣的路上。

水路方麵,冠軍將軍、水路大都督周瑜,率領五萬伏波銳士沿漢水南下,接連攻克沿線上的任河、不曹河、巴水、南江四個河域,橫穿益州北部,摧毀蜀國在其中設置的六個軍事據點,且在跨河的作戰中,登陸作戰,以摧枯拉朽之勢,展現出絲毫不輸於步兵的陸地作戰能力,強行攻占了巴中。

不日即將順巴水而下,進擊益州的西北門戶巴郡。

巴郡非但是益州西北的門戶,更是益州各郡中地域最大的一個郡,人口眾多,一旦失了巴郡,對蜀國的打擊,將士毀滅性的。

大梁水路並進,雙線作戰,無一不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直接封住了那些對大梁質疑之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