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五百九十二章 火燒葫蘆穀

時光回到三日之前。

神機營密探遍尋司馬懿的蹤跡無果,諸葛亮便已料到,以司馬懿隱忍之能事,必定是小心翼翼,絕不會輕易泄露蹤跡而被神機營密探尋覓到。

既然無法尋找到司馬懿,諸葛亮就轉換了思路,決定來個守株待兔之計,預先讓王平、馬岱等人,分頭來到諸葛亮圈定的三個地點,悄悄埋下大量的硫磺、硝炭,在其上撒一把浮土,以遮人耳目。

並在附近多放置一些枯枝爛葉,方便引火。

當然,這一切的動作,都進行的極為小心,所有引火之物或是埋藏在地下,或是擺放的極為自然,盡可能的抹去人為的痕跡,看上去就像是自然生成的一般。

司馬懿近年來屢屢為曹操出謀劃策,聲名鵲起,人送“塚虎”之稱號,將其隱忍持重、令人可怖的形象描繪的入木三分。為防止司馬懿發現端倪,諸葛亮特意叮囑王平、馬岱等人,務必要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把一切都做的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王平和馬岱他們,沒有讓諸葛亮失望,把一切的引火之物都安置的妥妥帖帖,尤其是威力巨大的“地雷”,更是加倍小心。

之前在七擒孟獲的時候,為了對付兀突骨的藤甲兵,諸葛亮也使用過地雷這個東西。他所用的地雷,當然不是後世那樣的熱武器,而是對火藥的一種先進應用手法,隻有引燃烈火的作用,在瞬間爆發出強烈的火焰,震懾人心,並沒有什麽爆破殺敵的作用。

可即便是如此,地雷的威力亦是不容小覷。

埋藏好了地雷等東西之後,王平他們還把留下的足跡、馬蹄印等痕跡,一點一點的全部清理掉了,任誰也看不出破綻來。

之後,遵照諸葛亮的命令,王平等人率部撤離,隻留下少量的探哨,撤後十餘裏,隱藏在附近高山上的叢林中,遙遙的盯著進穀的入口之處。

諸葛亮這樣做,也是防止司馬懿在進入目標地之前,派人搜山,進而發現隱藏在山林中的義勇軍,那樣的話,他就不會輕易地鑽進諸葛亮布置好的圈套中了。

經過三日夜耐心的等待,司馬懿終於出現了,他選擇藏身的地點,便是葫蘆穀。

司馬懿不虧有“塚虎”之稱,可謂是老奸巨猾之典範。正如諸葛亮所料,司馬懿急於隱藏行跡,可並沒有因此而忽略潛在的危險。進穀之前,司馬懿親自觀察了一遍地形,並派出兩隊人馬,一隊先行進入穀內,探查有無伏兵;另一隊則是大舉搜山,清除威脅。

直到兩隊人馬都沒有發現什麽異常,司馬懿才下令大部隊進入了葫蘆穀,在穀內安紮下來。他在進穀之後,還讓自己的部下副將帶著三千軍守衛穀口,以防出穀的道路被斷。如此安排,可見司馬懿之小心、謹慎了。

奈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的一切安排,早已被諸葛亮料到了。

親眼見到司馬懿率部進入葫蘆穀之後,隱藏在附近的二十多名探哨,分出兩人前往諸葛亮出報訊,其餘人依舊潛藏在山林中,緊緊地盯著司馬懿的動向。

諸葛亮接到信息後,並沒有立刻行動。而是將王平等人召了回來,命他們趁夜趕到葫蘆穀的後麵,借著穀中司馬懿所部將士夜間熟睡之際,悄無聲息的以巨石、斷木填塞穀後的道路,令其無法從後方逃出葫蘆穀。

之後,諸葛亮才進行了下一步的行動。趁著黎明之前最黑暗的一段時間,諸葛亮率領無當飛軍翻山越嶺,從山路上一路攀爬而來,來到了葫蘆穀一側的懸崖邊。站在這裏,諸葛亮可將穀中的一草一木盡收眼底。

當東方泛起魚肚白,司馬懿從睡眠中驚醒,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發現頭顱猶在,這才稍稍放下心來,連忙呼喊親衛隊到穀中巡視。

不久之後,親衛隊傳來一個讓司馬懿驚心的噩耗:穀後出路,不知何時,被堵上了!

得到這個消息,司馬懿立刻猜到大事不妙,連忙爬上馬背,氣急敗壞的吼道:“快快快!全體出穀,目標北平關,急速行軍!”

可惜,他終究是棋差一招。

不等穀中的將士集結完畢,山穀前方便傳來了一陣喊殺聲,王平率領五千無當飛軍以及一萬義勇軍,把前麵的穀口死死地堵了起來。且不說那一萬義勇軍,單單是手持諸葛連弩的五千名無當飛軍,他們一陣連綿不絕的弩箭射來,狹窄的穀口處便再無出路,司馬懿的副將如何能衝殺的出去?

驚魂不定的司馬懿什麽都顧不上了,連聲呼喊道:“不惜一切代價,衝破穀口的敵軍,殺出去!”

站在山上懸崖處的諸葛亮,不急不忙的輕輕揮了揮手中的羽扇。

隨著他這個動作,兩萬五千命無當飛軍連同萬餘義勇軍弓箭手,同時在兩側的山崖上現出身形來,手中的諸葛連弩、長弓,直指山下的山穀之中!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殺——”

“義勇男兒,殺敵——”

無當飛軍獨有的戰鬥口號,與義勇軍弓箭手的口號,漫山遍野的先後響起,聲震四野。

錚錚錚——

點燃的弩箭、火矢,從四麵八方射落,在清晨陽光的映照下,帶著一道道尾焰,滑向司馬懿所在的山穀之中。

“豎盾!迅速豎盾!先鋒部隊不要停,繼續突擊穀口!”司馬懿一邊翻身下馬,尋找可躲避箭矢之處,一邊縱聲呼喊,指揮著部下將士們尋求生路。

諸葛亮可能給司馬懿留下生路嗎?諸葛亮給司馬懿鋪設的路,是一條無處可逃的死路!

漫天火箭落下,山穀中驟然間火光大作,那些預先埋藏好的地雷、硫磺、硝炭等引火之物,瞬間劇烈的燃燒起來,或是迅速向附近蔓延,把不起眼處卻又擺放的恰到好處的枯枝爛葉引燃,一時之間,整個山穀中火光衝天,濃煙密布。

“咳咳咳……快……再快……必須要突破穀口!”司馬懿被濃煙嗆得咳嗽不已,連呼吸都有些困難了。他已無意追究,為何火勢會在瞬間燃燒的如此之快了,他隻想著能逃出這個要命的地方。

山穀之前,王平指揮著五千無當飛軍和一萬義勇軍,死死地擋住穀口處魏軍的突擊,雙方在狹小的空間內,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射殺。

魏軍的副將也不想這樣,畢竟他們手中隻有普通的弓箭,在遠程襲殺上,根本無法和無當飛軍相抗衡,可問題是,這處山穀的穀口極為狹窄,根本容納不下太多的人同時站立,想要冒著不間斷的箭雨衝出山穀,談何容易啊?

當初司馬懿看重這個地方,就是因為這裏的地形。穀內空間寬闊,偏偏穀口處緊緊收縮,就像是一隻葫蘆一樣,所以這裏才被稱作“葫蘆穀”。司馬懿看重這裏,是因為穀口隱蔽,不容易被人發現,但是他卻沒想到,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卻把自己送上了一條不歸路。

濃煙烈火中,不斷地有魏軍將士被火焰吞沒,在一陣陣淒慘的哀嚎聲中,迅速變成一個火人,而後又變成一具焚燒著的屍體。

求生,是人的本能。被大火燒著了衣物的魏軍士兵,不甘心就此死去,他們不斷地掙紮著,向身邊的人伸出手,希望他們可以幫助自己撲滅身上的火焰,可這樣做隻能讓他們把火焰傳遞給更多的人。

還有的人在烈火中痛苦的挪動著身體,把身上的火焰帶到山穀的四處,最後或者把穀中的草木引燃,或者是把軍中的糧草引燃,然後與草木、糧草一起,葬身火海。

魏軍將士們,包括司馬懿在內,痛苦的承受著煎熬,可山體兩側的義勇軍將士們,手中的火箭卻從未中斷過,因為他們極為痛恨司馬懿。司馬懿掘開易河之堤,造成了方圓百裏的水災。這種罔顧他人性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人神共憤。

這樣狠辣的人物,就應該在世間被抹去,就應該下到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連續無論火矢之後,山上的義勇軍將士們暫時收起了諸葛連弩和弓箭,在諸葛亮的指令下,無當飛軍抽出隨身的西涼彎刀,快速的砍倒身邊的樹木,然後把砍下來的樹木拋入山穀之中。

無當飛軍臂力強勁,他們可以把樹木扔的很遠,不會被山體所阻隔,直接掉到熊熊烈火的山穀之中。而普通的義勇軍弓箭手們,則是根據諸葛亮的命令,解下腰間的水囊,打開塞子,用足全身的力氣,把水囊扔到空中,再掉落到山下的山穀中。

他們水囊中所盛著的,可不是清水,而是西風烈酒!

無數的樹木呼啦啦的拋下,無數的西風烈酒洋洋灑灑……山穀中的烈火,更濃烈了!

躲在一處岩石下的司馬懿,絕望的看著眼前的衝天烈焰,雙眼中失去了往昔的神采,喃喃的道:“報應麽?水火無情,吾掘開易河之水,便要遭受這烈火焚身之報應嗎?今日吾將死於此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