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曆史垃圾堆中的寶...
“不過,印象中那人好像說過,這東西能吃,好種,本來弟子是個醫者,於這種地的事情一竅不通,也沒當做一回事,今天恩師說起來,才想起有這麽一回事!”李時珍絮絮叨叨,沒完沒了。
其實包大農一個字都沒聽到。
此時此刻,他的眼裏隻有這一塊——紅薯!
這!這真的是紅薯啊!
包大農低下頭,仔細看著這一小塊的紅薯。
外觀還算完整,因為一直保存完好,除了有些幹癟之外沒其他的毛病。
隻不過不知道過了多久,還能不能發芽!
包大農簡直抑製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
紅薯,絕對是改變曆史的作物。
尤其對於中國來說,紅薯這種作物的出現,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曆史意義。
自古以來,漢人就麵臨這北方遊牧民族的巨大威脅,北方的遊牧民族一個接一個的從不知名的角落中冒出來,不斷南下侵襲中原王朝。
中原王朝雖然在強盛之時可以打敗遊牧民族,可是在曆史上絕大多數時間裏,隻能進行痛苦的拉鋸戰。
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廣大北方氣候寒冷,農作物產量太低,當地的糧食產出難以支撐龐大的軍隊長期作戰。而從後方遠途跋涉運送軍糧,在古代交通落後的現實下,性價比極低。往往一百斤糧食運到前線,除去路上損失和運糧隊消耗的,也不過剩下二三十斤。
這種情況不但出現在中國北方,便是在中國南方也是一樣。
當年秦始皇便設立了桂林郡和象郡,統治區域一直延伸到了中南半島中部,然而始終無法穩固立足。
雲貴之間多土司,中原王朝對於雲貴的征服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可最終敗給了過長的補給線和貧瘠的土地。
便是伏波將軍馬援這樣的名將,也無法穩固立足。
可是,隻要有了番薯就不一樣了,有了番薯,就省卻了長途運輸軍糧的痛苦,隻要有地,不管是平地還是山地,這貨都照長不誤!
作為最會種地種菜的漢人,隻要有一塊足夠大的,適合耕種的土地,漢人就會如同這番薯一般生根發芽,蔓延開來。
曆史上,也正是因為有了番薯和土豆的出現,中國的人口才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也正是隨著番薯的出現,中國西南邊疆便牢牢掌握在了中原王朝手中。
可以說,此刻包大農手裏放著的不是一株植物,而是整個民族的希望!
番薯不但產量極高,是稻穀的十幾二十倍,更為重要的是,這貨根本對生存條件就不挑剔,簡直是落地生根,不要說原來早已被開發的耕地,便是原來那些根本不可以用作耕種的山地,也一樣照長不誤,而且收成相當不錯!
隻要有了番薯,原來根本不適合耕種的土地都可以開發利用起來,原來難以堅守的邊關再也不用擔心糧食的補給。
隻要有了番薯,這種產量高而又皮實的農作物,大明朝就有了希望!
“好徒兒!”包大農激動的不行,一把抱住了李時珍,在李時珍滿臉倉皇的表情中狠狠在他臉頰上親吻了一下。
“不好,完了!難道恩師之所以要資助我,是覬覦我的美色?”李時珍一臉的生無可戀,雖然現在是大明朝,風氣開通的很,好多有錢的讀書人除了嬌妻美婢,還要養幾個書童來趕趕時髦,可是李時珍卻絕非此道中人。
“恩師,你……”
李時珍眼中滿是恐懼,不過好在,恩師似乎沒有其他的舉動,看起來恩師似乎隻是太高興了!
李時珍心裏安慰著自己,但還是忍不住後退了兩步。
還是保持一定安全距離比較好啊!
包大農拿過蠟燭,舉了起來,仔細觀看。
越看便越是高興,這一包東西雖然不大,可是其中不但有番薯,居然還有幾粒葵花籽、南瓜子,還有兩塊長的如同生薑一般的根莖,一時半會卻還看不出來是什麽東西。
“徒兒,這些東西,能送給為師嗎?”包大農轉過頭來,朝著李時珍一個勁地拋媚眼。
“呃,恩師!”李時珍不由自主又退後了兩步,愕然點頭。
“不就是幾顆種子嗎?至於嗎?”李時珍心裏冒出了幾個問號。
“恩師!”李時珍撓撓腦袋道:“弟子有些想起來了,當初我救了那娃兒之後,他爹為了感謝我,鬆了一大袋這東西給弟子,弟子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不肯要,後來盛情難卻,這才收下了這麽一小個,不過當時,那外藩人還煮了一鍋請弟子吃,弟子覺得,這東西的味道雖也還算甜糯,然而遠不如大米白麵來的口感好,而且米麵可以有各種吃法,這東西卻不是蒸便是煮,吃個一兩頓還行,若是天天吃,隻怕不好!”
他紅了臉扭捏了半天道:“據自己親自試吃的結果,這東西吃多了會燒心,而且……而且屁很多!”
“屁多好啊,屁多通竅啊!”包大農哈哈一笑,看了李時珍一眼,李時珍頓時覺得多年的痔瘡好像在隱隱作痛。
“屁多?屁大點事算得了什麽!”包大農哈哈一笑,將那包東西毫不客氣地揣進懷裏,口中唱著:“地瓜娃,地瓜娃,一棵藤上七個瓜!”蹦蹦跳跳就走。
“恩師這是怎麽了?”李時珍在後麵遠遠地跟著,始終不敢靠的太近。
回到包家,牛五鼻青臉腫的早等著了,見到包大農,笑的如同一朵被大象踩過三五十腳的狗尾巴花一樣。
“怎麽樣啊?”包大農今天心情相當好。
“回公子爺,公子爺真是料事如神啊!”牛五一副衷心欽佩的樣子道:“小人回家後躺了不到一天,那郭弘經就找上門來了,左右試探,旁敲側擊,小人謹記公子爺的教誨,就是啥也不說,後來這廝急了,扔下了五百兩銀子給小人!小人這才按照公子爺的吩咐,將那些言語告訴了他,果然他聽了喜形於色,高高興興去了!”
包大農嘿嘿一笑,道:“這廝回去必然要告訴陶仲文,陶仲文那老狐狸不傻,隻不過這次為了打垮我包家,心太急了而已,再過個十幾天,我看他怎麽哭!”
說罷轉身回房,將懷裏的種子鎖進了箱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