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忽悠

第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江山

呂芳宣讀完旨意,自去回宮複命。

包家大門口左一塊右一塊匾額掛的滿滿當當。

包悟來聽著肚子,舉著拂塵左右搖擺,指揮下人們懸掛匾額。

毫無意外,當中一塊是“天師”,旁邊一塊稍低,掛的是“帝友”,至於什麽“天下文宗”和“武林至尊”,都給擠到了一邊。

包悟來淚眼婆娑。

沒想到啊,自己也有今天!

當年他在陶仲文門下,那是不入流的小角色,每天看著陶仲文迎來送往,所結交者都是當朝顯貴,心裏羨慕的不行,卻別無良策,隻好回家拚命念經,隻盼著上天聽到了自己的心聲。

實踐證明,念經真好!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斤粟!他回過頭看了一眼一臉橫肉的包大娘,止住了念頭。

包家客廳之內,包大農端坐當中,堂下齊刷刷跪了一片。

文有徐文長、歸有光,武有俞大猷,藍道行聽說皇上賜了匾額,也上門來慶賀,李時珍前前後後忙個不停。

不一會兒,山中走獸海底鮮,各式菜肴流水般端了上來。包大農一揮手,遣退了旁人,叫幾個弟子與自己一同飲宴。

“來來來,見過你幾位師兄!”包大農拉過一臉羞澀的俞大猷,將他引薦給徐文長等人。

徐文長、歸有光等人早就傾慕俞大猷是天下聞名的將領,一時見麵,好不親熱。

眼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俞大猷端起酒杯,站了起來,慨然道:“恩師,弟子這一杯,是替東南各省的百姓敬您!若非您老人家指點,弟子這次京師之行哪會如此順利?便是東南百姓,也不知有多少人因為恩師得以活命!”

徐文長和歸有光等人也都是心懷天下之人,見俞大猷說起東南戰事,也都凝神來聽。

俞大猷歎了口氣,道:“恩師,不要說區區倭寇,便是那倭國,和我大明朝相比,也不過是彈丸之地,可誰想到,這些年,倭寇逞凶,在東南沿海一帶攻城略地,甚至出現過數十倭寇打下十幾座縣城燒殺搶掠之事,說起來,這真是我輩武人之恥啊!”

徐文長是在浙江前線與倭寇交過手的,也忍不住道:“學生在浙江時,也很氣悶,我大明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按說區區幾個倭寇,怎麽就將我大明東南半壁攪得不得安寧!”

包大農微微一笑,道:“既然你們幾個說起了,為師倒想考考你們,東南沿海倭寇為禍多年,你們到說說看,這倭寇為什麽難以剿除?又該如何剿除?”

包大農一句話說完,大家的眼睛都落在了俞大猷的身上。

“既然恩師問起,弟子也不敢隱瞞!”俞大猷歎了口氣,左右看看並無旁人,這才小聲道:“東南沿海倭寇之所以難以剿除,一來是因為我大明朝承平日久,衛所兵不堪重用,那些倭寇卻是亡命之徒,人數雖少,卻著實厲害,我曾經率兵追擊倭寇,那些倭寇一路燒殺,帶著搶來的金銀財物,居然動作極為迅速,咱們一邊在後麵追,他們在前麵跑,還要四處行劫,最後咱們一路上連追了十幾天,這些王八蛋們居然打到了南京城下!”說到這裏,俞大猷不由扼腕歎息。

徐文長點頭道:“俞師弟所言不錯,當初我在浙江抗倭時,也曾見過這些倭寇,身材雖然短小,卻身背五尺以上大刀,他們倭寇叫做太刀的,端地是厲害非常,一刀砍出,往往一刀兩斷,相比之下,我大明朝守軍所用的都是用來對付韃靼人馬隊的長槍,在東南水鄉,實在是運轉不靈!”

俞大猷又道:“恩師若說如何治這倭寇,弟子倒是想起宋朝嶽武穆的兩句話話來!”

大家都知道俞大猷所說的嶽武穆便是嶽飛。

俞大猷繼續道:“什麽時候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便可以天下太平,戰無不勝了!”

俞大猷說完,仰天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眼中淚水也流了出來。

徐文長、歸有光和李時珍見他說的動情,也都忍不住大聲叫好。

包大農微微一陣冷笑。

“恩師,弟子說錯了嗎?”俞大猷詫異道。

“你說的沒錯,如果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要剿滅倭寇,自然是輕輕鬆鬆的了,可是我來問你!”包大農伸出自己的巴掌,道:“如果我這巴掌扇出去,有一千斤的力氣,自然我便天下無敵了,可你說我這巴掌能有一千斤的力氣嗎?”

大家夥就是一愣。

包大農嘿嘿一笑,道:“你們五個人都是我座下的弟子,你俞大猷是武將,徐文長和歸有光是文臣,李時珍是太醫,藍道行是道士,我先來問你,俞大猷!”

包大農一雙眼睛直直地看著俞大猷,一字一頓道:“你身為武將,怕死嗎?”

俞大猷臉色一陣青一陣紅,過了好久,咬牙跺腳道:“弟子仔細考慮過了,若是為國捐軀,弟子不敢畏死!”

“好,不錯,不錯!”包大農嘻嘻一笑,道:“那我再問你,你覺得不怕死的人多嗎?”

俞大猷又是一愣,悶悶搖頭道:“確實是不多!”

包大農轉過頭來,看著徐文長和歸有光,笑道:“你們二人如今雖然還沒接到朝廷的任命,卻必然要踏入仕途,我也來問你二人,你二人貪財嗎?”

徐文長看了一眼歸有光,兩個人一起站起來,大聲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弟子二人自然愛財,卻不敢貪財!”

包大農又是嘿嘿一陣笑,道:“誰不知道我大明朝的官俸低微,單靠這官俸,隻怕要去討飯了,你們可以去看看,滿朝之中,有誰是靠著官俸的?”

徐文長和歸有光都是一愣,這大明朝官俸之低,簡直令人發指,所以在京為官者,都靠著地方官的孝敬,那外放的地方官,更是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

若以官俸來說,能不餓死已然不容易,更不要說有什麽積蓄了。

李時珍舉起手來,道:“恩師,弟子倒是有個朋友,您也認識的,海瑞海剛峰,他絕對是個清廉的!”

“呃!”包大農被噎得直翻白眼,不過海瑞這等異類,整個大明朝也就出了這麽一個,根本不具備代表性。

“藍道行,你是出家修行的人,修的是長生,自然是不必說的了!”包大農嘻嘻一笑,又看向李時珍,道:“你呢?”

李時珍昂然道:“弟子怕死,隻因怕弟子死了,無人編寫這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