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忽悠

第三百四十四章 債主登門

裕王府裏,杯盤羅列。

朱載後手裏握著一隻雞腿,狠狠咬了一口,用力吞下,打了一個飽嗝。

終於有肉吃了!

朱載後咳嗽了兩聲,嗆出了眼淚。

三年的歲賜一起拿到手,困擾裕王府三年的財政危機總算是告一段落了。

“來來來!高師父,張師父,不要客氣,本王敬二位一杯!”朱載後舉起酒杯,還沒說話,眼淚先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高拱和張居正,都是他朱載後的師父,這些年來對朱載後悉心教導,朱載後心裏很是感激,尤其是近些年來,朱載後困頓潦倒,可是這兩位師父卻對自己不離不棄,時刻陪伴在他身邊。

塵世寒冷,兩人的陪伴給了朱載後為數不多的溫暖。

“這幾年以來,兩位師父辛苦了!”朱載後右手舉起酒杯,左手擦了擦眼淚。

好幾年了,自己甚至沒有餘錢請兩位師父好好吃一頓。

可是如今,事情總算往好的方向產生了變化。

“哎!”高拱和張局長舉起了酒杯,卻是忍不住一起長長歎了一口氣。

二人都是經天緯地之才,心懷天下蒼生,殫精竭慮輔佐裕王殿下。

可是在裕王最需要有人幫忙的時候,自己這二人居然是一籌莫展,竟然是靠了包大農那不入流的行賄之計才讓裕王擺脫了困頓。

二人心裏一片淒然。

難道這世上想光明正大地做點事情便有這麽難嗎?二人身為裕王的師父,卻不能以大道教導裕王,為裕王解憂。

這是一杯苦酒。

二人喟然長歎後,一飲而盡。

“王爺!”外麵馮寶快步走了進來,臉色尷尬。

“有什麽事,說吧!”朱載後也吃飽了,肚裏有糧,心裏不慌。

“外麵有人求見,是天師府的小包先生!”馮寶尷尬說道。

“哦?!”朱載後就是一愣,昨天自己剛剛去天師府拜會過包大農,怎麽今天包大農又來了?

他看了一眼高拱與張居正。

“王爺不妨讓他進來,臣倒要好好和他說道說道!”高拱氣哼哼地說道。

身負帝友之封,又是天師之子,這包大農不以正道教裕王也就罷了,居然還讓裕王去給嚴世蕃送禮?

“兩位師父不必如此!”朱載後點點頭,道:“如今滿朝上下,大臣們都聚集在景王門下,此時此刻,小包先生肯登門,那已經是對本王的最大支持了!馮寶,快請!”

朱載後斂衣整容,出門迎接。

才來到大門,包大農已經笑嘻嘻地走了進來。

“小包先生好!”朱載後很是熱情。

“裕王殿下好!”包大農笑嘻嘻打著招呼,一眼就看到了裕王身後的兩人。

“這兩位是……”包大農眨著一雙好奇的眼睛。

“我是高拱,這一位乃是張居正!”高拱自來脾氣不好,沒好氣地看了一眼包大農道:“不知道小包先生此來,是想找我探討學問呢,還是要兜售什麽邪門歪道!”

“誒呦喂!語氣不善啊!”包大農看了一眼這高拱。

曆史上這位高拱本事是有的,脾氣也是大的,倒黴也是真的,而且好巧不巧,曆史上決定了高拱命運的幾個人,現在居然都在!

張居正!

馮寶!

十幾年以後,就是這兩位背後一人一刀,將高拱趕下了台。

可是眼下,這幾個人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包大農暗自感歎了下人生多變啊!

“沒錯!”張居正也毫不客氣,作為正經八百的讀書人,張居正行的是聖人之道,至於那些道士!

在張居正眼裏,全是禍國殃民之輩!

若不是這些人蠱惑聖心,將大明朝半數的歲入都拿去蓋了宮觀,賞賜了道士,做了無數法事齋醮,大明朝的國庫何至於空虛至此!

如果不是這些什麽牛鼻子道士宣揚長生,當今聖上英才天縱,豈會幾十年不上朝?豈會不理政事?

雖說包家與陶仲文等人不睦的事情張居正也有風聞,可是在張居正看來,這根本就是狗咬狗一嘴毛!

若不是礙著當今聖上,張居正很想揪住包大農的脖領子問問他,這河南河北大旱,百姓流離失所之時,你們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道士在哪裏?邊關軍情告急,韃靼入寇之時,你們這些道士又在哪裏?

在張居正的眼裏,這些道士們平時上曉天意,下破人心,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可是一旦到了要見真章的時候,沒一個不是軟腳蝦的!

所以,雖說張居正為人不似高拱那般傲氣淩人,可對待這些道門中人,張居正也是毫不客氣。

尤其是經過了昨天,包大農這廝居然教唆朱載後給嚴世蕃送禮。

這分明是打他和高拱的耳光。

“聽聞小包先生府上掛著兩塊牌匾,一塊上麵寫著‘天師’二字,一塊上麵寫著‘帝友’二字,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解惑者也,不知小包先生昨日所傳者是何道,所解者是何惑?”

包大農嘿嘿一陣冷笑,心說,掉書袋老子自然不如你們這些讀書人,可是要說甩嘴炮,你們這些家夥綁在一起也未必是老子的對手。

當下冷冷一笑道:“兩位身為裕王殿下的侍講侍讀,不知道講的又是何道,解的又是何惑?”

張居正倒是一愣,萬萬想不到眼前這不學無術的家夥居然還敢反問,隻是他學問淵博,自然不怕,微微一笑道:“我侍講四書五經,曆代正史,考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以天地正道引導裕王殿下,誠心淨意,以至於至善!”

“哦?”包大農嘻嘻一笑,道:“我倒想請教,本朝太祖爺起身於草莽之中,可曾讀過四書五經?”

“這個……”張居正看了一眼高拱,兩人一起陷入了沉默。

太祖皇帝朱元璋的事跡,這些身為朝廷大臣的豈有不知,可朱元璋出身貧賤,不曾讀書,卻立下不世之功,手創大明朝,那是盡人皆知之事。

包大農此話一出,倒叫他二人無法反駁。

包大農嘻嘻一笑道:“太祖皇帝之所以能夠驅除韃虜,開創大明朝萬世基業,不是你們這些讀書人的功勞,而是太祖爺知曉百姓之苦,上應天道,下順百姓之心!如今裕王爺身受困頓,遍嚐人間冷暖,這些對於裕王爺來說,才是最主要的!”

包大農從懷裏拿出一張紙來,笑道:“現在,裕王爺要麵對的,便是我這債主,手持借條,前來討債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

這廝今天上門來,居然是來逼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