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軍威赫赫!
杭州城頭,大旗烈烈作響。
胡宗憲騎著高頭大馬,出了城門,回過頭去,仰望城頭大旗,感慨萬千!
和倭寇打了十幾年了,敗多勝少,倭寇便如同貼在大明朝軍人臉上的一塊膏藥,擺著難看,撕又撕不掉。
直到今天!
終於迎來了這反攻的時刻!
接下來必然會是一場苦戰。
倭寇的戰鬥力本來就很強悍,如今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必然不會坐以待斃!
這一次胡宗憲動用了整個浙江的兵力,目的隻有一個!
畢其功於一役!
胡宗憲的目光落到了正在開拔的大軍行列上。
軍容整齊,旗甲鮮明!
士卒們一個個精神都很飽滿,吃的膘肥體壯,眼神堅定而有力。隻不過……
馬上的將軍們,一個個不是胳膊上綁著繃帶,就是腦袋上纏著白布,一個個鼻青臉腫,慘不忍睹。
“徐文長……等本官得勝歸來,再來找你算賬!”
胡宗憲伸出鞭子,在馬屁股上狠狠抽了一下,白馬翻蹄亮掌,踏踏而去。
而與此同時,在綿延的大山之中,俞大猷靠在大樹上不住的喘息。
年紀大了,身子不如以前了啊。
看著眼前精壯的小夥子一個個默不作聲地從身邊經過,俞大猷抬起頭來,看了看這座大山。
古木無人徑,數裏入雲峰!
這座大山之中,根本就是人跡罕至,連山上的小路也生了雜草。
“這樣一條荒僻小路,隻怕多少年都沒人走了吧,倭寇真的會從這裏經過嗎?”
俞大猷在自己的心裏打了個問號。
隻是他也知道,如今不管是徐文長還是自己,都已經沒有回頭之路了。
徐文長將要踏上煙波浩渺的征途,前途未卜。
至於自己……
放著十拿九穩的功勞不要,卻要到這大山裏來,賭上自己的命運。
“俞將軍,咱們到了!”隊伍前麵跑過來一名獵戶,大聲稟告道。
隊伍緩緩停下,大家都轉過身來,等著俞大猷下命令。
“就地休息!”
俞大猷一聲令下,所有的士卒都就地躺倒,雖然這些人走慣了山路,可畢竟是一整天的長途行軍!
“不錯,好地方!”
在獵戶的帶領下,俞大猷在左近溜達了一圈,仔細觀察了地形。
果然與傳說中一樣!
兩麵都是高山,中間一條小路,小路延伸到山腳,陡然拔高,直插入雲,在山峰頂尖上,有一座破敗已久的關隘。
過了關隘,又是一路陡峭的下坡。
獨馬關!
倒在一旁的石碑上刻著三個字。
“好地方,好地方!”俞大猷激動的直搓手。
這獨馬關果然是名副其實。
羊腸小路狹窄無比,隻能容納一匹馬經過。
如果倭寇真的從這裏經過,如果自己真的可以在這堵截住倭寇,雖然自己帶來的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
可是俞大猷有信心,自己可以在這獨馬關上建立起彪炳後世的功勳。
隻不過……
還是那個老問題,倭寇會來嗎?
自己如今麵對的簡直就是一個完美戰場,隻要倭寇能來,十成十可以打勝仗。
可要說海裏的倭寇會突然出現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還不如說倭寇們一個個洗了幹淨,然後自己用繩子捆上,跪在地上向自己祈求饒命。
俞大猷突然覺得,自己就好像一名老漁夫,鋪開了最結實的網,灑下了最好的誘餌,然後轉身來到大石頭上坐下,點上一袋旱煙,吧嗒吧嗒地吸上兩口,望著落日餘暉在浩瀚的大沙漠上緩緩消失,迎接無邊的黑暗。
在這一瞬間,俞大猷的心情差到了極點。
隻是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自己哪還有退路。
“來人!”俞大猷大喊了一聲,手指道路兩旁的落石,叫道:“將這些石頭都給我搬到山上去,再去三百人,到附近的山上搜集大木頭!”
幾百名老實巴交的新兵,雖然戰鬥技能不行,但好在聽話。
“都聽著,本將軍知道你們都很累,但是現在多幹活,倭寇來了就會少流血!有敢偷懶的,軍法從事!”俞大猷抽出了戰刀。
幾百名士兵將身上駝著的弓箭糧食堆積在獨馬關上,又動了起來。
…………
與此同時,在相隔一百餘裏的另一處險要之處,魯永順也停了下來,仰頭上觀。
有道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此話不錯。
這座關叫做響泉關,名字來自於山旁峭壁上的一道瀑布,瀑布噴湧下來,在關上形成了一個水潭。
魯永順歎了口氣。
倒黴了半輩子,當年張經主政浙江,重用魯永順,著實對倭寇打了幾場勝仗。
可是後來張經被趙文華冤枉丟了腦袋,作為張經的班底,魯永順自然不受胡宗憲和趙文華的待見。
沉淪下僚多年,髒活累活少不了自己,好處全沒半分,時日久了,自己也隻好在酒壺裏打轉,這一次喝多了,犯了軍法,如果不是徐文長和俞大猷兩人,自己隻怕要吃軍法。
做人要講道義,要講良心!
酒可以亂吃,心卻不可失了分寸。
自己這一輩子最愛的便是喝酒賭博,這一回,毫無疑問,是將身家性命全都賭了上去。
賭了大半輩子,魯永順不信自己的運氣這麽差,說不定這一次看起來毫無勝算的行動,就是自己翻身的機會。
“來人,到山上去,采伐樹木,將山上水潭堵塞起來,憋高水位!”
魯永順下令道。
然後,魯永順的目光朝著東邊看去。
此時此刻,想必徐文長已經到了東海邊上了吧!
如果說這次行動,魯永順和俞大猷是守株待兔,最多兔子不來,至少不會有什麽生命危險,可是徐文長要率領兩百人深入桃花島,那就是深入虎穴玩命去了。
若是沒碰上倭寇,便已然是天大的運氣了,如果不幸遇到倭寇,就那兩百新兵,根本不夠倭寇塞牙縫的。
與此同時,在寧波鎮海的海邊,濃霧四起,徐文長撩起衣襟,塞進了腰帶裏,手裏長刀舉起,手下兩百名新兵,身上負著十萬隻箭,悶聲不響魚貫上船。
徐文長手中長刀放下,船帆揚起,五艘海船消失在了茫茫海霧之中。
此行的目標隻有一個,大海中的小島——桃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