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忽悠

第653章 珠光寶氣

木籠之中,兩頭雪白的白鹿神態自若,正在籠子裏自在的吃草。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一旁,嚴嵩不失時機地低聲吟誦起來。

“皇上,果真是祥瑞啊!”嚴嵩吟誦完畢,趕緊上前道:“記得前幾年,胡宗憲在舟山捕到了兩頭白鹿,可惜金鱗絕非池中物啊,最後還是回到天宮去了!如今,上天又降下祥瑞來,實在是皇上之福,我大明朝之福啊!”

“嗯,很好!”嘉靖皇帝點點頭以示鼓勵,口中說話卻是分明心不在焉。

白鹿雖好,卻架不住一而再再而三。

之前胡宗憲捕到了白鹿,進獻給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子,可時間一久,便也有些淡了,後來兩頭白鹿死了,嘉靖皇帝也難過了一陣,可也就那麽過去了。

以白鹿為始,後來還有人進獻了白烏龜,白狗熊……

所以白鹿雖然稀罕,嘉靖皇帝卻也見怪不怪了。

朱載圳有些尷尬,沒想到出師不利啊,隻不過這兩頭白鹿本來就是開胃的小菜,正所謂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邊。

朱載圳使個眼色,身後的景王妃雙手碰著一隻錦盒來到了嘉靖皇帝麵前,萬福跪倒,將手中錦盒呈了上去。

景王妃伸出纖纖玉手,打開錦盒。

在場的眾人見朱載圳如此鄭重其事,紛紛忍不住伸長了脖子來看。

隻見那錦盒之中,錦緞之上,放著一件小小的物事,看起來非金非玉,居然放出淡淡光芒來。

“這是?”嘉靖皇帝也有些愣了。

“父皇,這是兒臣走遍千山萬水求來的寶物!”朱載圳臉上忍不住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神色,道:“此寶乃是佛祖釋迦摩尼的真身佛骨舍利!”

“什麽!”

整個暖閣之中,鴉雀無聲,大家心裏卻齊齊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雖然當今皇上崇信的是道法,可畢竟在大明朝內外,崇信佛法的人也是極多的,這佛骨舍利若按照景王朱載圳所說,乃是佛骨真身,那可的確是無價之寶了。

“嗯,不錯!是件寶貝!”出乎大家預料的,嘉靖皇帝居然神色很是冷淡。

朱載圳忍不住就是一愣啊。

自己的這位父皇,自己也是很了解的。

雖說信奉的是道法,可對於佛法神通,向來也是很尊重的,可是今天怎麽會如此冷淡。

陶仲文在嘉靖皇帝身後站著,忍不住心裏好笑。

往常嘉靖皇帝是病急亂投醫,修道多年,卻也見不到長生的希望,死馬當活馬醫,自然對各路和尚也很尊敬,反正對於皇上來說,不過是多賞賜一些銀子罷了。

萬一東方不亮西方亮呢?

可是如今,形勢已經大變了。

嘉靖皇帝在內心裏已經認定他自己就是道門的大羅金仙轉世,而佛道之間這些年來雖說總體上和平相處,可當年也是爭的很厲害的,不然道門也不會有老子化胡的傳說出來。

這無非就是道士們要在勢頭上壓和尚們一頭罷了。

往常對於這些爭論,嘉靖皇帝自然懶得去管,可是如今,他已經是正兒八經地道門大神了,到了這般地步,自然要對旁門之物不屑一顧,否則哪顯得出自己的高貴來?

到了這時候,朱載圳也有些慌神了。

畢竟這佛骨舍利乃是真正的寶貝,可是沒想到連這樣的寶貝也無法打動父皇。

朱載圳穩了穩神,回身拿過一隻玉函來,鄭重其事地走到嘉靖皇帝麵前,直立不跪,道:“父皇,恕孩兒失禮,這件禮物,孩兒不能跪進!”

“哦?”嘉靖皇帝和大家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來。

剛才的佛骨舍利已經是這世上一等一的寶貝的,可是這等寶貝也隻是由景王妃跪進的,可如今,朱載圳手持這件寶物,居然在皇上麵前也可以不跪。

那麽這件禮物到底又是什麽?

“皇兒,這玉函中到底是什麽樣的寶物?”嘉靖皇帝推開佛骨舍利的盒子,緊緊抱住自己懷裏的錦盒,目光望了過來。

“啟稟父皇,此乃是張真人三豐刺舌尖血和指尖血,親手手書的血經!”此言一出,頓時大家都睜大了眼睛。

朱載圳惡狠狠地看向了包大農。

都怪這廝,搶了自己的風頭。

居然提前進獻了張真人的丹藥,而且還進獻了一個神秘的錦盒。

可是大家的眼神都有點奇怪。

張三豐,那可是隻存在於傳說中的神仙,是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德羽士。

往常幾十年這世間也不見得會出現一次他的蹤跡。

可是如今倒好,在嘉靖皇帝的萬壽節上,居然出現了兩回。

第一回是包大農進獻的丹藥和錦盒,都有張三豐有關係,如今景王殿下進獻的,居然是張真人的血經?

這出現的是不是也太頻繁了些。

“哦?不錯!黃錦,收著吧!”嘉靖皇帝終於露出了一絲驚異的神色,但是這種神色一閃而過,便再也看不到了。

包大農心裏有些發苦。

這叫什麽事呢?

難道是英雄所見略同嗎?還是自己和這景王根本就是臭味相投?

今早一早出門的時候,他本來隻 想到送給嘉靖皇帝一些李時珍留下的丹藥。

這些丹藥是對症下藥,自然十分靈驗,隻不過嘉靖皇帝若是知道了這丹藥是李時珍所製,必然不肯服用,因此包大農臨時栽贓,將這事按到了張三豐的頭上,可是回頭一想,張三豐既然是神仙,總不能過於小氣,既然要送壽禮,不妨好事成雙,反正都是不要命的東西。

因此這才返回包悟來的靜室中,翻出來一本包悟來收藏的經書。

這經書本來就是當初包悟來從萬寶齋買來的假貨,雖說不真,可看起來的確不假,做舊做的還是很有水平的。

剛才包大農生怕萬一漏了餡,所以在嘉靖皇帝耳邊囑咐,這乃是張真人刺心頭血寫下的經書。

可是沒想到啊,這才沒多一會,朱載圳那居然也蹦出來一本。

隻不過包大農暗自慶幸的是,自己本著吹牛不上稅的原則,說自己這本是張三豐刺心頭血寫就的,而朱載圳的起碼差了一個檔次,是指尖血和舌尖血。

而且正所謂先發製人,後發者製於人。

這台詞本來誰搶到就是誰的。如今自己搶到了,無形之中,就多了幾分勝算。

而且看嘉靖皇帝的表情,分明更加相信自己這一份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