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忽悠

第683章 裴有禮的兩句話

“哼!”

歸有光忍不住冷冷哼了一聲。

看來自己還是高看了裴有禮,這廝畢竟隻不過是個蠅營狗苟的無能之輩。

歸有光可是飽學之人,古往今來的史書也不知道看了多少。

從古至今,中原王朝麵對的最大威脅,始終便是北邊的邊患。

北方的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來去如風,勢大之時,便是以當年漢朝之強,也用了幾代人的時間才解決了匈奴,更不要說匈奴去後,北邊還有鮮卑人,羯人,氐人,羌人,後來更是有契丹人和西夏。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每次北方遊牧民族強盛之後,都是對於中原王朝的致命威脅。

所以曆代中原王朝對於北方的所謂胡人,都是軍事上打擊,經濟上封鎖削弱。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

北方唬人依水草而居,不事生產,自幼生長於馬背之上,凡是手可以提刀者均為戰士,平時放牧,戰時劫掠,來去如風,又因為沒有城鎮所累,不需防守,便是中原王朝攻進草原,大不了便是一走了之。

但北方胡人的致命弱點便也在此處,一旦遇到天災,牲畜大批死亡,便無以為繼,隻能南下劫掠。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既然在胡人強盛之時很難將其剿滅,在其遭遇困難時進行封鎖,自然是不錯的選擇。

這些北方胡人遭災之時,正是削弱他們的大好時機,豈能在此時開設互市,賣了糧食給了他們?

若是等他們度過了危機,豈不是養虎遺患,受害無窮嗎?

“嘿嘿嘿!”裴有禮涎著臉笑了幾聲,道:“歸欽差,你雖不說,末將也知道,似末將這等人,自然不入您的法眼,在您看來,末將不過是個鼠目寸光之輩,能有什麽了不得的見識,沒錯,末將也不曾多讀了多少書,也不知道什麽大道理,可是有兩句話,末將卻是記在心裏的!”

“哦?是哪兩句?你不妨說來聽聽!”歸有光覺得有些好笑,實在沒想到,居然會有這麽一天,裴有禮這等人居然也敢在自己的麵前掉書袋。

“嘿嘿嘿!”裴有禮的臉也有點紅,但還是道:“這第一句嘛,是太史公司馬遷說的,好像是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裴有禮伸出手,指了指他自己的鼻子,道:“不瞞欽差大人說,末將是南方人,您想想看,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啊,那是何等的好地方,可是末將如今呢,還不是站在這城上吃土,那是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一個利字?”

說到此處,裴有禮又伸出手來,指著城下那成千上萬的韃靼人,道:“便是這些韃靼人,大老遠跑來為的是什麽,還不是一個利字?”

眼見歸有光臉上露出一絲鄙夷的神色,裴有禮笑道:“末將說了歸欽差不要生氣,您大老遠跑來也不過是為了一個利字!當然了,這個利未必是你自己的利,也有可能是我大明朝的利,也有可能是什麽其他的利!”

歸有光一愣,一時居然不知該如何反駁,隻好道:“那你的第二句話呢?”

“這第二句嘛,便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裴有禮嘿嘿笑道:“你看那些韃靼人,在你歸欽差看來,這些人自然都是蠻夷,幾乎等同於野獸,可是末將在這邊關待久了,什麽樣的韃靼人也見過。沒錯,他們是野蠻,喜歡喝酒,喜歡打架,動不動就拔刀子,可是他們也是兒子,是父親,是丈夫,他們疼了也會哭,怕了也會逃。不要以為他們不怕死,他們怕的,隻不過是家裏的老婆孩子被餓死罷了!”

“以你之見,難道錯的是咱們大明朝?大明朝就該在韃靼人饑寒交迫之時救助他們,然後等他們強大起來,再來反噬我大明朝不成?”歸有光突然發現,裴有禮這廝不但是個貪官,而且立場很有問題,說不定哪天就打開城門投降韃靼人了。

此時此刻,城外的煙塵逐漸散去,放眼望去,幾裏之外,韃靼人的營帳綿延數裏,已然安營紮寨,那幾個萬人隊也退了回去,看來一時三刻也不會攻城了。

裴有禮長長出了一口氣,道:“歸欽差,不瞞您說,今天我的腿肚子都是一直朝前的,末將就是個貪財好色,偷生怕死之人,隻盼在您的英明領導下可以度過眼前這難關,末將到時候一定要辭官回家去,安享晚年!”

“你還想活著離開這座城池嗎?”歸有光緩緩說道:“如今,紫荊關已經是一座孤城,隻怕你我都要死在此處了!”

“歸欽差請放寬心,那也不會!”裴有禮見下麵暫時沒有攻城,暫時也放了心,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韃靼人此次進犯,無非是因為去年冬天大寒,以至於牛羊凍死甚多,日子過不下去了,為了掠奪一些糧食財物罷了,另外據末將觀察,還有可能是想逼咱們皇上開放馬市而已。”

說到這裏,裴有禮的神色有些扭捏,過個片刻,歎了口氣,道:“說起來倒是有些搞笑,末將這些時日以來對歸欽差多方掣肘,恨不得將歸欽差置於死地,可是如今若不是歸欽差,隻怕咱們這次可能真的要玩完,這麽說來,末將倒要感謝歸欽差的救命之恩!”

“哦?裴將軍這是何意啊?”歸有光又是一愣。

“嘿嘿嘿!”裴有禮尷尬笑了兩聲,道:“歸欽差您是讀書人,那書中所寫,無非是韃靼人斷發文身,妻後母等事,將這些韃靼人寫的如同人形鳥獸一般,可是我卻知道,若是水草豐茂之時,這些韃靼人寧願每天在草原上放牛放羊,也不願意來咱們這城下送死,他們這次大舉前來,無非是要討一條活路。咱們這紫荊關乃是他們通往京師道路上最為重要之處,於我們大明來說,是為了防禦韃靼人,可於他們韃靼人來說,卻是入寇的第一站,他們如今山窮水盡,對紫荊關圍而不攻,那是為什麽?自然是急著四處劫掠,填飽肚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