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天時地利
“實在是毒計啊!”嚴嵩也不由得感歎了一句。
大明朝與韃靼人這些年來交戰何曾少了?
韃靼人靠的便是身在馬背之上,進攻退守都是萬分靈活,便是打了敗仗,那就一跑了之,若是勝了,那邊乘勝追擊。
因此上明軍屢屢吃虧。
可是若說除了這一點優勢之外,韃靼人在謀略方麵,一直非其所長。
可是這一次,韃靼人分明也開始動了歪腦筋了啊!
“嚴閣老有所不知,如今那韃靼俺答汗的身邊,有幾個漢人,據說為首的叫做趙全,本來是河北一帶白蓮教的匪首,後來逃竄出關,投在了那俺答汗的手下,此人極為狡詐,又對於我大明朝的虛實以及邊關的防務十分清楚,所以自從此人投靠了俺答汗之後,咱們要對付俺答汗便更加難了!”
“白蓮教?那不是旁門左道嗎?”嚴嵩眼珠一轉,道:“難道他俺答汗身邊有妖人,咱們身邊便沒有高道嗎?”
嚴嵩轉過頭去朝著嘉靖皇帝施禮道:“皇上,以老臣看,是到了請包天師出關的時候了!據說這趙全在紫荊關下時,便敗在了歸有光的手上,那歸有光不過是包天師的徒孫而已,如果包天師出馬的話,料想這妖人必然要望風而逃!”
“黃錦?”嘉靖皇帝喊了一聲。
“奴婢在!”黃錦趕緊放下手裏的活計,來到嘉靖皇帝麵前跪倒道:“啟稟主子萬歲爺,包天師那邊,奴婢一直看著呢,可是包天師一直說,這韃靼人乃是天之驕子,北方地勢極厚,非是那些渡海而來我倭寇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可比,因此要想剿滅韃靼人,除非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足才行!”
“那包天師有沒有說過,什麽樣才叫三者俱足呢?”嘉靖皇帝皺眉道。
“回主子萬歲爺的話,包天師說……”黃錦眼睛四處瞟了一下,道:“包天師說,天機不可泄露!”
“哎!”嘉靖皇帝一聲長歎。
真是人要倒黴,喝涼水都塞牙。
如今真是靠牆牆倒,靠屋屋塌啊!
大明朝京軍中的精銳,被韃靼人一支偏師打的落花流水。
大明朝的天師包悟來,還在望天等著打雷!
“皇上,剛才說的那件事!”徐階試探著開口道:“老臣以為,天下俱是皇上的子民,既然到了京師門口,也隻好放他們進來了!”
“放吧放吧!”嘉靖皇帝頹然坐倒。
盛名累人啊!
如今自己給自己打了一個聖君的金字招牌美滋滋地掛在脖子上,沒想到居然被套住了。
如果此時居然不開城門,自己隻怕真的要遺臭萬年。
可是將這些人放進來,就意味著京師又多了不少嘴巴。
一旦城裏的糧食吃光……
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啊!
“其實,皇上,老臣萬死進言!”突然之間,徐階撲通跪倒。
“徐閣老有什麽話,直說吧!”嘉靖皇帝突然覺得做皇帝真是痛苦啊!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一閉眼就都是噩夢。
“皇上,其實以老臣看,這韃靼人進犯京師,最大的目的不過是想逼著咱們開通互市!”徐階越說聲音越小,一邊說一邊抬頭看向了嘉靖皇帝。
嚴嵩心裏一陣陣冷笑。
如此簡單的事實,又有誰是看不出來的?偏偏是你徐階最聰明?
其實在內心之中,嚴嵩早就一清二白,可是嚴嵩更加明白的是,這句話絕對不能說,說了也絕對沒用!
嘉靖皇帝是聰明絕頂之人,同時又是極為自負之人。
在整個大明朝內,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照樣將眾多大臣玩弄於股掌之上,這種成就使得嘉靖皇帝在麵對他心目中的蠻夷之時,內心中充滿了身為天朝上國皇帝的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越是強烈,在被挫敗之後就越是難以接受。
所以這麽多年以來,與韃靼人開放互市之事,大家是明明看的明白,卻是沒有人敢說。
果然,嘉靖皇帝聽了徐階的話,臉色頓時變得極為難看:“徐閣老,你的意思是,韃靼人打到京師來,都是朕的錯了?”
“不敢,臣不敢!”徐階的臉都白了。他與嚴嵩不同,雖然也是愛官愛財,可到底還有底線,到底還在乎大明朝的江山。
可問題是,他說了不算啊!
如今皇上的一句話,就足以叫徐階汗流浹背了!
“怎麽著?要朕與韃靼蠻夷簽訂城下之盟?朕還不是那等亡國之君!”嘉靖皇帝猛地站了起來,一甩袍袖,進了後宮去了。
幾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聲。
徐階從地上爬了起來,抹了抹腦門子上的灰塵,額頭隱隱作痛。想與嚴嵩說話,嚴嵩卻是一轉身去了。
嚴嵩出了西苑,坐上轎子,往嚴府行去。
轎子中的嚴嵩閉目養神,心思卻是轉的極快。
從政數十年來,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
如今京師所麵臨的困難的確很大,可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一將功成萬骨枯。
從古到今,這平頭百姓不過都是帝王將相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罷了!
天下這麽多人,多死幾個少死幾個有什麽分別?
隻要我嚴嵩不死,隻要我嚴家不倒,那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在內心之中,嚴嵩還想過 ,一旦京師城破,自己可以毫不猶豫地投降俺答汗,說不定還可以有一個從龍之功!
至於嘉靖皇帝!
你的天下在你的眼裏隻是一頭豬,你都不當回事,又豈能怪別人?
嚴嵩回到書房的時候,發現朱載圳已經在等著了。
朱載圳見到嚴嵩,眼眶子頓時紅了。
“嚴閣老,您老好歹要救救小王啊!”朱載圳哭了。
本來在萬壽節壽宴之上,朱載圳就吃了大虧,本來一心想著扳回一局,哪想到如今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是他朱載圳上書當今皇上,痛罵嚴嵩避戰不出,結果嚴嵩從善如流,派兵救援紫荊關,卻遭遇大敗,如今整個京師的形勢大壞,究其原因,都是由朱載圳這一封奏疏起來的。
朱載圳心裏悔恨無極,卻也知道,此時此刻,要想有所轉圜,必須要依靠嚴嵩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