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聯絡方式
蒙家騎兵第一次出擊之時,整個鹹陽的所有機構已經有條不紊地運轉了起來。
此時的大秦製度說起來有點不倫不類。
軍政分家,互不幹涉,這有點現代社會的模式。 但政治格局,管理體製上卻又延續了封建時代的那一套。
至高無上的管理者自然是皇帝,秦三世陛下秦旭。
而皇帝以下,秦旭保留了秦朝的三公九卿製度,設有丞相和禦史大夫,以及太尉(太尉是主管軍事的蒙僖,不在鹹陽)。 可在這個基礎上,秦旭又加入了隋唐的三省六部製度,將三公並入三省,九卿與六部結合。 設有丞相府,禦史大夫府,太尉府,工部,禮部,吏部,刑部,兵部,戶部。
在這樣的基礎上,秦旭還加入了明朝的內閣製度,在天樞宮設置執事官,三公九卿都必須將奏折公文遞交天樞宮決策。 三公就是明朝內閣的首輔,次輔,俊輔。
如此的製度下,秦旭又怕成為清朝那樣的封建大集權,秦旭知道,這樣的大集權在小農經濟為主體的封建時代是合適的,在現代社會裏卻是不明智的。 所以秦旭又把大秦的中車府給搬了出來,專職負責皇帝內宮一切事務處理,還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 在國家大事的決策上,秦旭為了防止太監專權,規定下了天樞宮與中車府的同等地位,皇帝的批紅與天樞宮三公地藍批都必須具存。
這樣一來。 現在大秦的政治製度可以說是集合了所有中華古代封建王朝政治製度的精華所在。 在目前來看,這種製度非常有效,大秦帝國的運轉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 並沒有任何的衝突。
工部開始從戶部調派資金出來召集民夫修繕從白虎口至鹹陽城一路上十裏亭,二十裏亭的城防,特別對白虎口和鹹陽城地城牆修繕達到了自建城至今最大規模的修繕。 之前地城牆修葺說實話,很多地方都是一種相對的形象工程,特別是十裏亭和二十裏亭的城牆。 說不好聽點,隻要八國聯軍有點耐心。 那鑿子鑿幾天就能把地基給弄垮。 根本打不了戰的。
刑部開始把官員下放到各個街道,工地,以大秦嚴法督促工匠。
兵部開始清點全城男丁,登記造冊。
吏部大量提拔各個階層官員,充實有些鬆散的底層管理,特別是遊徼,三老。 嗇夫(管理大鄉),有秩(管理小鄉)這些小官員。 還有對退役秦軍的重新招募安排---那些新招收的男丁還需要這些老兵來訓練呢!
連一向輕鬆地禮部現在也開始忙碌起來。 禮部侍郎馮四郎是馮去疾的親侄子,此時正忙活著準備祭祀戰神的大典。
“斯有蒼天兮,與天同仇。 斷金利兮,是曰神兵。 ”。 。 。 。 。 。
秦旭皺著眉頭聽完趙宏抑揚頓挫的念完這段由禮部侍郎馮四郎寫完的祭祀稿,有些暈頭暈腦地道:“什麽玩意這是?”
趙宏也是識文斷字的,顯然很是沉浸在這篇祭祀稿的意境中,回味感慨的搖了搖頭。 激動地道:“陛下這是馮侍郎寫地祭祀稿,端是文采飛揚,激蕩難殤!怕是屈靈均複生也不過如是啊!”
秦旭撇了撇嘴。
也許真是審美觀的問題,他對這種先秦時代文學作品的審美了解,僅僅局限在趙宏所說的屈靈均(就是屈原,姓羋氏屈。 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所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對於《秦風》也就知道個“與子同袍”。 小時候學語文,除了頻繁引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安慰自己蠢蠢欲動的少男之心外對這些作品是在沒有過多地了解。
看趙宏一臉陶醉的樣子,秦旭對自己有些文盲的欣賞水平感到了自卑,於是很吃味地道:“好啦好啦,不就祭祀一個戰神麽。 等會你讓終黎丞相拿去祭台上讀讀就好了。 先把這個放下,朕讓馮四郎聯係鴻臚寺的事情怎麽樣了?”
鴻臚寺是大秦的外交機構,如今隸屬於禮部。
趙宏忙低下頭。 道:“啟稟陛下。 如今鹹陽與外界的一切現代通訊都已經斷絕,隻有kao人力進行傳遞消息。 恐怕不是那麽快!”
秦旭皺眉點了點頭。
對於電話,電報等一切有線無線的傳遞方式中斷,秦旭是萬分的不習慣,可是對於大秦的人來說似乎沒有什麽影響。 他們本來就把這一切看得很淡。 有了電話,通訊器頂多就是聯係方便點,沒有這些東西他們照樣辦公,就是多走幾步路的事情而已。
也許此時西安已經亂作一團,可是鹹陽城地一切動員情況卻在有條不紊地情況下進行著。 昨夜裏秦旭派趙宏去通知終黎佐天的那一幕產生了良好地效果,沒有在城裏造成任何的恐慌。 在鐵騎營和重騎團的戰績傳開之後,鹹陽的民眾更是對大秦武力有了盲目的崇拜。
對於這點,秦旭也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
“讓工部和兵部費點心,立即趕製各種令旗,整理出大秦時各種消息傳遞方式,告知各級軍侯,在通訊器恢複之前,聞鼓向前,鳴金而退,萬萬不可忘卻!”秦旭還在嘮嘮叨叨,其實這些事情,那些秦軍絕對比秦旭還要熟悉。
正在這時,終黎佐天和馮四郎已經來請秦旭參加祭祀戰神的祭祀大典。
“事務繁多,丞相,你就代朕祭祀吧。 朕還要去看看第十軍團的整備情況。 蒙蘊的信息到現在都沒有傳回來,白虎口的防禦給如何安排。 這都是大事,祭祀地事還是交給你們去辦吧!”秦旭無所謂地站起身,準備出門。
“這。 。 。 。 。 ”終黎佐天有些猶豫。
“陛下,不可啊!”馮四郎突然道。
秦旭有些驚訝。 這麽多天以來,他的命令都得到了決絕的貫徹執行,過足了皇帝的癮。 這還是這麽多天以來第一次聽到有官員跟他說不。
“陛下,祭祀。 乃是國家之君作為萬民表率的禮儀典範,是正朝綱。 定社稷的大事啊。 何況這次不但要祭祀極廟大秦列祖列宗,還要祭祀蚩尤戰神,這。 。 。 。 。 。 缺陛下不可啊!”馮四郎在秦旭的逼視下,終於還是咬牙把這番話說完。
威嚴與日俱增地秦旭,毫不覺得自己的逼視已經給馮四郎造成了困擾。
聽完馮四郎地話,秦旭倒是仔細想了想。
自己倒是忘了祭祀對於古人來說可是頭等大事。 但這種事情對於現代人來說實在不是什麽大不了的。 自己在拜佛的時候心裏估計都在想著哪家的姑娘好不好看呢,還在乎這個。 可對於古人來說。 這恐怕就是他們的精神信仰所在了吧。
蚩尤雖在和炎黃二帝的鬥爭中失敗了,但其勇猛善戰的形象還是流傳了下來,根據神話傳說,要不是黃帝請來九天玄女助陣,還未必能贏得了鋼筋鐵骨地蚩尤。
蚩尤雖然已敗,但他的威名猶在,是曆個封建王朝所共同奉拜的戰神。 不過並不是每次戰爭祭祀都要祭拜蚩尤。 隻有帝王親自主祭的時候才會祭祀蚩尤。 而這次祭祀是八國聯軍即將攻打大秦國都之際,所以需要皇帝親自主祭蚩尤。
想到這些。 秦旭點了點頭,“好吧!愛卿先下去安排,朕等會就去極廟。 不過,軍情緊急,儀式一切從簡!”
看見秦旭不再堅持不去,終黎佐天和馮四郎都是鬆了一口氣。 忙應道:“諾!”
等秦旭到了中宮,已經漸漸恢複秦朝傳遞方式的信使已經把蒙蘊的信息交了回來。
“陛下,蒙蘊決意死守銅川,這。 。 。 。 。 。 ”秦節有些無奈地道。
秦旭沒有料到八國聯軍來的這麽快,也有些無奈地道:“既然如此,也不能放棄蒙家騎兵。 秦愛卿,藍田甲士選拔完畢否?”
“然!藍田甲士三千人盡是精銳,無須簡拔,隻要配上西馬廠的優良戰馬就可成軍!”
“好!那就立即重組重騎團,趕赴銅川。 救援蒙家騎兵!”
“可是陛下。 如果把重騎團派出,那何人來守衛鹹陽?”一旁地左鬥提出了不同意見。 “如今已經入夜,如果聯軍急攻銅川,重騎團趕到銅川也無濟於事。 末將以為,重騎團應放在城中,以備不時之需!而我軍既已決定守鹹陽,待援軍,那勢必應及早展開行動。 ”
“哦?左愛卿有何想法?”
左鬥看了看身旁的秦蟄,還有秦節,看見他們都無表示,這才道:“陛下,末將等商議過,守城非守城之一地。
白虎口是鹹陽最後一道屏障,我軍主力不能放在鹹陽城內,而是應該放在白虎口。
不但如此,還應在白虎口以北的昭陽,雲澤,方夢三地設立前哨站。 同時出兵馬莊,平陵兩地,以為鹹陽側翼護衛。 如此一來,渭河兩岸方能連成一體,進退有據,才是守城之上上之道。 ”
秦旭看了看沙盤。 昭陽,雲澤,方夢是西安以西,鹹陽以北的三個點,正處於馬莊,平陵的中心。 如果按照左鬥的安排地確可以對鹹陽形成整體防護。 隻是。 。 。 。 。 。
“愛卿計劃不錯。 隻是,如今朕手上的兵實在太少了。 若按照這個部署,怕是第九軍團回援也不夠啊!”
秦旭知道,上次小樹林一戰時,左鬥守塚鎮就守的非常好,要不是因為敵眾我寡,兵力對比太懸殊,而且加上手上的武器不如敵人,他還就未必會把塚鎮丟了。 他和秦蟄正好是一個善攻,一個善守,天生絕配。
“不,陛下,末將認為,馬莊才是關鍵。 平陵處於鹹陽側後,兵不需多,陛下的鐵鷹銳士正好足夠守衛那裏。 而馬莊一馬平川,北可通銅川,南可至鹹陽,西可進西安,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末將懇請陛下派出第十軍團守衛馬莊,而且以一部守昭陽,雲澤,方夢三地。 ”左鬥依舊堅持道。
“可如此一來,白虎口誰守?”秦旭不滿地道。
“白虎口地勢險要,西馬廠兩萬馬卒足以!”
“胡鬧!”秦旭一甩龍袍,“兩萬馬卒朕是打算當做後勤兵使用的,莫非按照你的說法,朕還要派鹹陽民兵出戰不成?”
“若事有需要,亦無不可!”
“你。 。 。 。 。 。 ”多久了,沒有一個人敢和秦旭如此爭鋒相對的說話。 這一下把秦旭給逼的有些鬱悶。 看了一眼垂頭不語的秦節和秦蟄。 心知這兩人估計也是和左鬥一樣地心思。
可是自己隻有唯一一支第十軍團了,再把這第十軍團放出去,自己還有什麽?
秦旭有點敝帚自珍起來。 他原本不是那種豁不出去地人。 一直以來,他都敢打敢拚,為了勝利敢於不惜一切。 要不然也不會一下子就把二十萬秦軍都派給了蒙僖西征。
但此時,他猶豫了。
此戰若是守不住鹹陽,不但他會死,子楚也會死,連整個大秦的霸業也將終止。
他賭不起!
盡管他心裏也認同左鬥這個防禦方案,但是這樣做地危險係數太高。 他不得不慎重考慮。
“卿等預計聯軍拿下銅川進軍鹹陽還需多長時間?”秦旭突然道。
這次是秦蟄回答的:“末將等認為,聯軍最遲後日淩晨就會抵達。 ”
“後天?!”秦旭有些恍惚。 媽的,怎麽每次打戰時間都趕的這麽緊,難道這就是戰爭規律?
“陛下,臣請開啟地宮。 。 。 。 。 。 ”秦節看見秦旭猶豫不決,又一次道。
秦旭擺了擺手,有些黯然道:“唉,容朕再想想,再想想。 。 。 。 。 。 ”
他突然有些理解古時候那些帝王為什麽會做出那些在後代人看來愚蠢無比的保守戰法了。 不是這些帝王不知道如何去作戰,也不是那些武將無能,相反,江山輩有人才出,滿朝文武肯定有聰明人在。 隻是,當一個人背負了太多的責任時,他在作出決斷的時候必然畏首畏尾。
顧全大局不但是一句口號,更是一份責任!
“陛下,軍情緊急,請陛下速做決斷。 。 。 。 。 。 ”
秦節,秦蟄,左鬥同時跪了下來,大聲道。
這時,信使又一次進來:
“陛下,西安急信。
第九軍團信使已至西安,帶信至,其部後日可到達渭南,懇請陛下力保渭南之不失。
豐鎮上將已下令西安駐軍盡數移至渭南,確保第九軍團歸路暢通!唯請陛下允許西安居民進入鹹陽避難。 ”
“避難?”秦旭陡然一驚。
西安居民過來避難,看似是大秦收買人心的大好事情,秦旭從心裏也願意以收留這些難民來換取中華軍幫助他守衛渭南,但是。 。 。 。 。 。
“回文華殿。 召禦史大夫季常,戶部尚書方舒進宮議事!”秦旭忙回轉文華殿。
奶奶的,這難民少說也有幾十萬,要是全來了,鹹陽的後勤保障可就成了問題。 必須和季常這個財神爺好好商量商量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