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

第一百章 海參崴港

外興安嶺,亦作“石大興安嶺”。俄稱“斯塔諾夫山脈”。位於東西伯利亞勒拿河流域。它處於與黑龍江流域之間,西起鄂嫩河北、肯特山東,綿亙向東,其北支脈抵白令海峽,其南支脈抵鄂霍次克海,是北流入北冰洋、南流入黑龍江及太平洋諸河的分水嶺。

西元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規定,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石大興安嶺(外興安嶺)為界,嶺南屬大清,嶺北屬俄國。但是,進入19世紀以後,沙俄野心複萌,不斷入侵中華東北,非法霸占中華黑龍江下遊地區和庫頁島,進而向黑龍江中遊推進。迫使清政府於西元1858年(清鹹豐八年)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將中俄兩國邊界線由外興安嶺南移至黑龍江,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裏的中華領土被俄國吞並。從此,外興安嶺的名字在中華疆域版圖上消失。

中華黑龍江省,老黑山鎮邊境的一座山崗上,廖國忠帶著自己的整個參謀團隊都來到了這裏。

山崗以東,就是離開了中華長達161年之久的外興安嶺領土。

望著北邊那片亙古以來就籠罩在寒冷和積雪中的領土,廖國忠意外的發現了大片的翠綠。

其實早在邊境報告中廖國.忠就看見過類似的報告。一直在國人眼中是積雪遍地,寸步難行,到處都是原始森林的東北土地其實並不是那麽荒涼。大興安嶺南北兩側有數不清的礦藏---石材,木材,石油,天然氣。。。。。。。更讓人眼饞的是,這裏還有金礦!

斯肯蒂娜黃金礦脈是西元2011被中.華的地質勘探學家發現的,經過探測,這個黃金礦脈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黃金礦脈,初步估測,僅僅地表礦,其黃金蘊藏量就達到了驚人的200萬噸,等級為194克/噸。不論是純度還是藏量都遠遠超過了之前世界範圍內所發現的南非約翰內斯堡金礦。

當中華政府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所有高層簡直欣喜若狂。

眾所周知,黃金,是世界上最具有價值的硬通貨。別.看現在各國都發行紙質貨幣,而且美元一直被看做最流行的貨幣,成為世界所有貿易的恒定標準。但別忘了,美元的發行其實也是依kao美聯儲的黃金儲量做最基本擔保的。據各國解密的文件顯示,二戰期間,大英帝國擔心最後戰敗,曾把1469噸的黃金儲備秘密運送到美國。結果二戰結束後,英國要求美國政府歸還,卻被美國政府賴賬。而二戰後美國的迅速崛起也和這筆數額龐大的黃金儲備有著密切的關係。

黃金,是一般等價物。而且是永遠保值的一般等價.物。所有各國貨幣最初的發行基礎都是黃金。中華建國初期,黃金儲量低的驚人,國庫裏的黃金幾乎全被搬到了台灣。由此,台灣才能在戰後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而中華大陸在此時並沒有足夠的黃金儲量發行貨幣,但還是在極短時間內建立起了相對穩定的金融體係。這並不是說貨幣作為貨幣發行基礎的意義改變了,而是有著特殊的原因。

首先,建國初期的中華采用的是計劃經濟體製。.實行貨幣和糧票同時運轉的經濟措施。其次,建國初期的中華大陸雖然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來發行貨幣,但是領袖的絕對影響力完全抵消了這個影響。

不可否認,第二.點是最重要的因素。開國領袖的絕對魅力,幾乎達到了神的的高度。全國人民都仿佛被催眠了一樣,在這種狀態下,依kao領袖的個人魅力完全可以完成國內的貨幣發行。

但是等開國領袖的相繼辭世,中華大陸的金融體係逐漸崩潰。當然,崩潰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中華人民精神信仰的崩塌,還有許多其他的重要原因。總之,中華大陸的金融體係不能再按照原來的方式運轉下去,於是黃金儲備問題又重新回到了中南海的重要議事議程上了。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積累,中華的黃金儲量終於突破了1000噸大關,但這並沒有能實質性地提高中華的經濟地位---中華不僅要影響亞洲,影響世界。更要掌控亞洲,掌控世界,最起碼經濟上應該這樣。因為中華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市場,最龐大的資源,也有著世界上最恐怖的資源和經濟消耗能力,在這麽多個“最”擺在麵前之後,中華不掌控別人,就必然會被別人掌控。

所以,當中華政府得知有這麽大個金礦就擺在那裏時,都是驚喜的徹夜難眠。

但是同時一個問題很快就出現在了所有領導人的麵前---金礦的麵積很大,而且其中四分之三的儲藏量都在北極熊的懷抱裏。

這個發現讓中華政府高層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半截。

記得當時寧文泉很是憤恨地罵了一句:“媽的,要是該死的清朝沒簽那個《尼布楚條約》該多好!”

這是一向理智的寧文泉第一次說出這種不可能成真的假設話語。

而如今,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中華終於能夠有機會拿回那片蘊藏了世界上最龐大儲量的黃金金礦了!而且實現這個夢想的人,就是原本丟了一半的東北,最後又終於幫助中華奪回了東北,而且還要做中華自建國以來第一個開疆拓土的軍區司令---廖國忠。

“司令,在往北,就是E國的領土,再往東三百公裏就是E國遠東第一重鎮海參崴。”一個帶著深度近視眼鏡的參謀軍官喘著粗氣站在廖國忠身邊,兩杠三星,一個上校。

隻見他推了推眼鏡,略帶感慨地道:“司令,國家真的決定要收回這個沿海的重要不凍港了嗎?”

廖國忠沒有說話,另一側的一個參謀官搶先道:“那是當然,你看看身後,十萬鐵騎已經整裝待發,隻待司令一聲令下,就可席卷整個東北大地。我們東北軍在司令的帶領下絕對是無敵的!”

眼鏡上校略微鄙視了一下這個隻會拍馬屁的同僚,用滿不在乎地語氣道:“哼,要不是那個E國將軍羅文斯德曼腦子發熱帶著主力去打鹹陽,結果讓秦皇圍殲在鹹陽城下,你認為我們能這麽快收複東北全境?更別說這次出擊,秦皇的鐵騎軍團已經到了吉林,沒有他們在側翼的協助,我們能不能站在這裏還難說呢?”

“楊鐵成,你。。。。。”

“怎麽?嚴輝你不服啊?”

“好了!”廖國忠低沉地說了一句,掃了嚴輝和楊鐵成一眼,“有那拌嘴的工夫還不如趕緊看看地形,策劃一下火炮的配備位置。。。。。。吵吵吵,你們兩每次一碰麵就吵,很有意思還是怎麽?立即去給我做一份計劃出來,下午就要發布下去。三天後,準時發動進攻。”

“是!”兩人同時一挺胸,立正行禮。

隻是兩人的禮節有著明顯的區別。

那個眼鏡上校楊鐵成行的是秦軍的橫胸禮,而那個嚴輝,行的還是中華軍的抬手橫眉禮。

這個禮節的區別一下就把兩人的軍事生涯分出了區別。

實際上,眼鏡上校楊鐵成畢業於西北二炮軍校。首都保衛戰之後,秦軍派遣士卒進入中華軍校學習,而同時,秦軍也開始幫助中華軍訓練騎兵師。

騎兵師隻是一個大概的概念式說法。其實秦軍幫中華軍訓練的並不僅僅隻是騎兵,就如同中華軍校也不單單訓練秦軍怎麽列隊一樣,秦軍還要教會中華軍怎麽從一個現代軍人變成一個古代軍人---不管是熱兵器戰爭還是冷兵器戰爭,它都是一項綜合性藝術,僅僅kao一樣是不可能成功的。

也就是那個時候,楊鐵成還有一批東北軍的學員開始跟著秦軍學習。跟秦軍在中華軍校的學習進度一樣,那時候的培訓都是短期速成的。不過作用還是有的。特別是東北軍也開始大規模裝備黑金戰甲之後,楊鐵成這些經過秦軍培訓的軍官顯示出了與其他軍人不同之處來。

不過那時候東北局勢依舊糜爛。中華軍所掌握的地方連三分之一都達不到,而且大部分的要點城市和交通樞紐地帶都被E軍占領了。中華軍很難有大的作為。

直到五月九日八國聯軍攻打鹹陽的消息傳來,廖國忠才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到了。而恰在此時,中華政府也下達了發動新遼沈戰役的指示。

不過指示歸指示,發動遼沈戰役的兵力和物資可都還在山海關以南。甚至連錦州都還沒有到。

好一個廖國忠,竟然就依著之前的布置,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愣是進行三線突破。同時主次分明,以楊鐵成為主的東北第九集團軍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橫掃了中路所有E軍。同時東西兩側的軍隊協防兩翼,直cha哈爾濱。

E軍在東北的主力實在有限,根本沒有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線。E軍東北軍總司令古都廖愛夫上將原本還將分散在東北各地的軍隊收攏了回來,聚集在鐵嶺,正擋在廖國忠中路軍的前進放向上。廖愛夫的想法是,中路軍是中華東北軍最強的一個拳頭,打掉他,再回過頭來收拾另外兩支中華軍。

不過想法雖好,實行過程卻是萬分艱辛。E軍在各地分散的主力全部收攏也不過七萬多人,還是長途跋涉回來的,又接到了羅文斯德曼兵敗鹹陽的消息,和一路勢如破竹,士氣高漲第九集團軍根本沒法比。

鐵嶺一戰,楊鐵成這個眼鏡上校卻顯示出了與外表不相符合的悍勇。親自帶人,連續九次衝擊E軍陣地。然後又帶著所剩不多的部隊堅守陣地三十四個小時,最後三路中華軍齊聚鐵嶺,將廖愛夫的E軍最後精銳盡數殲滅。東北三省在鐵嶺一戰,E軍精銳盡喪之後已經可以宣告收複了。

但廖國忠並不滿意。因為他沒有抓到廖愛夫。

廖愛夫逃到了海參崴,還依kao海參崴的E海軍不斷從其他幾個城市調動了三萬多軍隊,繼續扼守海參崴不凍港。而這時,R國,M國,Y國,H國才反應過來。開始了實質性的行動。

四國同時增兵海參崴。H國更是在M軍的幫助下開始了對朝鮮的反攻。中華政府無奈,隻好將原本打算調往哈爾濱的軍隊又抽調到了朝鮮,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當然,名義上,這支軍隊是朝鮮政府自己訓練出來的。六月,朝鮮半島的戰局一度又在三八線上停滯下來。

但四國,加上後來加入的西方各國對海參崴的支援行動並沒有停止。E國政府內部更是惶恐不安。通過遠東鐵路,在短短十六天內對遠東增兵達到了三萬。

如今,在東北大地上,主要戰場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廖國忠這邊,還有一個在臨近朝鮮的方向。

正當廖國忠為敵人快速增兵,而他又未能對東北境內的反對勢力進行有效清理而頭疼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兩個消息:一,國內又再度對東北增兵,這次增兵數量龐大,有二十一萬人馬將會在一個月內增兵到東北。二,大秦的鐵騎軍團將跟隨這批中華軍一同進入東北參戰。歸廖國忠指揮。

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廖國忠馬上意識到趙菁華想要做什麽了。

如今東北軍還有三十萬,收複東北全境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隻要再給廖國忠一個月的時間,等他將內部的事情處理完畢,他也有心出境作戰,給E國人一點教訓。但他也隻停止在教訓的念頭上。

“E國人都敢闖進我們的地盤,我們怎麽不能?”這就是廖國忠的想法。

但國內增兵二十一萬的消息一傳來,廖國忠馬上意識到趙菁華的想法不僅僅是想給E國人一點教訓這麽簡單了。

“主席想收回海參崴!”

廖國忠記得當時楊鐵成就是推了推眼鏡告訴他這句話的。

海參崴這個天然的不凍港,絕對是遠東海域絕佳的天然軍港。可是建國初期,中華大陸實力不夠,隻好割讓給蘇聯。但現在,似乎是要收回的時候了。

至於第二個消息,廖國忠更是感覺到了不簡單。

中華的武將,自古以來都是政治家。鐵騎軍團的加入,絕不是表麵上履行盟友條約這麽簡單。幾乎不費什麽腦子,廖國忠就知道,這肯定還有一些內幕交易。

當然,是什麽交易廖國忠沒有必要知道。他隻知道,這些交易絕對會讓他廖國忠的名字永遠讓後人銘記,這就夠了。

有了鐵騎軍團,東北戰事將會更加簡單,部隊的攻擊力也會大大提高。

這一切都預示著,隻要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廖國忠絕對會因為是第一個為國收複國土,呃,又或者說是為國開疆拓土的司令員而名留青史。

對於大秦鐵騎軍團的到來,楊鐵成無疑是最興奮的。

他是經過秦軍訓練的,自然知道大秦鐵騎的攻擊力有多麽驚人。特別是鐵騎營和重騎團以兩萬之眾破M台聯軍十萬軍隊的事跡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如今重騎團重新組建留在了鹹陽,而鐵騎營擴編成鐵騎軍團,遠赴東北參戰,不論是軍心還是實際利益來說,東北軍都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一個大秦正規騎兵軍團絕對抵得上中華三個步兵師。特別是在東北平原上。沒有什麽絕對的天險能扛得住騎兵的衝擊---當然,如果E國的四千輛坦克不會一起出現的話。”楊鐵成曾興奮的對廖國忠道。

他的話,讓嚴輝感覺到非常不爽。

嚴輝是嚴氏家族的一員。正如所有家族的成員一樣,嚴輝也同樣不喜歡秦軍。對這個從古來突然冒出來的軍隊有著天生的反感。聽見楊鐵成的話之後又跟他吵了起來:“哼,再強的黑金戰甲也擋不住大炮的轟擊。在平原上一馬平川沒錯,可同樣,大炮的轟擊能力也沒有了阻礙。我就不信他們有這能力能縱橫無敵!”

嚴輝的話給廖國忠提了醒。在聽聞國內增兵二十一萬,鐵騎軍團也要參戰消息的時候,廖國忠想過立即發動進攻。可是嚴輝的話讓廖國忠開始謹慎起來。

是啊,如今的戰爭模式雖然在向冷兵器時代kao近,但卻還沒有完全拖離熱兵器模式。特別是攻打海參崴這種堅固的軍港。軍艦的超遠程大炮,以及如今停泊在海參崴的兩艘航母絕對是中華軍和秦軍的噩夢。

而且海參崴以西的地勢雖然一馬平川適合騎兵衝擊,但同樣也給了E軍裝甲部隊的絕佳優勢。

所以廖國忠延遲了進攻時間。又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來籌集足夠的火力才開始集結各地的軍隊。

而廖國忠選擇的第一個突破口,就是這個老黑山鎮。

老黑山鎮隸屬東寧縣管轄。位於縣境南端,西南與吉林省汪清縣毗連。鄉政府駐地距縣城50公裏。全鎮總人口1.4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38人。因位於老黑山下得名。老黑山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在邊境處開了一個口子,從高處看來就猶如一個泄洪的口子正好傾斜地開在通往寧古塔平原的必經之路上。由老黑山鎮越過國境,攻擊海參崴並不是最近的道路。但無疑卻是最適宜發揮中華軍和秦軍戰鬥力的道路。

出了老黑山,一路衝向西南都是一馬平川,隻要三百裏地就可以到達海參崴外的第一個的要塞---鄂德芬克軍事基地。越過這個鄂德芬克再往西南就是斯帕斯克達尼亞。如果計劃順利,當廖國忠占領了斯帕斯克達尼亞的時候,從雞西出擊的大秦鐵騎軍團應該也已經占領了烏蘇裏克斯,即中華所稱的雙城子。隻有到了那個時候,對海參崴的攻擊才能說已經占盡了優勢。

這兩個城市是E國濱海邊疆區協防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重要城市。奪取了這兩個城市,就是說中華軍和秦軍已經從剪斷了海參崴的兩支觸角,E軍隻能死守海參崴,或者選擇投降。

而如果從其他地方越過國境作戰都沒有這麽便利的優勢。

不過,中華軍能想到,E軍同樣也想到了。

在這個山崗上,通過望遠鏡能清晰地看見E國境內的那片森林內已經布置了許多障礙,原本的公路更是早就被破壞,森林裏竟然連一隻飛鳥都沒有---顯然,E軍在這裏至少經營了三天以上。

“司令,我的計劃是,將炮兵的所有火力都集中起來,轟掉那片森林,然後以坦克開路,突破這片森林地帶。然後通過斯芬水道,直接攻擊鄂德芬克。”楊鐵成說出了鐵血計劃,這份計劃和他的外表實在天差地別。

這次中華軍和秦軍的聯合部隊,加起來有十三萬人。雖然東北軍自己有三十萬軍隊,國內又增兵二十一萬,但這麽多兵力是不能完全擺開的,必然有一個先後。而且,國內增派的二十一萬兵力其實更多的是給廖國忠穩定東北局勢用的,而不是拿來攻城掠地。這點廖國忠也知道。所以他壓根就沒有打那二十一萬人的主意。

三十萬東北軍再加上兩萬鐵騎軍團,廖國忠足夠了。

為了保證兩路出擊的銳度,廖國忠的安排是,老黑山鎮十萬東北軍,雞西十萬東北軍,剩下十萬東北軍作為預備役。這就是軍隊充足好處,可以盡情的排兵布陣。

而這分為三個集群的軍團中,每個軍團都由兩千門遠程大炮,還有四百七十輛裝甲坦克。可以說,廖國忠已經把所有能動的物資都拉了出來。

對於鐵騎軍團,雖然中華政府和秦皇的命令裏都說鐵騎軍團歸廖國忠指揮,但廖國忠自己有自己的政治覺悟。中華政府和秦皇的關係曖昧不清,對於鐵騎軍團的指揮,廖國忠沒有抱什麽太大的希望。

而鐵騎軍團的軍團長郭名譽自從來到了東北,也沒有來拜訪過自己這個名義上的總司令。雖然這點讓廖國忠很不爽,但想到鐵騎軍團的威名,也想到這次攻擊計劃得到了趙菁華和秦皇的雙重批準,郭名譽也不可能拖自己後腿。再加上,郭名譽也沒有完全忽視這次行動,專門派了五千鐵騎軍前來協助。所以廖國忠也就默認了郭名譽的跋扈。

“你這也叫計劃?幹脆直接說把士兵拉出去用人命填好了!”嚴輝毫不遮掩地對楊鐵成的計劃表示了鄙夷。

“嚴輝,你。。。。。。”楊鐵成一仰頭,深入瓶底的眼鏡裏透lou出一種憤恨的光芒,讓嚴輝不禁一愣。

“好啦,你們。。。。。。”

廖國忠剛想開口,這時一個士兵突然氣喘籲籲地跑上山崗,在廖國忠身前站定敬禮:“報告司令,鐵騎軍團軍團長郭名譽前來報道。”

在場所有人一愣,郭名譽怎麽來了?

廖國忠心裏也是一咯噔。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嗯,告訴郭軍團長,我馬上回去,讓他在營地等我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