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盧藏用

唐·盧藏用【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製得開字】上月重陽滿,中天萬乘來。萸依佩裏發,菊向酒邊開。聖澤煙雲動,宸文象緯回。小臣無以答,願奉億千杯。

盧藏用,字子潛,人如其名,一輩子又潛又藏的。子潛先生是初唐範陽人,也就是今天的涿州一帶。盧氏是範陽望族,盧藏用有個叔祖叫盧承慶的,當過高宗一朝的度支尚書。度支就是管收稅和貢賦,相當於財政部長兼國稅局長,是掌控財政大權的高官。一敲“度支”兩字,就見蹦出來“瀆職”,可見在這個位子上,有大把瀆職貪汙的機會。不過盧藏用這位叔公為官還算清正,沒什麽惡名。

盧藏用的父親當過魏州司馬,也是一時名士。盧藏用乃高官兼文士之後,自詡遺傳基因還不錯,少能辭賦,年紀不大就中了進士。卻因為沒有門路,當然也就沒人包分配。像他這種文人,自負有經世之才,一般來說內心會覺得不平衡,大都要寫寫牢騷詩什麽的,聊解懷才不遇的鬱悶。可這位盧進士心理素質相當過硬,寫了首名為《芳草賦》的草根宣言,然後飄然而去,跟他哥盧征明一起上終南山當了隱士。

《舊唐書》記載,盧隱士學道極其專業,每日在山林之間練氣舞劍,隔一陣子還要辟穀。不吃不喝月餘,精神健旺,更勝常人。我有個兄弟叫張發財的,一個月前辟穀半月,據他說思維較以往時敏捷了許多,能數到一百了,也不知真假。某日飯局,遠遠就見一副骨架吱吱嘎嘎挑了件T恤過來,入座後,就像一把椅子坐在另一把椅子上。算是明白了,卻原來仙風道骨就是把自己往骷髏裏整。

隱居期間,盧藏用認識了一眾談詩論道的哥們兒,其中就有李白賀知章宋之問等人,時稱“仙宗十友”。跟他關係最好的是“念天地之悠悠”的大才子陳子昂。陳早卒,盧藏用幫陳子昂撫養孩子,相當仗義。還給陳子昂的詩集作過序,序文主題是“美讚陳”:“道喪五百歲而得陳君。”對朋友一點都不吝惜表揚。此人的名聲轉惡是做了隱士之後,有眼毒的說他“始隱山中,有意當世”,是個隨駕隱士。就是說他跟薑子牙差不多,表麵上是釣魚其實是釣人,釣人實為釣功名。

公平地說,也沒什麽不對,有理想總是好的,升官發財當公務員誰不想啊。何況“蒙聖眷”那麽小概率的大好事。話說武曌從李氏手裏搶過權柄之後廣納賢才,聽說有盧藏用這麽個人,本著野無遺賢的強國方針將其招入長安,給了個左拾遺的官做。左拾遺右補闕,一聽就是個補丁官,八品。雖然官不大,但那時的盧藏用還敢直諫,從他給武則天上的奏折上,看不出將來有出落成諂佞的苗頭。當時武則天想在萬安山修行宮,盧藏用說得挺狠:“雖年穀頗登,而百姓未有儲蓄。陛下西幸東巡,人未休息,土木之役,歲月不空。陛下不因此時施德布化,複廣造宮苑,臣恐人未易堪。”

一個彎兒不帶拐地直斥武則天勞民傷財,其他人要是這麽跟她說話基本上就是找死了,可武則天沒殺他貶他,反倒升了盧藏用的官。雖說武三思後來還是建了興泰宮,可怎麽說這也是盧藏用最爺們兒的人生碎片。

有些人的“令名”壞就壞在他多嘴上。盧藏用的仙宗十友中有個叫司馬承禎的,與前者不同,這位司馬先生是個真老道,據說壽活八十多歲。傳說遊曆江陵時與李白邂逅成了忘年交,時常給李白輔導道教知識,並傳以練氣之法。天寶四載(745年),李白當真成了道士,或許與司馬承禎當年的“洗腦”不無關係。

這個司馬承禎在當時名氣很大,朝廷把他召了去當個寶似的供養。武則天曾給他親降手敕,表彰他仙風道骨法力高深。玄宗在他羽化成仙後封其為青光祿大夫。雖然屢蒙聖召,奈何司馬承禎無心仕途,是個閑雲野鶴式的人物。

聽說他要走,當時已經當了吏部侍郎的盧藏用來送行,盧問司馬承禎要去哪,後者說找一深山隱居修道。唐朝時沒有PM2.5,空氣能見度高,盧藏用賤滴滴地指著不遠處的終南山說:我看這兒就不錯啊,何必跑那麽老遠呢?完全是一副找不自在的德性。果然,司馬道長緩緩吐出一句話,就把盧大人貼在了曆史的偽人簿上,他說:“以仆視之,仕宦之捷徑耳。”從此就有了“終南捷徑”這一最損的成語,專損世上裝那個什麽犯。了解這一典故之後,你就可以把該成語用在嘴上說無心升遷,卻做夢都想升主管的同事身上了,跟台灣議員們互罵“嶽不群”意思差不多,但建議背後指指戳戳就行了,可別當麵說。

插播一則新聞,話說有一對北大MBA夫婦,帶著七歲的兒子到終南山隱居,整天讓孩子背誦《論語》和《易經》,拿自己的親骨肉做國學實驗。據說那可憐孩子已經能把兩萬多字的《易經》背下來了。我覺著,那父母八成是被唐朝的盧大人托了夢,才有了這“絕妙”的教育仙方,把孩子與塵世隔絕,這當父母的,發起成龍之願來嚇死個人。

史書上對盧藏用的評語是:趑趄詭佞,專事權貴,奢靡**縱——由此看來此人不光是虛偽,這官做得也很齷齪。他做吏部侍郎的時候,很好說話當然也就很好騙,“性無挺特,多為權要所逼”,基本可以肯定是一軟蛋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昏官。

有野史說盧藏用是太平公主的麵首之一,證據不足,因此不是太可信。但黨附這位武則天的複製品是有史可查的。話說玄宗上位後,滅了太平,也隨之滅了盧藏用做太平紳士的夢——唐人胡璩所撰《譚賓錄》有載,這位昔日的範陽才俊,判了流刑至隴州,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五十來歲就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