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孫劉聯盟攻九江
長江之上,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支隊船收緊風帆,全力劃漿,順江而上。
自曹安民離開之後,曆陽水軍營寨已經徹底荒廢。沿江烽火台雖然還在使用,但卻因曹安民抽走大量軍隊,導致曹仁麾下缺兵 ,烽火台固然重要,不得已間也隻能舍棄一部分。正因為舍棄,才給了江東可趁之機。
三更天,苦苦等待的江東軍終於是迎來最佳時機,在周瑜的帶領下,眾軍掩殺進去,短短半個時辰,沿江所有烽火台全部攻破。
初步得手的周瑜,抓緊戰機,一路兵馬去攻牛渚,一路去焚燒曆陽水寨。天亮之前,曆陽全境已失。另一邊,孫策率領步騎全速進攻全椒和阜陵,兩地曹軍也是不戰而降,九江東南 之間全部易手。
壽春一日數封敗報,曹仁也是火上眉梢。
九江自曹安民離開,精銳士卒全部抽走。整個九江全境,除了自己帶來的一萬本部人馬,就是新招募的兩萬新軍。
本部人馬雖然精銳,但九江如此之大,這麽少的兵馬根本就是難以為繼。而那新軍,才招募不過十幾日,見了血還瑟瑟發抖,豈能派上用場。
曹仁再強,手中無兵,也是無力回天。
“將軍,周瑜大肆進攻,眼下合肥也失手,照這個速度恐怕明日就能到達成德。”樂進臉上滿是憂愁。
“將軍,麻煩的還不止這個,我軍探子來報,劉表之軍忽然從陽泉安風兩地出發,直逼壽春而來。”
“什麽,劉表!”曹仁真的慌了。一個孫策已經是讓他頭疼不已,要是再多一個劉表,這不是要把他逼上絕路嗎?
“將軍,如果真的是這樣,隻能快馬奏請司空派兵前來了。”李典一向辦事極其穩妥,眼下如果曹操不派援軍,他們是必敗無疑。
“安民公子當初憑借幾千人就硬生生的在九江將孫策劉表打的屁滾尿流。我們好歹有三萬人,短短數日就被殺得丟盔棄甲。援軍,你們難道不知道,這一封書信一旦寄出去,你我會被世人怎麽看待?世人都會認為,我曹氏一族隻有安民公子能征善戰,其他人都是酒囊飯袋之徒。”
“本來就是嘛!”樂進小聲嘀咕著。三人之中李典曾經和曹安民交往過一段時間,深深被這位公子的胸襟和能力所折服。他被逼走,樂進一直心有不滿。現在戰事不定,心中的怨氣更是不斷放大。
“行了,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馬上點齊兵馬,先去成德,防止孫策劉表兩軍聯合。”曹仁臉上有些尷尬,畢竟他自己也是曹氏族人,被樂進如此說,臉上卻是沒有麵子。
“諾!”
許昌城內,一日數封快報,皆是九江戰況。曹操不敢耽誤,急命麾下文武商議。
書房之內,曹操左手撐著頭,右手指著竹簡,微眯雙眼道:“九江情況緊急,哪位將軍願領軍出戰?”
眾多戰將皆不言語,仿佛各有心事。
“主公,孫策劉表來勢洶洶,非主公親征不可。”荀彧義正言辭的說道。
“親征?主公,如今徐州大好局勢,若是支援九江,豈不是錯失良機。在下認為還是以偏師救援,隻要我們奪了徐州,孫策劉表自然不敢造次。”程昱建言道。
“德謀此言大錯特錯,眼下徐州亂作一團,短期之內恐怕不會分出勝負,我軍此刻出軍非但不會贏的勝利,反倒有可能導致呂曹二人同仇敵愾,與我相對。而且,九江之地,敵軍眾多,子孝將軍就一萬多人,如何抵擋,若丟了九江,孫策徹底占據江淮,直接可以進取兗豫二州之地。”荀攸又反對程昱。
幾個謀士互相反駁,一時間根本沒有任何的決斷,反倒讓那些武將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
近期陰雨綿綿,曹操的頭風病又有複發的征兆,現在被他們吵鬧,更是頭疼不已。敲打了幾下,頭痛才燒毀緩解。
“奉孝怎麽不說話?”賈詡張繡雖然已經歸順曹操,五大謀主的格局儼然形成。但畢竟賈詡是新降之人,尤其此事又要牽扯到曹安民,一時間確實不好多說。
“嘉,無話可說。”郭嘉說著掏出酒葫蘆喝了一口。
曹操看了一眼郭嘉,心中明白對方所想,再言確實無用。
“元讓,你是武將之首,難道沒有什麽想說的?”
夏侯惇眼珠子一轉,指了指自己的喉嚨搖搖頭。一片的夏侯淵連忙說道:“兄長,昨日得了疾病,喉嚨壞了,不能說話。”
武將之首變成這個樣子,謀臣之中的郭嘉又是一言未語。幕府變成如此情況,確實讓人感覺到氣氛極其壓抑。
弄成今天這個情況,一切的緣由,皆是因為那個已經叛出的曹家子弟曹安民。
“主公,九江雖是一郡之地,但它的重要性,諸位恐怕還不清楚,在這裏我將一些具體情況告訴大家,好讓大家衡量清楚。”董昭拿著一遝竹簡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九江現有人口一百一十三萬人,其中青壯者居多。耕地近七十萬畝,按照現在耕地的情況,秋收之時,每畝地最少收成在五石以上,除去一些其他因素,平分到每個人身上大約是三石。”
“三石!”眾人聞言皆是大驚失色。
一百一十三萬人,每人三石,豈不是三百三十九萬石糧草。就算他們隻征繳百分之十的賦稅都可以得糧草四十萬石。
“而且這還隻是半年的,淮河流域可以一年兩熟,就算我們實行十稅一,一年也可以得糧草八十萬石。”
“怎麽可能,一畝五石,董昭,你沒有搞錯?”程昱帶著懷疑的神色看著董昭。一直以來,他都和這個家夥不怎麽順眼,現在這個緊要關頭,他忽然說出這樣的話來,等同於直接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麵上。
“五石,其實這都是少的。諸位可能不知道,我們在軍校之內開墾荒地,每一季最少可以得到粟米六石。稻米的產量雖然不如粟米,但也絕對不會少於五石一畝。”
荀彧躬身施禮道:“主公,如果是這樣的話,九江一地,就更不能丟掉,如此肥沃之地如果掌握在我們手中,不用兩年,我軍糧草短缺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
曹操征戰中原,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不濟。縱使如今開始屯田,一時間成效也不大。現在九江這個大糧倉擺在他們麵前,隻要治理的好,絕對可以扭轉不利局麵。
“文若差亦!”董昭臉上帶著神秘微笑。
“喔?在下說錯了什麽嗎?”
“淮河之地絕大多數不肥沃,能夠達到如此產量,一切都是安民公子的功勞,若不是他親自教導百姓耕種,又如何能夠達到這個產量。”
這個一直想被遺忘的名字再現,眾人臉上頓時表情各異。文臣中,程昱一臉陰沉,賈詡一臉惋惜,郭嘉一臉憤恨,荀彧荀攸對視一眼麵無表情。再看那些武將,一個個皆是義憤填膺之色。縱觀古今,賢才公子比比皆是;但一個文韜武略,行軍打仗,治政 治國皆是棟梁之才的公子,恐怕是數千年都難得一見。曹氏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卻還被硬生生的逼走,如此損失可要比丟城失地更加嚴重。
“行了,我意已決,大軍即刻開拔,轉戰九江。”曹操站起身,臉色極其難看,掃視一圈,淡淡的威嚴讓大家不敢直視。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