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三百四十六章 高台拜將

城門外,徐州的文武、世族早已在這裏等待。

不單單周倉這些禁衛們不知曉今天的情況,就連姚廣孝這些曹安民身邊的股肱之臣也是毫不知情。

“姚兄,恭喜啊!”陳登姍姍來遲,臉上掛著笑,衝著姚廣孝賀喜。

姚廣孝一頭霧水的看著陳登,輕咳一聲問道:“此事與我無關,何喜之有啊!”

陳登長大著嘴巴,愣在那裏。

徐州數郡,人才濟濟。

曹安民忽然擺下這個高台,很明顯是打算效仿古人,高台拜將。

無論是能力還是資曆,整個徐州都沒有能夠勝過姚廣孝半分之人。故而,曹安民才敢將國事托付與他。

如今,這高台拜將既然不是他,那還能有誰。

“難道此事主公也沒有和姚兄事先溝通?”

姚廣孝搖搖頭。

陳登臉上的表情頓時古怪起來。

曹安民連姚廣孝都沒有告訴,很顯然在冊封之前是不打算讓任何人知曉。

要麽,這個冊封的人身份神秘;要麽,就是這個人地位不高,難以被他們所認知。

不管是哪個,有一點可以肯定。

今天的主角,絕對不是他們二人。

城門之外,李逵和宇文成都各率領一支兵馬護衛左右。兩隊士兵,一個個腰部挺直,手握兵刃,麵朝高台神色嚴肅。

在隊伍最前麵則都是軍中校尉以上官職的人物,這些人也和陳登一般,焦躁之中帶著疑惑。

曹安民的馬車,很快就出了城來到這裏。才下馬車,身後的周倉,以及一個親兵分別捧著印信和一柄長劍。

曹安民看了一眼受封台點點頭,微微一笑便來到了眾人麵前。

“參見主公。”

曹安民微微點頭,望著眾人,臉上滿是笑容。

“主公行高台之禮,是要學高祖禮賢下士,高台拜將嗎?”

曹安民微微點頭,臉上掛著笑,淡淡說道:“當初蕭何月下追韓信,將他推薦給高祖劉邦,高祖不單單用韓信之才,而且還委以重任,拜為大將,這才有了後來該下一戰,滅項羽奠定了大漢四百年基業。如今我也願意效仿先人,高台拜將。”

姚廣孝微微點頭,輕聲問道:“主公有禮賢下士之心,天下必然唾手可得。不知是何人,能有此殊榮,得主公冊封?”

不僅僅姚廣孝好奇,站在這裏的人都有些好奇。

想當初,韓信可是直接受封成了統領漢軍的大將軍。今天曹安民既然也要學學先人,那麽受封的此人也決然位置不低,最起碼也是一個統兵大將。

甚至,有可能是,整個徐州的最高統帥。

想到這裏,不少人的目光甚至偏向了姚廣孝。

這個神秘人還沒有出現,就已經在動搖姚廣孝的位置。一文一武,分置徐州大權,未來的徐州若不是蒸蒸日上,就將會是暗藏波濤。

“這個人嘛,誒,他來了!”曹安民正要揭曉,忽然看見不遠處的車隊,頓時賣了個關子。

馬車之上,李績的心撲通直跳。

這幾日他都有些恍惚,曹安民能夠重用自己,這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高台拜將這種事情,可是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

直到馬車緩緩停下來,他才結束了胡思亂想。穩定心神鑽了出來。

李績一出場,徹底吸引了眾人的眼球,所有人的目光全部定格在他的身上。

讚歎聲,疑惑聲,嫉妒聲,咒罵聲,聲聲而來,讓他有些極不自然。

可當他看見眾人中曹安民的目光時,本來慌亂的眼神頓時冷靜下來。

頭戴高冠,身穿一身筆挺的文官服飾,麵容俊秀,雙目炯炯有神,一眼望去不得不讚歎,此人真有名士的風範。

踩在紅布之上,徑直朝著紅布慢慢走去。

人群中不少人這才認他的身份。

“怎麽會是他!”

“這是誰,怎麽有些陌生。”

“這不是李通將軍的弟弟嘛,怎麽可能是他。”

“主公這是什麽緣由,難道是高抬李家不成。”

陳登看了一眼姚廣孝,見對方沒有任何表情,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若是別人冊封,陳登估計也不會說太多。但這李績,不過是一介白生,從來沒有出入過軍旅,讓他為將為帥,主公是不是有些太草率了。

此刻,受封台前,隻有曹安民一人站在那裏,高台之上,一麵“曹”字帥旗,迎風飄揚。

禮樂聲中,李績一步步向前,終於來到了受封台前,衝著曹安民施了一禮。曹安民先行,來到台上,看著下麵整齊劃一的士卒,看著那威風凜凜的徐州眾將。

曹安民心中頓生豪邁之氣。如今自己坐擁徐州數郡之地,有強兵,有大將,就是缺少獨當一麵的帥才。

如今自己有了李績,有了軍師將軍,可以說萬事俱備,統一的拚圖就差最後一塊,隻要這一塊齊全,定能一飛衝天,翱翔天際。

周倉將早已準備好的文書交給了曹安民,便退到一邊。

“當今天下,漢室傾頹,群雄並起。我雖坐擁徐州,鎮守一方,但卻膽顫心驚,如履薄冰,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縱然如此,也時常感覺個人之力難以搏眾,常思良才,治國強軍,坐鎮一方,共治徐州。今偶得李氏名績,德才兼備,可堪大用,今立其為軍師將軍,助我統率三軍。”

這封書文,可是給足了李績的麵子。縱觀台下眾人,無一人有此殊榮。

“李績,上台受封。”

“末將領命。”受封台下,李績應答一聲。隨即,在眾人的注視之下,緩步走上了受封台。

當他踏足受封台,伏拜在地,行了君臣之禮。

“授佩劍。”曹安民說著,從一旁周倉的手中接過長劍,雙手拿住,交到了李績的手中。

這一柄劍,象征殺伐。旁邊印信,象征權勢。

看似一把普通的劍,卻是代表著徐州至高無上的權力,代表著重如泰山般的責任。

李績托劍朝著曹安民一拜,這才起身將劍別在腰間。

“授印信。”曹安民再說一聲,隨即,從一旁的托盤中取來印信交放在了李績的手中。

其間君臣二人都是一絲不芶,耳邊禮樂也是短暫的停頓,直到授封完畢,空中再次響起了禮樂。

禮樂聲中,李績就從一個普通百姓,一朝成為了徐州軍方的第一大佬。

“昔日,文王得薑尚,奠定大周八百年江山;高祖得韓信,這才有了垓下一戰,戰敗呂布,建立四百年的大漢;我雖不如文王高祖,但心中誌氣自問不比他們小。還望軍師將軍能夠助我一臂之力,掃平亂世。”

“績當不負主公厚望。”李績聞言將印信舉過頭頂,表情肅然,說話擲地有聲,縱然立於高台之上,周圍也是聽的清清楚楚。

“行了,今日大喜,犒賞三軍。”曹安民爽朗一笑,將李績扶起來,大袖一揮大聲道。

台下將士們也是感恩戴德,連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