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六百九十六章 俘虜的心態

作為一個母親,榮華富貴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過眼雲煙。

唯有孩子,才是他們唯一的指望。

而自打來到了鄴城之後,王世子曹睿交給了王太後丁氏,母子分離,讓她倍感牽掛,食補寢夜不寐,消瘦了不少。

如今見到了罪魁禍首曹安民到來,心中豈能不憤怒。顧不上太多,從頭上拔出朱釵就刺了過去。

“胡鬧,你這是胡鬧啊!”賈詡一把拉住了賈芳,用略帶驚恐的神態朝著旁邊的曹安民彎腰施禮道:“大王恕罪,大王恕罪啊,罪臣孫女思子心切,並非有意為之,望大王看在往日情分上,饒她一命。”

曹安民看著眼前的賈詡,又看了看賈芳,用奇怪的腔調笑道:“怪罪,我為什麽要怪罪。先生與我之間的恩情,沒齒難忘,縱然你我分裂兩國,那也是我和曹昂之間的恩怨,先生難道以為我會遷就他人?若是如此,您可就真錯怪我了。”

說罷曹安民又看了一眼賈芳,眼神之中流露出些許無奈。

生逢亂世,成者王侯敗者賊。

今天自己是贏家,魏國宗親和勳貴大臣們,就全部成了自己的階下囚。

若是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敗了,敗給其它國家。

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臣子們,想必結果也會是這樣,甚至比這個還要淒慘。

正因如此,自己絕不能輸,絕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想到這裏,他看著賈芳說道:“孩子,我可以讓你撫養教導,但從這一刻起,你們就沒法再回許昌,此生都隻能待在鄴城,你可願意?”

賈芳遲疑了一下,連連點頭道:“我願意,我願意。隻要讓我見到孩子,我什麽都願意。”

在賈芳看來,這是曹安民的恩惠,是他的通情達理。但在賈詡的眼中,曹安民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

曹睿之於魏國,就如同曹勝之於齊國。

而且有些不同的是,齊國縱然沒了曹勝,還有曹封和曹永。

但魏國沒了曹睿,有可能就徹底斷了延續。

縱然曹睿再驍勇善戰,日後的王位都隻能傳給曹仁和曹洪這些宗室大臣的兒子,以曹昂的內心又如何肯答應。

他越是不答應,也必然會想辦法讓兒子歸國。

而這一切,就徹底中了曹安民的奸計。

無論曹安民是索要土地還是人口,或者是金銀,曹昂都沒得選擇。

但就怕,最終魏國舍棄了一切,卻隻能得到曹睿一個黃口小兒,而寒了其它被困魏國的宗室和勳貴大臣的心。

齊魏兩國的實力本來就是天壤之別,人才儲備上,齊國更是遠勝魏國。

而此次被擒的,絕大多數都是魏國權貴和世家的領頭羊。若是曹昂隻顧自己兒子的死,而無視了這些人的話,說不定這些人就會一怒之下投奔齊國。

齊國再得這些人相助的話,實力就將更加強盛。

到那時,魏國絕無任何反抗的餘地。

“如此,寡人就先告辭了,先生保重。”說罷,曹安民麵帶微笑離開這裏。

看著曹安民的背影,賈詡的心中對於魏國的未來越發的看淡。

國力差距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轉,如今的魏國若想要扭轉不利,唯有一計方有轉機的可能。

而這唯一的轉機,就在北疆胡虜。

齊若勝,則列國將再無任何生機,數年之內,天下必將平定。若敗,魏國則有 的機會,趁機做大,鯨吞天下,也未嚐不可。

時勢造英雄,眼下的成敗,隻能看北疆之戰的勝負。

曹安民從賈詡這裏離開之後,並沒有急著回去休息,而是抓緊時間去見了幾個人。

若說賈詡是曹昂稱王之後,朝中文臣的頂梁柱。

那曾經曹操在位之時,魏國的頂梁柱可不止他這一位。

鄴城書院邊上一處清幽的院落,幾個中年人正坐在一起閑聊解悶。

“諸位可還記得許昌城中的那句童謠?”

“二曹食劉,威天下?”

“今天看來,威確實快要得天下了。”

“方今尚早,齊主北征胡虜,若勝則天下諸侯將如同秋風掃落葉,若敗,野心之輩定將再次崛起,到那時,勝負就未曾可知。”

“我看齊主必勝。”

“文長如今為何不直接投奔齊主?汝妹在齊貴為王後,方今世子曹勝更是身上流淌著你們陳氏之血,你要是去了,以你的才能,外加你陳氏的家世定然會得到重用。”

“我陳群受先王厚恩無以為報,如今大魏危亡之際,我豈能棄舊主而投奔新主。”

其它幾人正欲說話,外麵傳來了鼓掌的聲音。

“說得好,說得好啊!”

幾人轉頭望去,這才發現,窗外一人站在那裏,笑嘻嘻的看著他們幾人。

“齊王!”

“齊王!”

眾人滿是驚呼。

“寡人正巧路過,恰恰聽見文長所言,心中讚歎,擾了諸位的雅興,還望見諒見諒。”

陳群聞言,臉色微紅,旁邊的郭嘉倒是一副浪子姿態,手提酒葫蘆,漫無目的的來到了曹安民的麵前笑著說道:“有心者自有心,無心者則無言,大王又何必解釋那麽多呢!”

曹安民看著眼前臉色蒼白的郭嘉,心中慶幸。

郭嘉郭奉孝,作為曹操的五大謀主中最為傑出,也是最為年輕的一位。

曹安民可以斷定,曹操心中必然早有讓郭嘉輔佐曹氏後人的打算。

但卻很可惜,曆史上,在北征烏桓之後,郭嘉便在返途病逝。

方今天下,雖然因為曹安民的緣故,原有的曆史徹底麵目全非。但每個人的命格不見得就會發生太大的改變,本來曹安民還帶有一絲幻想,但見到郭嘉的瞬間。他就明白,眼前這個男人,若不施救,恐怕真的命不久矣。

“寡人思來想去,還是打算過來看看諸位,順便想問問諸位有何要求否?”

幾人對視一眼,荀彧和荀攸二人半轉身子不再理睬曹安民。一向自詡是魏國忠臣的他們,此刻也不例外。

陳群之前已經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唯有郭嘉聽聞此言,心中略有所想。

魏國走到今天,非一人之過。

時也,命也。

魏國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

既然如此,他們又何必一定要逆天行事?

想到這裏,郭嘉向前一步,躬身說道:“在下願效仿伏波將軍,助大王掃平諸胡,一統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