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九百一十四章 背水決戰

鐵索橫江被齊國突破,曹安民當即命令劉仁軌率領宇文成都、李存孝、羅士信三大將直接南下江東腹地。

大隊兵馬全部登上戰船,快速南下。

順江而下,直接往東而去。

“長江這真不愧是天然屏障,南唐有長江,進可以固守領土,退可以偏安一隅,稱王稱霸。可如今長江成了我大齊地盤,沿江而下,南唐的末日就在眼前。”看著兩萬大軍率軍而去,曹安民目光深遠,輕聲說道。

“得荊楚者得將江東,這是古理。”李績也有些讚同。

“不管怎麽樣,如今正是江東人心浮動之時,之遙我們大軍南下,深入南唐腹地,威脅江東各郡,南唐各郡都將人心渙散。”曹安民感歎一聲,笑了笑,回頭道:“傳令各部,全線壓上,將南唐大軍全部圍困在豫章城中。我要讓他們看著江東一點點落入我大齊手中。”

如今鐵索橫江沒了。豫章最為重要的一支臂膀被直接砍斷,城內的南唐大軍將再無任何脫困的機會。

李績應諾。其中一部分兵馬留下來善後,另外一部分兵馬則快速南下直入豫章。

屈突通和殷開山紛紛被殺,五萬唐軍全軍覆沒,僅有一些殘兵逃脫齊軍的追殺回到豫章。

但當這些士卒出現在豫章的時候,整個豫章都為之震動。

鐵索橫江與豫章工事都是南唐給予厚望的國之命脈。

但眼下鐵桶一般的防線,居然防不住齊軍的進攻,硬生生被齊軍數萬人給強行攻破。唐軍陣亡數字更是達到了數萬人,而且李唐麾下的兩員大將也為國捐軀。

如今齊軍打通了水路,直入江東,與大海之上的戚繼光聯合到一起的話,整個大唐還有什麽活路?

到時候腹背受敵,南唐再無任何生路。

得到消息的南唐士卒兵無戰心,軍心浮動。

要不是李孝恭和李密在軍中威望甚高,恐怕早已經嘩變了。

此刻,豫章城中。

豎起一麵麵白幡,傷兵被安置好,完好無損的士卒也享受了一餐美食。

中軍大帳之內,李孝恭和李密滿肚子苦水,臉上也隻有失去血色的蒼白。

接到消息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慘了。

“齊軍不過萬人,我們可是足足五萬人,五萬大軍,為何還是慘敗啊!”李孝恭壓抑著心中的惱火,衝著李密問道。

數量差不多的情況下,交戰雙方,有的時候打上十天半個月也難以決出勝負。

但如今他們,為何一交戰就敗了。

“難道真的是齊軍太強了?他們萬人就能夠抵擋我們數萬人?”

李密也是沙場悍將,統兵多年,自然不願意說自己訓練的士卒都是一群普通人。

但齊軍的實力,實在是遠超他的想象。

數萬人都敗給他們,這仗還有什麽打得必要?

“你問清楚了沒有,為何我們會敗得如此之快?”李孝恭催促道。

李密身為豫章城的統兵大將,這些敗兵回來的第一時間,他便前去了解過情況。

“還有什麽可說的,齊軍麾下皆是頂尖大將。羅士信、李存孝、宇文成都悉數在此,除非趙王殿下在這裏,否則縱然你我前去也隻有失敗的下場。屈突通和殷開山便是被他們紛紛斬落馬下。”李孝恭在一陣沉沒之後說道。

猛將壓陣,士卒豈能不用命。

雖然兩軍交戰,單挑不是主要攻擊的方法。但是兩方猛將相遇,往往就是你死我活的下場。

敵軍那邊猛將悉數出動,他們這邊猛將太少,一旦鬥將是格外吃虧的。

齊軍麾下的猛將隨著征戰越來越多,而唐軍這邊,之前吳楚越三國的猛將悉數被鏟除掉之後,本國的猛將也隨著征戰越來越少。

之前在荊州折損了薛萬徹,如今又折了屈突通和殷開山,此消彼長,齊軍的實力隻會越來越強。

一陣沉默後,李密長歎一聲道:“眼下最為麻煩的是,齊軍必將南下。以建康那邊的情況,完全抵擋不住齊軍的攻擊。若是太子殿下再被擄走的話,我大唐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之前戚繼光閃擊建康,雖然他們敗了,但畢竟戚繼光不敢久待,必定要撤走。

小打小鬧雖然長時間會折損國力,但短時間之內還不會動搖他們的根基。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

齊軍已經打通了鐵索橫江,他們的水軍戰船可以將源源不斷的士卒運送到江南之地。

到那時,縱然他們兩個,外加李世民聯手,也難以扶持江東。

丟了荊州不過是丟了半壁,但如果連豫章也守不住,剩下這半壁存亡也不過是旦夕。

“要不然,我們趁著齊軍還沒有殺來之前,直接放棄豫章,率領大軍返回建康?”李孝恭忽然發問道。

“不行!放棄了豫章,等同於放棄了江東絕大多數地盤,到時候齊軍在陸地上直接封鎖吳郡和丹陽,在海上切斷我們的供給。我們縱然有百萬大軍,也難以守住。”

想來想去,他們兩個實在是想不出什麽應對之法。

李密的臉色不由越發難看起來。劉弘基等人還好,若是南唐滅亡,他們大不了可以投降曹安民。但他們卻不能投降,身為宗室之人,投降就是死路。

眼下的他們就如同江上的一頁扁舟,進退兩難。

“二位將軍,末將到有一個計策。”段誌玄忽然站起身。

“危難之際,有計策隻管說。”

段誌玄遲疑片即道:“鐵索橫江計策雖然失敗,但我們眼下的局勢再怎麽也要比當初在交州好。齊軍是很強大,但眼下我們豫章一共還有水路兩軍近三十萬之眾。與其困守,到時候坐等齊軍合圍我們,不如將大軍壓上,和齊軍決一死戰。就算敗了,大不了我們逃到交州叢林裏麵和齊軍打遊擊去。”

段誌玄的一席話徹底敲醒了眼前的李密和李孝恭。

當初楚軍數倍於他們的時候,他們被死死擋在南嶺之外,難以前進半步。

當初他們縱然壓力再大,但也沒有後退半步。

自打他們入主江東,開國建朝之後,他們的膽子似乎也變小了。

齊軍勢大,他們還未開戰,便打算撤退。

國無進取之心,怎能不亡。

“是啊!我們還有如此多的兵馬,為何要退?”李密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精光,那逝去的睿智仿佛在一瞬間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兄長,下令吧!與其憋屈的等死,不如拚死一戰,為國盡忠。”李孝恭站起身抱拳看著李密。

李密當機立斷點齊全部的三十萬大軍和齊軍進行最終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