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前仆後繼的麻煩
京口,唐軍大營內。
連續抵擋齊軍數日攻擊,唐軍被壓製的喘不過氣來。時至今日,齊軍終於暫停猛攻,給了他們難得的輕鬆時刻。
帥帳之內,李世民接待兩個重要的客人。
一個是已死的越王方臘的兒子方天定,一個是吳國前尚書令諸葛瑾。
吳越兩國雖然已經成為曆史,但兩國割據江東數年時間,想要徹底根除絕對不是那麽輕而易舉的事情。
吳王孫翊當日被李淵斬首,左丞相張昭和右丞相顧雍,太傅張紘紛紛殉國。但尚書令諸葛瑾卻心懷報仇之心和部分軍中大將隱姓埋名逃到了會稽。但沒想到,如今李世民還是找到了他們,並且把他們全部請到了京口,商議“大事。”
和他們一樣,越國滅國之時,方臘深知自己中了齊國奸計無力回天,自己和兒子方傑死不足惜,但方氏一族決不能就此滅亡。故而他將越國王位交到了兒子方天定的手中,意圖讓他複國。
數年間,方天定在交州數次起兵,可惜麵對李世民,他們屢戰屢敗,最終居然還坐到了一個戰壕裏麵。
如今,大唐危機重重,李世民無可奈何,隻能求救於他們。
可他也沒想到,這兩個家夥居然趁著大唐危機之時,不斷的擴充兵馬。
“二位能夠不計前嫌,在這危難之時幫助我大唐,我李世民感激不盡,感激不盡啊!我以茶代酒,感謝兩位。”說著李世民端起桌案上的茶水就準備喝。
“慢!”方天定伸手製止了他。
“秦王殿下,我們也不是傻子,齊國正是如日中天之時,我們為了你們得罪他,若是沒有一些好處的話,豈不是做虧本的買賣。”方天定邊說,嘴角微微上翹。
李世民微微皺眉,但眼下他們要求助於外力,決不能得罪這兩個家夥。
李世民勁量保持涵養的姿態,微笑問道:“好,二位不妨說說條件。”
諸葛瑾淡淡說道:“我們也合計了一下,條件很簡單。如果我們退了齊國,江東之地,三家平分。”
“平分?二位不覺得這是獅子大開口嗎?”李世民微微皺眉,火冒三丈。
“如果秦王殿下不願意的話,大可不需要和我們聯手。”方天定說著站起身就準備出去。
李世民的眼神之中閃過一絲殺機,沉思片刻道:“好,那你們說說如何分配?”
諸葛瑾說道:“一人一州之地!荊州五郡歸我吳國,交州歸越國,至於你們唐國還是占據江東之地,如何?”
李世民心中冷笑,這兩人還真的是夠貪心。但縱然如此,眼下,他沒有選擇。
“好!我答應你們,若是能夠退了齊軍,我就答應你們二人的要求。”
“空口無憑,你還需要立下字據。”諸葛瑾說著,從身上取出一張已經寫好的文書,放在了李世民的麵前。
李世民怒火中燒,正準備簽字,就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忽然快步走了進來。
“殿下,大事不好了。”
話音一落,這才看見站在邊上的諸葛瑾和方天定。
李世民將文書放在一邊,站起身問道:“什麽事,都不是外人,說。”
“豫章失守了!”
如同晴天霹靂,把在場的幾人都徹底震暈。
豫章,那可是南唐給予厚望的防線,不單單構建了大量防禦工事,而且還有數十萬重兵把守。如此重地,縱然齊軍百萬也難以攻破,但誰想到,這童話故事,居然就破滅了。
“怎麽可能?到底怎麽回事。”李世民深知李密和李孝恭的能耐,雖然齊軍麾下人才濟濟,各方麵都淩駕於唐軍之上。
但他們據守要地,想要被敵軍攻破,豈會是這麽容易的事情。
長孫無忌便把前前後後的事情全部告訴了李世民。
話音落罷,不僅僅是李世民,就連旁邊的諸葛瑾和方天定都愣住神。
五六十萬大軍決戰,齊軍折損不過三四萬人,居然殲滅唐軍十餘萬,生擒也有十餘萬。
這樣的實力差距,真的是他們可以抵擋得住的?
“殿下,如今劉弘基率領殘兵三萬逃來匯合,豫章兵敗的消息已經走露,恐怕,軍心要不穩了。而且唐儉的三萬水軍被困在鄱陽湖之內,若是不援救的話,他們必將全軍覆沒。”
長孫無忌將目前的情況全部告知,李世民倒還不慌不忙。但旁邊的諸葛瑾和方天定卻有些打退堂鼓。
齊國一個龐然大物,和他抗爭,絕對是死路一條。
若是苟活下去,說不定還有夾縫中的生存機會。
“傳令給侯君集,讓他率軍前去鄱陽湖,一定要想辦法將唐儉他們給我救出來。”
長孫無忌領命快速退了出去。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落在了諸葛瑾和方天定的身上。
“二位,局勢如此,我希望二位明白,以曹安民的手段,他絕對容不下天下間有任何殘餘勢力存在。你們可以在我大唐的眼皮子底下求生存,但在齊國的境內,你們隻有死路一條。”
二人對視一眼,儼然明白李世民所說的情況。
宋江、劉豹、曹植,這些全部都是投降的諸侯,但他們的結局呢?
雖然他們確實是自取滅亡,但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曹安民親自布下的局。
正如李世民所說,他們沒有選擇。
要麽生,要麽死!
“我們已是盟友,又豈會心存二心。”諸葛瑾說罷,朝著旁邊的方天定笑了笑。
方天定也連忙表態。
李世民長出了口氣,雖然豫章失守,但隻要能夠拉攏方天定和諸葛瑾,有了他們兩家的數萬大軍。
這江南之地最終的主人還未成可知。
正當李世民鬥誌昂揚之時,營外,杜如晦走了進來。
“殿下,天使來了。”
李世民微微皺眉。
李淵被擒,大唐就沒了皇帝。但如今,既然有了天使,那麽說明,大唐又有了皇帝。
“請他進來。”
杜如晦出去片刻,不多時,一個手持文書的宦官快步走了進來,朝著李世民施了一禮道:“秦王殿下,陛下有旨。”
李世民冷哼一聲,宦官也不敢多說,畢竟這位可不是一般人,若是得罪他,絕對是死路一條。
隻能打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陛下有旨,秦王李世民忠孝有佳,乃世之楷模,朕甚為欣慰。初登大寶,思念兄弟,今召秦王李世民返回建康,麵君朝聖,以解憂思。由兵部尚書秦檜暫代京口職責。”
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苦悶之情從李世民的心中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