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論德育及體育
一、德育
與教學理論相比較,德育在誇美紐斯的教育體係中占據次要地位,而且保留較多宗教色彩,但在誇美紐斯心目中,絕非不重要。他曾明確表示:他寫《大教學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社會能“少些黑暗、困惱、軋轢,卻能多見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96];他還說他寫《泛智論》的目的也是要使之成為醫治全人類的醫術;這種醫治的重要方麵就是拯救人類道德。[97]在晚年,他將畢生心血的結晶命名為《人類改進通論》,其中道德的改觀及德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誇美紐斯在教育目的問題上采取了“舊瓶裝新酒”的手法,即一方麵宣稱教育的目的是為來世做準備,似乎是超現實的;另一方麵又將其落實在重視現實利益、追求現實幸福的基礎之上,認為宗教不應妨礙一個人走向幸福和富裕的道路。誇美紐斯在建立其德育理論時也基本上是從這一立場出發的。因此盡管在他的著作中,存在著大量關於虔敬上帝的說教,但就總體而言,仍反映出他所處時期新興資產階級重視現實,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此處著重就此問題做些評述。
(一)德育的內容
在《母育學校》中,誇美紐斯詳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強調必須在人生的頭幾年,就奠定良好德行的基礎。在德育內容方麵,誇美紐斯強調讓兒童學習有關德行的初步知識,其中特別重視節儉和勤勞等良好品質的培養。他認為節製和儉樸是健康和生活的基礎,是其他一切品德的根本。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引證並發揮了柏拉圖的思想,提出學校應培養的道德是:“持重、節製、堅忍與正直。”
①持重。即有理智。誇美紐斯認為:“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他還引用微未斯的話說:“人生不幸的事情是無過於缺乏判斷,以至把事實估計錯了的。”他主張兒童從幼年時起就要不斷地練習,發展判斷力,以便長大後成為一個有健全理性的人。
②節製。指要求兒童在飲食起居、遊戲、談話、工作等各方麵要適量,“一切不可過度”。
③堅忍。即要求兒童自我克製,能用意誌力抑製不適時、不合理的欲望。誇美紐斯強調指出:“我們應當使孩子們習於用理智去作一切事情,不要根據衝動的指揮。”因為人類是一種理性的動物,所以應當服從理智的領導,在動作之先應當仔細想:每種作為應該怎樣去做,使他自己真能成為自己的行為的主宰。
④正直。即避免虛偽欺騙,坦誠待人,樂於為他人、為社會服務。[98]
誇美紐斯的上述思想雖是取自柏拉圖,但經其發揮後,卻儼然成了新教倫理。他的上述思想與新教的信仰得救、不盲信盲從及過節製生活等觀點是相似的。此外對“正直”的推崇及解釋還反映了他對所處現實中世風日下的強烈不滿及敦風化俗的良苦用心。
(二)德育的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誇美紐斯也提出了不少意見。
①預防。誇美紐斯提出:“假如你不把良好的種子撒在地上,它便生不出別的東西,隻會生出最惡的莠草。”但是教師如果早做準備,對兒童加以良好的訓練,則可杜絕邪惡的滋長。因此,他強調:“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占住心靈之前,早早就教。”[99]
②榜樣。即要求教育者、父母、保姆及品性優秀的學生等兒童經常接觸的人為兒童樹立“整飭生活的榜樣”;教師也可在書本中選取典型,供大家仿效。但前者尤為重要。他認為“孩子們會和猿猴一樣愛去模仿他們所見的一切”[100]。誇美紐斯認為諸榜樣中,教師的形象最重要,教師應是誠實、積極、頑強的德行的活的榜樣,“除非他能這樣去作,否則他的一切工作都是白費”[101]。
③實踐。即在行動中練習。他認為,“德行是由經常作正當的事情學來的”。因此他要求如同在行動中求知和鞏固書本知識一樣,“從服從學會服從,從節製學會節製,從說真話學會真實,從有恒學會有恒”[102]。
④恩威並用。為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誇美紐斯主張對學生應有“父親般的慈愛”[103]。教師對學生既可利用讚揚、榜樣等正麵教育形式,必要時也應話語嚴厲,乃至進行訓誡,兩種方法相輔相成,運用得當,都會有顯著成效。
⑤教訓與規則。誇美紐斯認為,為了補充與強化模仿,教師應從《聖經》與“哲人”的著作中收集“人生的規則”,供兒童執行。但他指出:教訓與規則的內容主要是如何“反抗嫉妒”“防備人生的憂患”“節製快樂”“控製憤怒”及具有理智感等。
二、體育與保健
在中世紀的教會學校中,由於受基督教摧殘肉體、拯救靈魂等禁欲主義荒謬說教的影響,完全取消了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體育。文藝複興產生後,這種局麵開始改觀,許多人文主義教育家倡導和諧發展的教育,要求恢複古代雅典的體育製度;在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的教育實踐中——例如,維多裏諾(D. F. Vittorino)創辦的“快樂之家”中——軍體訓練重新占有重要地位。作為一位麵向天國,但腳踏實地,帶有兩重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在正式議及教育任務時,隻提到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而未曾將體育及與此有關的保健列入其中。他有時甚至聲稱:如果上帝將“健康”“力量”“長生”“給了某人,那也隻是人生的一種附帶的裝飾”。[104]但我們不可由此得出誇美紐斯否定體育與保健,在此問題上與中世主義者毫無差別的結論。事實上,誇美紐斯對於體育與保健還是相當重視的,因為這是過好現實人生的必要條件之一。在《大教學論》中,他還專列一章(即第15章,名為“延長生命的基礎”),深入探討了保健養生問題。誇美紐斯提出了以下重要觀點。
批判了歲月無情、人生苦短的觀點。認為人生並不短促,隻要好好安排,善加利用,不致蹉跎在無用的目標上,足以成就最偉大的事業。
一般人生來具有最充分的活力,足以享盡天年。隻有“縱容或忽略了生命的自然需要”的人,才會提前死亡。
為了過好現實人生,就應該使“一個健康的心靈”“存在於一個健康的身體裏麵”。為此采取的措施有:①使身體避免疾病與意外的侵襲。②過一種有規律、有節製的生活,包括遵守三個原則,即“飲食有節製、身體有運動”,以及按照自然的方式生活起居、休息娛樂。
在學校教育中,應有張有弛,將工作與休息分配得當。每天24小時可做如下安排:8小時睡眠、8小時工作,剩下的8小時則用於健身、進食及娛樂等活動。[105]
上麵介紹的是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闡述的觀點。此外,他在《母育學校》一書中,也對幼兒的體育、保健做了許多論述。[106]總的來看,誇美紐斯的體育、保健理論語焉不詳,還不夠完善;而他未將體育正式作為教育的任務之一也是一個缺憾。然而,誇美紐斯的有關意見中仍有許多彌足珍貴之處,在曆史長河中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半個世紀後,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名著《教育漫話》中,正式將體育作為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並首次對體育、保健理論做了詳細闡述。《教育漫話》的開卷語是:“對於人世幸福狀態的一種簡潔而充分的描述是: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107]這句話幾乎就是對誇美紐斯原話的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