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二章 18世紀法國思想家的啟蒙教育思想

18世紀是啟蒙運動的世紀,更是法國的啟蒙運動世紀。啟蒙運動將人類從宗教教條、盲目信仰中解放出來,使人民能充分發揮人類的聰明才智,用理性之光照亮未來。啟蒙即“啟明”,在法語裏,leslumiéres這個詞所蘊含的本義是“光明”,其引申義則為“啟蒙教化”。法國啟蒙思想是理性哲學的表現,18世紀是理性勝利的時代,即理性原則取代權威和傳統原則的時代。啟蒙思想家把一切都求助於理性,視理性為評判一切現存事物的標尺。所謂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分析,指的是把一切現象都歸因於自然而不歸因於奇跡的傾向。理性或科學理性是啟蒙思想的主旋律。啟蒙運動崇尚理性、知識與道德。

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是由文藝複興以來的自然科學從文化上直接孕育的。科學的發展與理性的增長具有同步性,科學上的每一個進步都在拓寬人們的視野,改變人們的思維方法和思想觀念。啟蒙思想是科學的思想,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對於科學精神有著更為深刻的把握。伏爾泰悉心研究牛頓物理學,達朗貝爾是一名數學天才並通曉力學,狄德羅在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領域深有造詣,霍爾巴赫是化學家,盧梭知悉科學與藝術,愛爾維修和孔多塞學識淵博,魁奈和杜爾閣不僅是思想家和經濟學家,而且有著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集思想之大成的《百科全書》(Encyclopedic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édes Sciences,des Arts et des Métiers),乃是啟蒙學者在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成就的體現,是科學精神的璀璨結晶。

法國啟蒙思想家以人的理性代替神的啟示,以人的自然權利學說對抗封建特權理論,即用“天賦人權”反對“君權神授”。在啟蒙思想家們看來,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一切人皆有追求生存、幸福的權利。對人的解放與人的尊嚴的肯定正是啟蒙思想的精髓所在。自文藝複興至法國啟蒙運動,西方現代文明的曆史就是人發現並實現自身價值的曆史,是理性衝破信仰和權威的束縛並獲得解放的曆史,人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並行不悖。法國的理性哲學具有道德理性和情感理性。這種理性要求認識人的理智的、意誌的和情感的能力,在以科學為目標的哲學方法論背景下注重研究人的感覺,把人既視為理性的生物,又看成感性的生物。這種嶄新的道德理論直接導致了法國與歐洲感覺主義倫理學的誕生。

法國的理性哲學也包括自然學說,自然觀乃是18世紀法國科學理性的重要基石,這種自然觀本質上是機械唯物論自然觀,牛頓建立的經典力學體係確立了天體與地上物體統一於絕對的時間、空間和運動等自然宇宙法則。笛卡爾認為包括自然界和人在內的整個宇宙都是一架按自然規律運動的機器。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將牛頓和笛卡爾的自然觀發展成唯物論,他們從宇宙受永恒的“自然規律”支配這一前提出發,認為人類社會同樣受不變的“自然法則”製約,提出了“永恒的人性”“永恒的道德”等帶有鮮明自然論色彩的機械唯物論的宇宙觀,從而解釋人和社會的問題。

啟蒙與理性、科學同等,也就是科學與技術結合,科學思想與方法,科學理論與實踐在哲學思想基礎上的結合。重要的是,科學與理性促使人們思考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人類世界,要求人們為這個世界提供反映客觀對象獨特性質、並符合感知結構本身繁複性與多樣性的綜合表述,以解決好感覺世界與心智世界的關係問題。

本章專門研究啟蒙運動中湧現出來的思想家的啟蒙教育思想,他們是伏爾泰、孟德斯鳩、孔狄亞克、愛爾維修、狄德羅、霍爾巴赫、孔多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