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死海古卷》中的教育思想
一、《死海古卷》的發現
《死海古卷》,又稱《庫蘭古卷》,猶太教庫蘭社團文獻的統稱。計有11部相當完整的手抄本和大約萬餘件碎片殘篇,這些文獻均為公元前2世紀中葉至公元1世紀中葉的作品,用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拉丁文書寫於皮革、紙草、金屬片之上。《死海古卷》的發現十分偶然。1947年7月的一天,一個阿拉伯牧童隨手將一塊石頭扔進巴勒斯坦死海西北部庫蘭附近的岩石洞中,他隨後發現了若幹陶甕,內藏許多羊皮書卷。幾經輾轉兜售,最後為耶路撒冷東正教聖馬可修道院大主教撒母耳(又譯賽繆爾)和希伯來大學教授蘇格聶購得。初步研究認為,這是幾篇最古老的希伯來文《聖經》抄本。這引起了各方麵的重視,經過係統發掘,先後在十多個洞穴中發現了大量的《聖經》古卷和其他文獻的蒲草紙卷宗,種類達600多種,碎片殘篇數以萬計。這些古卷便被稱為《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
據考證,抄寫並使用這些古卷的,是從正統猶太教分裂出來的艾賽尼教派的一支。他們以庫蘭為總部進行活動,後世學者稱之為庫蘭社團,其活動時間約為公元前130年到公元68年。根據現有的挖掘考古資料,這些古卷就其內容性質主要包括以下8類。
1.法規
法規主要記述當時庫蘭人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庫蘭社團的沿革、組織及禮拜儀式等。文獻主要包括《會規手冊》《撒督文獻》(又稱《大馬士革文獻》)、《會眾守則》3部,另還有一卷《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的戰爭》。《會規手冊》又譯《教規手冊》《訓導手冊》,由5副羊皮合成,共11段,第1段遺失,其餘各卷詳細記載了庫蘭社團的各種規定,例如,入社的手續,行為舉止的注意事項,違反社規的處罰等。
2.《舊約》抄本
《舊約》抄本主要包括希伯來文《聖經》及其希臘文和阿拉米文譯本的手抄本。除《以斯帖記》外,其他各卷都有全部或部分抄本,其中《以賽亞書》和《撒母耳記》幾乎完整無缺。這對於研究古卷年代和《聖經》的發展及基督教的起源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3.《次經》《偽經》及其他《經外書》
關於《次經》《偽經》在後麵還要專門講述,在這兒僅述出土古卷名。除以上二經外又帶有一定神聖意味的各種著作,統稱為《外傳》或《經外書》。出土古卷中屬《次經》的抄本有《多比傳》《便西拉智訓》《所羅門智訓》;屬於《偽經》的有《以諾書》《巴錄啟示錄》《禧年書》。
4.《聖經》注釋講義
《聖經》注釋講義是庫蘭社團的講道資料,即講經者對於《聖經》中若幹段落所做的注釋或講義。它以猶太民族特有的解夢、解謎的形式,對當時猶太的政治形勢、宗教狀況做出“預言”式的評論。
5.感恩聖詩及其他
古卷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感恩詩篇,其中有一卷長達18欄,共有詩篇20餘首,常以“主啊!”起首。另還有儀式、禱詞、祝福文等。
6.有關巴爾·柯赫巴起義的文獻
該文獻主要由蒲草紙和羊皮卷文獻組成,其中有命令、信件和起義時期的婚書契約、買賣文書等。
7.銅卷
銅卷於1952年被發現,主要記載聖殿財寶的名稱、數量、埋藏地點。據考證,它是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前,為疏散聖殿財寶而設計製作的。
8.聖殿卷
聖殿卷約寫於公元前l世紀中葉至公元1世紀中葉之間。全卷長28英尺(約8.53米),有66欄經文,主要詳細記述了重建耶路撒冷聖殿的各種細則,還以上帝的名義頒布了一係列的規範條文,對於一年中各種節日的遵守、集體和個人的潔淨標準等都做了詳細說明。
二、《死海古卷》[54]中的教育思想
上麵我們已經說過,《死海古卷》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聖經·舊約》抄本要占很大比重。關於這部分內容中的教育思想,我們將不再討論,可參見本章第二節的第二個問題。這裏我們主要討論分析庫蘭社團的教育思想。
庫蘭社團又譯昆蘭社團或庫姆蘭社團,它是一個約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在古猶太國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隱居曠野的社團,是具有深厚宗教感情,並過著共同公社式生活的社會組織。據研究,該社團正式成立於公元前140年,其創始人被稱為“正義之教師”(又譯“正義導師”)。從公元前140年到前100年左右為庫蘭社團的創立時期,公元前100年左右至公元76年為其發展的鼎盛時期。公元前31—公元5年曾因地震而使社團生活中斷達30多年。公元68年,羅馬帝國派遣第十軍團鎮壓猶太人武裝起義,庫蘭社團成員遂將他們的全部圖書典籍封藏在陶甕裏,埋在附近的山洞之中。從庫蘭社團的成員來看,絕大多數都是猶太人,隻偶爾吸收個別非猶太血統的信徒。他們自認為剩餘下來的真正猶太人,忠實信守傳統中以色列人與上帝所立之約。他們認為他們將與上帝訂立“新約”,因而遠離城市、村鎮,隱居在沙漠和曠野之中。他們認為上帝借摩西所昭示的律法(即《托拉》)是永恒不變的,是萬古長新的,這些律法的解釋隻能由真正的教師來完成,一代一代往下傳。他們認為能夠正確解釋《聖經·舊約》的人,必然是祭司。新教師的出現,是解救他們的真正希望。所以庫蘭社團的教育思想與《舊約》中的教育思想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有他們自己的鮮明特色。
(一)教育的作用
庫蘭社團認為教育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社團,抑或對於上帝,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個人而言,接受教育是接受上帝的智慧,正確理解上帝的律法、誡命的必要條件,也是練達人情、能夠獨立生活且履行個人義務的重要條件。如果不接受教育,人們“堅如石頭的心”,就難以“理解正確的訓誨”[55],而“與你(指上帝)立約的聖徒,經受律法的教育得蒙智慧的光照”[56],一個“平常人非熟讀了三本書就不會懂事”[57]。對於社團而言,隻有經曆了必要的一定時期之後,“他才可以按照不同的聖潔程度,盡各種義務”[58],“使他成為家庭正式組織成員,得以進入聖會的公會”[59],“並有資格擔任公職”[60],“參與訴訟並宣判”[61]。對於敬奉上帝而言,接受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一個人隻有接受過教育之後,才能明白“一切存在之物都是上帝思想所命定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62];才能使一個人聽見上帝的話語,使他的靈魂順服上帝,遵守他的典章律法。“一個人唯有使靈魂順服上帝的法度典章,他的肉體才能得到潔淨;隻有這樣才能用水洗滌,才能從淨化的各種水禮得以成聖;隻有這樣他才能真正完全地行在上帝的道路上而不偏離左右,不違反上帝的命令。”[63]“隻有通過心靈裏領悟上帝的真理,人生的道路才能夠得到正確的指導。唯有這樣,他的一切不義才能得到救贖,而後才能定睛仰望人生的真光。”[64]在庫蘭人的心目中,隻有受過教育的人,才能具有智慧和聰慧來領悟上帝的道理,才能真正按照上帝的訓誨來生活,從而得到上帝的佑護,獲得人生的幸福。這樣一來,教育便成了聯係上帝與其選民的中介,成了從人世通向天堂的橋梁。
(二)教育目的
庫蘭人的教育目的與《舊約》中的教育目的有明顯的不同。盡管從表麵上來看,仍以尊奉、敬畏上帝為目的,但在實質上,庫蘭人已不再著眼於培養人們虔信上帝的思想感情,而是著眼於調整人們的心靈,培養人們的明辨能力,從而塑造出能在將要出現的新先知、新教師的領導之下擔負起迎接新時代誕生的戰士。
在庫蘭社團存在之時,政治局勢動**不安,而他們所信仰的循環論又告訴他們:時代的巨輪就要停止旋轉。根據這種理論,曆史不是繼往開來、向前發展的,而是輪回旋轉、周而複始的。每到一個時期,時代的巨輪就要停止旋轉,整個宇宙就要出現大混亂,即將被滾滾洪水淹沒,或被大地的深處燃燒起來的大火熔化,這時,希望中的偉大禧年將會來臨,時代巨輪就會重新旋轉,新世界將在世間誕生。在這種情況下,庫蘭人從猶太教教義中找到了他們的出路:尊奉上帝就會得救,行義的人必因信得生。庫蘭人認為他們是真正以色列的餘民,是特別蒙上帝“光照”的人們,隻要他們忠實地信守傳統上與上帝所立的聖約,就可以保證他們能夠連續不斷地在地球上生活、繁衍下去。因此,庫蘭社團的目的就是重申律法,鍛煉人們的明辨能力,以便人們能夠正確地理解律法並遵行之,還要使人們與上帝交往,接受上帝靈感,更新與上帝所立之約,迎接新時代的誕生。要完成這兩項任務,就要培養出能夠正確解釋和宣傳律法的教師(庫蘭人認為他理所當然應由祭司擔任),以及能夠接受上帝靈感並掃除邪惡的戰士。這樣,將來新先知、新教師出現時,就可以領導他們進入黃金時代,這就是庫蘭人的全部教育目的。
那麽上帝的律法到底能不能被正確地解釋,人能不能接受上帝的靈感與上帝同在呢?庫蘭人認為:上帝的律法是永恒的真理,“隻有神所定的規律,才是刻在石板上的永恒真理”[65],而上帝已把這些真理放置於某些品德高尚的人們中,隻要具備一定條件,他就會向已接受過教育,具備了一定智能的人解釋和宣傳。“你用口中的言語,使這個人的生命走上正路,將你的訓誨和理解放進他的心裏,使他能向具有見識的人們,放開智慧的源泉。”[66]上帝早已把接受教育的潛能和所要學習的內容送給了他的子民:“借著上帝神秘的大能,光明才能進到我的內心,我的眼睛看見到永恒的事物。過去向人類所隱蔽的德行,人們所不得而知的智識,精深微妙的學問,正義的本源,力量的寶藏,一切榮耀的源頭,是上帝特別賜給他所揀選的子民,世世代代永遠為業。”[67]而子民們憑著上帝的賜予,便可與永恒上帝直接交往,接受上帝的靈感,不僅使他們能夠在地上結成弟兄友愛、休戚與共的集體,而且還使他們可以成為天上非凡存在的一分子,成為那個永恒團體的一個成員,變成與上帝直接交談的“聖者”。“上帝賜給他子民所要承受的產業,使他們與天上的聖者同命運,參與天上眾子的團契,組成一個完善的整體,成為上帝所栽、萬古長青的聖潔結構。”[68]
(三)教育內容
庫蘭社團既以拯救律法為己任,那麽律法就是庫蘭人的重要教育內容。但他們認為要正確地理解律法,就必須先受一定程度的啟蒙教育,具備一定的能力。此外,為了正確地按各自的能力履行對社團的義務,庫蘭社團的每一個成員還必須學習《會規手冊》和《撒督文獻》;道德教育更是受到重視,因為這是虔敬上帝的重要前提。
1.啟蒙教育
關於庫蘭社團對於啟蒙教育的思想主張,我們尚缺乏充分的資料來分析論述,但可以從《死海古卷》中的零星材料做初步的推測。在啟蒙教育內容的選擇上,由於庫蘭人對於兒童的了解似乎比《舊約》中的有關記載進步了許多,因而他們能夠比較充分地考慮兒童的身心發育特點,不再像過去一開始就死記硬背上帝的律法,將抽象晦澀的東西硬塞給兒童,而是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及接受水平,編寫了相應的教材。“每個人從兒童時代起都應受《幼學篇》的教育。”盡管古卷中未曾提到《幼學篇》的具體內容,但我們可以從學習的年齡條件限製和書名上充分肯定《幼學篇》就是庫蘭社團專門為兒童編寫的課本。另外,從出土的大量古卷多為抄本的事實來看,庫蘭人的啟蒙教育中應該還包含著讀寫知識和能力的教育與訓練。
2.律法
律法作為上帝的意旨,永遠都是希伯來民族學習的重中之重。希伯來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遵從《摩西五經》,“不要違背主的言語,一步也不要偏離為雅各後裔刻在板上、寫在書上,上帝為以撒後裔所頒布的神聖律法”[69];“一步也不要偏離上帝在各個時代為他們所定的命令”;“絕對不要左右偏離上帝真理的律例典章”[70];“你們要遵守我今日要你們實行的一切律例、典章、命令以及我的誡命”[71];“我要全心全意心甘情願地熱愛你,我已經洗淨了我的心,遵守你神聖的律法,永不離開你吩咐的”[72];“我要謹記神所立的定例”[73]。在古庫蘭人看來,隻要認真地學習和遵行律法,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會掌握上帝所指出的真理,從而免除自己的罪惡,並給自己帶來幸福和快樂。“銘刻了你的律法的言辭”[74],“也要成為真理的活泉,使由你能力所支持的動物,都能行走在真理的道路上,使他能在你所定的美好時節,做你真理的信使,給卑微的人們,帶來你宏大慈愛的好消息。從你聖潔的源泉,向憂傷痛悔的靈,宣布你的拯救,向悲哀哭泣的人們,帶來永遠的快樂”[75]。既然律法的學習可以給人們帶來諸多的好處與幸福,那麽人們就應該認真地接受教育,謹慎地以律法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主啊!求你使我理解你所教導的律法,使我在你的典章上受教育”[76],否則就會違背上帝的旨意,引起他的憤怒,使希伯來人與上帝所訂的契約遭到破壞,從而遭到上帝嚴厲的處罰。“你們的心裏要異常謹慎小心地實行這些話,免得你們上帝的憤怒,如火焰被扇起,把你們燒掉。他還要堵塞諸天,不給你們降雨,關閉地下的眾水,使土地不給你們生產糧食。”[77]
3.《會規手冊》和《撒督文獻》
庫蘭社團認為他們社團的成員才是真正的以色列會眾,他們稱他們的祭司為“撒督的後裔”[78],他們在背叛、混亂的時代中負有特定的任務:維持上帝的聖約與律法,引導人們在審判臨到他們之前回到正路上來,並要與異教徒進行最後的戰鬥,所以庫蘭人將自己組織起來,形成了一個比較嚴密的社團。他們認為隻要這個社團能信守上帝所定的律例,就能成為真正的“上帝的殿,真正的至聖所”。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對社團成員定出一整套正式的原則與憲章,使人們能夠以此受教育而規範思想及行為,不至於偏離上帝之道而遭天譴。於是便產生了《會規手冊》和《撒督文獻》,它們成為社團成員共同學習的重要內容。例如,《會規手冊》的《人心裏的兩個靈》前麵有一個標題,明確指出:本篇是供布道者用的。而《撒督文獻》從開始的部分講述以色列人的曆史以及“餘民”的教義,後麵講述社團的實際法規,充滿著教育味道。
4.道德教育
在古希伯來人的思想中,上帝是一切優秀品德的本源,所以虔敬上帝必須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庫蘭社團也不例外。他們認為上帝是“天使之君,榮耀之王,萬靈之主,萬物之帥”[79],沒有上帝就沒有一切。大智大慧的上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真理的奧秘”[80]。上帝的善與魔鬼的惡是絕對水火不相容的,“惡人的份將是深入骨髓的痛苦流連,是人類的恥辱,受到人們的譴責;但是義人要享受天上豐盛的快樂,飽嚐土地所生長的美味”[81]。義人所行的義,就是上帝的品德和律法,“你的審判全是真理,你的行為全是正義”[82],所以,“任何力量都擋不住上帝的刑罰,罪孽也沒有長存的希望”[83],行惡之人必受懲罰,行義之人必得幸福,“惡人的樹必定傾倒,如同鉛塊沉在大水之中,有火發出,將它們燒成枯幹,它們所結的果實,也隨之落空。但是,義人的樹,卻要永遠盛開榮耀、豐富、美麗的花”[84]。義人所行之義必定要是上帝之義,這樣才會使善惡昭彰,各得其分,“凡對你守信的人,看哪!你將以永恒的榮耀作為冠冕,戴在他們的頭上,並以四季不斷的快樂,加在他們的工作中,你卻要在惡人的臉麵,蒙上羞恥”[85]。隻有虔敬上帝,依靠上帝的力量,才能使優良的道德品質發揚光大而減少世間的邪惡和不道德行為。“你的正義使我潔淨”[86],“在邪惡向我發動各種戰爭麵前,你增強我的力量,使我不怕他們所造成的破壞”[87],從而“邪惡全被消滅,欺騙不再存留,剛愎永遠消逝……強暴也都止息”[88],“使被罪歪曲的靈洗淨一切過犯的汙染,使他得以列入天使的行列,成為天上眾子的會眾”[89]。可見,上帝是慈愛的,並非不給犯有過失者以改過的機會,“看,上帝的眼睛,垂看愛憐好人,向俯伏敬拜他的人,顯出無限的慈愛,他一定要在患難的時節,拯救他們”[90],“慈愛與真理,圍繞他的座前,公平與正確是他寶座的根基”[91]。那麽,上帝要求他的選民們具備的優良品德有哪些呢?即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麽呢?《會規手冊》規定為:謙虛、忍耐、恤貧、憫窮、良善、敬畏上帝;《撒督文獻》則以“入約者的義務”具體化為每個成員的日常行為規範,例如,“要使自己不染不義之財”“不要掠奪上帝子民中的貧苦人”“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要同情窮苦、匱乏的人和客旅”,“不欺騙自己的骨肉”“要行為端方,避免**行”“要關心同伴的幸福”等。[92]
(四)教師和教育教學製度
根據曆史循環論的主張,庫蘭社團的成員們認為他們所處的時代就要結束了,新的時代即將來臨。在這舊時代將要結束的最後時刻,他們要重溫他們的祖先摩西與上帝所立的聖約,從而忠實地信守它,以保證他們能夠獲得上帝的拯救而代代相傳下去,最後從上帝所賜的土地上清除罪惡的痕跡。所以,他們把重新確認律法看作頭等大事。因為他們認為,上帝借著摩西所傳授的律法,被曆代的“假先知”“偽教師”篡改、歪曲,已失去了它的本來麵目。重新確認律法,必須有能夠正確解釋律法的人。隻有當律法被正確解釋以後,才能向廣大民眾宣傳而使民眾奉行上帝之道,從而獲得上帝的拯救。能夠進行這種正確解釋的人,在庫蘭社團看來,隻能由從他們的遠祖,曾擔任過大衛時代祭司的撒督那兒經由眾先知而傳下來的真教師才能勝任,而這種新教師,在許多情況下,必然是一位祭司。這是因為,隻有祭司才是與撒督一脈相承、使徒相傳的,他擁有無可爭議的權威來製定法律,而當時庫蘭社團的許多章程標準事實上也確實是由祭司製定的。而且,許多祭司在司法和經濟事務上都擁有絕對的權威。他們學識淵博,善於決斷,敏於組織,精於宣傳,作為上帝的代言人,自然非他們莫屬。此外,在猶太史上,曆來迎接新時代到來的各位先知,幾乎都是祭司。所以,庫蘭社團理所當然地把教師與祭司合為一體,不僅要求他們擔負起解釋和宣傳律法的責任,而且寄希望於祭司領導群眾來迎接新時代的到來。這樣,庫蘭社團中的教師便集解釋與宣傳律法、教育民眾、組織民眾、拯救民眾於一體,合政治、教育、文化、宗教功能於一身,成為庫蘭社團的實際領袖人物。
在庫蘭社團的成員看來,教師的教育隻不過是外在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在於誘導出上帝賦給每一個人的內在潛能。如果沒有上帝預先的賜贈,人們就不會有各種感知覺和理解思維能力,也就根本談不上學習、接受教育。“要不是你開我的口,我怎能說話呢?你若不給我見識,我怎能理解呢?”[93]“從你那裏來的智慧,使我知曉這些事;是你開啟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到神奇的奧妙!”[94]但是,上帝賜贈給每一個人的才能又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們必須因材施教,“隻能按照每個人智識的深淺,和他理解所能達到的程度”[95]來進行教育教學,從而使人們“在不同的領域裏服侍你”[96]。
一名教師,首先必須有精深、淵博的知識。對於律法,更要有精深的研究,同時還要具有相當的社會知識,懂得各種語言。“祭司應熟悉《幼學篇》和摩西律法的全部條款,以便在各個適當時候,向群眾宣講。”“他應精通人事關係,熟悉各界人士的語言。”[97]“假如他不熟悉這些事,則由住在營盤裏的會員表決選舉一名利未人”[98],這反映了庫蘭社團對教師的嚴格要求。
其次,教師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獻身於教育的巨大熱忱和責任感,這樣,就“可以不分白天夜晚,隨時給他們解釋律法”[99]。教師既然有如此的熱忱和責任,那麽學生也必須勤奮努力,“一年到頭每天晚上應有1/3的時間保持清醒,在一起讀書,一同研究律法,一同禮拜”[100]。
此外,為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庫蘭社團還對教師的年齡資曆及學生人數做出了嚴格的限製。“在群眾中履行職務的祭司,年齡應從30歲到60歲”,“至於各營盤的總監督,年齡應自30歲到50歲”[101],“任何地方有了10名會員,其中必不可少1名精通《幼學篇》的祭司”[102]。
在明確教師職責和兒童身心發展特征的基礎上,庫蘭社團根據自己的要求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嚴密的教育教學製度。關於這套教育教學製度,我們還缺乏足夠的第一手資料來進行研究。從已出土的古卷文獻來看,這一製度由前後銜接的四個階段組成。
第一階段,啟蒙教育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要以《幼學篇》為主要內容接受啟蒙教育,也要接受一些簡單的律法知識,並發展他們的能力和智力。
第二階段,律法教育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進行律法的教育,包括各種律例典章。從古卷記載的學習年限為10年來看,這一階段所學的內容可能還是比較豐富的。
第三階段,考察階段。受教育者年滿20歲,就可以提出申請,加入庫蘭社團。在接到申請之後,庫蘭社團的成員要進行民主選舉,推選出考試者對申請者的智力、道德、品行進行公開的全麵審查,看教育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就可進入下一階段——考驗期階段。
第四階段,考驗期階段。這一階段從期限上看為2年。經審查合格的受教育者首先要經曆1年的考驗期。考驗期內不能分享社團的公共財產,也不能在公共的餐桌上吃飯。1年期滿後要由社團公眾進行複查,如果公眾表示滿意的話,就要再接受為期1年的考驗。在第二年的考驗期內,申請者可將他的財產交給“監督”管理支配,但仍不得享用集體的公共財產,也不能和大家一起吃飯。考驗期滿後,由全體社員表決通過,然後舉行公開的入會儀式,宣誓效忠,就可以進入社團,成為正式社員。但此時隻能按律法規定充任見證人,協助聽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才幹,直到25歲,他才可以在庫蘭社團的正式機構任職。至此,全部的教育過程才告一段落。
總之,《死海古卷》中的教育思想與《舊約》中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差異,這是由希伯來人的社會狀況及生存環境決定的,同時也與庫蘭社團組織的宗旨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