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賦
中國人抽煙,大概開始於明朝,是從外國傳入的。從前的中國書裏稱煙草為淡巴菰,是Tobacco的譯音。我年輕時,上海人還把雪茄叫做“呂宋”。吸煙成風,蓋在清代。現存的幾種煙草譜,都是清人的著作。紀曉嵐就是“嗜食淡巴菰”的。我的高中國文老師史先生說,紀曉嵐總纂四庫全書時,叫人把書頁平攤在一個長案上,他一邊吸煙,一邊校讀,圍著大案走一圈,一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出來了。這可能是傳聞,但乾隆年間,抽煙的人已經頗多,是可以肯定的。
小說《異秉》裏的張漢軒說,煙有五種:水、旱、鼻、雅、潮。雅(鴉片)不是煙草所製,潮州煙其實也是旱煙之一種,中國人以前抽的煙實隻有旱煙、水煙兩大類。旱煙,南方多切成絲,北方則是揉碎了,都是用煙袋,摁在煙鍋裏抽的。北方人把煙葉都稱為關東煙。關東煙裏的上品是蛟河煙。這是貢品。據說西太後抽的即是蛟河煙。真正的蛟河煙隻產在那麽一兩畝地裏。我在吉林抽過真蛟河煙,名不虛傳!其次則“亞布力”也還可以,這是從蘇聯引進的品種。河北省過去種“易縣小葉”。旱煙袋,講究白銅鍋、烏木杆、翡翠嘴。煙袋有極長的。南方老太太用的煙袋,銀嘴五寸,烏木杆長至八尺,抽煙時得由別人點火,自己是夠不著的。有極短的,可以插在靴子裏,稱為“京八寸”。這種煙袋亦稱騷胡子煙袋,說是公公抽煙,叫兒媳婦點火,瞅著沒人看見,可以乘機摸一下兒媳婦的手。潮州的煙袋是用竹根做的,在一頭挖一窟窿,嵌一小銅胎,以裝煙,不另安鍋。我一九五〇年在江西土改,那裏的農民抽的就是這種煙,謂之“吃黃煙”。山西、內蒙人用羊腿做煙袋。抽這種煙得點一盞煙燈,因為一次隻裝很小的一撮煙,抽一口就把煙灰吹掉,叫做“一口香”,要不停地點火。雲、貴、川抽葉子煙,煙葉剪成二寸許長,裹成小指粗細的煙支,可以說是自製小雪茄,但多數是插在煙鍋裏抽,也可算是旱煙類。我在鄂溫克族地區抽過達斡爾人用香蒿籽窨製的煙,一層煙葉,一層香蒿籽,陰幹,煙味極佳。是用紙卷了抽的。廣東的“生切”也是用紙卷了抽的。新疆的“莫合煙”,即蘇聯翻譯小說裏常常見到的“馬霍煙”,也是用紙卷了抽的。莫合煙是用煙梗磨碎製成的,不用煙葉。抽水煙應該是最衛生的,煙從水裏濾過,有害物質減少了。但抽水煙很麻煩。每天涮水煙袋就很費事。水煙袋要保持潔淨,抽起來才香。我有個遠房舅舅,到人家作客,都由他的車夫一次帶了五支水煙袋,換著抽,此人真是個會享福的人!水煙的煙絲極細,叫做“皮絲”,出在甘肅的蘭州和福建的福州,一在西北,一在東南,製法質量也極相似,奇怪!雲南人抽水煙筒,那得會抽,否則嘬不出煙來。若論過癮,應當首推水煙筒。旱煙、水煙,吸時都要在口腔內打一回旋,煙筒的煙則是直灌入肺,毫無緩衝。
卷煙,或稱紙煙,北京人叫做煙卷兒,上海一帶人叫做香煙。也有少數地方叫做洋煙的。早年的東北評劇《雷雨》裏的四鳳誇讚周萍的唱詞道:“穿西服,抽洋煙,梳的本是那個偏分。”可以為證。大概在東北人眼中這些都是很時髦的。東北是“十八歲的大姑娘叼著大煙袋”的地方,卷煙曾經是稀罕東西。現在卷煙已經通行全國。抽旱煙的還有,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但也相對地減少了。抽水煙的就更少了,白銅鏤花的水煙袋已經成為古玩,年輕人都不知道這玩意是幹什麽用的了。說卷煙是洋煙,是有道理的。因為它本是從外國(主要是英國)輸入的。上海一帶流行的上等煙茄立克、白炮台、555……銷行最廣的中等煙紅錫包(北方叫小粉包)、老刀牌(北方叫強盜牌)都是英國貨。世界上的煙卷原分兩大係。一類是海洋型,英國煙為其代表。英國煙的煙絲很細,有些煙如白炮台的煙盒上標明是N**Y CUT,大概和海軍有點關係。一類是大陸型,典型的代表是埃及煙、法國煙、蘇聯的白海牌(東北人叫它“大白杆”),以及阿爾巴尼亞等煙屬之。抽大陸型煙的人數不多。現在卷煙分為兩大派係,一類是烤煙型,即英國煙型,一類是混合型,是一半海洋型、一半大陸型的煙絲的混合,美國煙大都是混合型。英國型的煙煙絲金黃,比較柔和,有煙草的自然的香味,比較為中國人所喜歡。
後來有外商和華僑在中國設廠製煙,比較重要的是英美煙草有限公司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大前門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所出,美麗牌好像就是英美煙草公司出的。也有較小的廠出煙,大聯珠、紫金山……大概是本國的煙廠所出。
我到昆明後抽過很多種雜牌煙。有一種煙叫仙島牌,不記得是什麽地方出的,煙味極好,是英國烤煙型,價錢也不貴。後來就再不見了,可能是因為日本兵占領了越南,滇越鐵路一斷,沒有來源了。有一種煙,叫“白姑娘”,硬盒扁支的,煙味很衝。有一種從湖南來的煙,抽起來有牙粉味。最便宜的煙是鸚鵡牌,十支裝,嗆得不得了,不知是什麽樹葉或草葉做的,肯定不是煙葉!
從陳納德的飛虎隊至美國空軍到昆明後,昆明市麵上到處是美國煙,多是從美國軍用物資倉庫中流出的。駱駝牌、老金、LUCKY STRIKE CHESTERFIELD、PHILIPMORRIS……一時抽美國煙的人很多,因為並不太貴。
雲南煙業的興起蓋在四十年代初。那裏的農業專家和實業家,經過研究,認為雲南土壤、氣候適於種煙,於是引進美國弗吉尼亞的大金葉,試種成功。隨即建廠生產卷煙。所出的牌子有兩種:重九和七七。重九當時算是高檔煙,這個牌子沿用至今。七七是中檔煙,後來不生產了。
五十年代後,雲南製煙業得到很大發展,雲南煙的質量得到全國公認,把許多省市的卷煙都甩到後麵去了。雲南卷煙的三大名牌:雲煙牌、紅山茶、紅塔山。最近幾年,紅塔山的聲譽日隆,儼然奪得雲南名煙的首席(紅山茶似已不再生產)。說是已經是國產煙的第一,也不為過分。時間並不長,為什麽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
借中華文學基金會、中國作協創聯部和《中國作家》聯合舉辦的“紅塔山筆會”的機緣,我們到玉溪卷煙廠作了幾天客,飽抽“紅塔山”,解開了這個謎。
對於抽煙,我可以說是個內行。
打開煙盒,抽出一支,用手指摸一摸,即可知道工藝水平如何。要鬆緊合度。既不是緊得吸不動,也不是鬆得跺一跺就空了半截。沒有挺硬的煙梗,抽起來不會“放炮”,濺出火星,燒破衣褲。
放在鼻子底下聞一聞,就知道是什麽香型。若是烤煙型,即應有微甜略酸的自然煙香。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入口、經喉、進肺的感覺。抽煙,一要過癮,二要綿軟。這本來是一對矛盾,但是配方得當,卻可以兼顧。如果要對卷煙加以評品,我於“紅塔山”得一字,曰:“醇”。
這是好煙。
紅塔山得天時、地利、人和。
玉溪的經緯度和美國的弗吉尼亞相似,土質也相似,適宜煙葉生長。玉溪的日照時間比弗吉尼亞還要略長一點,因此煙葉質量有可能超過弗吉尼亞。玉溪地處滇中,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足。空氣的濕度天然利於煙葉的存放,不需要另作幹濕調節的設施。更重要的是,玉溪卷煙廠有一個以廠長褚時健為核心的誌同道合、協調一致、互相默契的領導班子。
褚廠長是個人物。麵色深黑,雙目有神,年過六十,精力充沛,說話是男中音,底氣很足。他接受采訪時從從容容,有條有理,語言表達準確、清楚、簡練,而又不是背稿子。他談話時不帶一張紙,不需要秘書在旁提供材料。他說話無拘束,很自然,所談雖是實際問題,卻具幽默感,偶笑出聲。從談吐中讓人感到這是個很有自信而又隨時思索著的人,一個有見識、有魄力、有性格的硬漢子,一個傑出的“人”。我一向不大承認什麽“企業家”,以為企業管理隻是“形而下”的東西。自識褚時健,覺得坐在我身邊侃侃而談的這個人,確實是一位企業“家”,因為他有那麽一套“學問”,他掌握了企業管理中某種規律性、某種哲理性的東西。
褚時健在未到玉溪卷煙廠之前,搞過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在長期實踐中他認識了一條最最樸素的真理:還是要重視物質,重視生產力。他不為左的政治氣候所搖撼,不相信神話。
到了玉溪廠,他不停地思索著的是如何把紅塔山的質量搞上去、保持住,使企業不停地發展。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我和褚廠長隻有兩次短暫的接觸,未能窺見他的“學問”,但是我覺得他抓到了“玉煙”管理的一個支點:質量。
為什麽紅塔山能夠力挫群雄,扶搖直上?首先,紅塔山有質量上好的煙葉。有一個美國煙草專家參觀了雲南煙業,說再不抓煙葉生產,雲煙質量很難保持。這句話給褚廠長很大啟發。他決定,首先抓煙葉。玉溪卷煙廠的第一車間,不在廠裏,在廠外,在田間。玉煙給煙農很大幫助,從資金到化肥、農藥。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得給我好煙葉。最初廠裏有人想不通,我們和農民是買賣關係,怎麽能在他們身上下這樣大的本?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了,這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棋。許多曾經顯赫一時的名牌煙,質量下來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煙葉質量沒有保證。
當年生產的煙葉,不能當年就用,得存放一個時期,這樣雜質異味才會揮發掉。據聞英國的名牌煙的煙葉都要存放三年。二次世界大戰,存煙用盡,質量也不如以前了。玉溪煙廠的煙葉都要存放二年至二年半。這是像中藥店配製丸散一樣:“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的事。這個“天”就是抽煙的人。煙葉存放了多久,抽煙的人是看不到的,但是抽得出來。他們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知其然,能分辨出煙的好壞。
玉煙廠的主要設備都是進口的。有人說:國產設備和進口的差不多,要便宜得多,為什麽要花那樣大的價錢搞進口的?褚時健笑答:過幾年你們就知道了。從卷煙的質量看,進口設備,是劃得來的。
我因為在紅塔山下崴了腳,沒有能去參觀車間,據參觀過的作家說:“真是壯觀!”
對煙的評價是最具群眾性的,最公平的。卷煙不能像酒一樣搞評比。我們國家是不允許卷煙作廣告的。現在既不能像過去的美麗牌在《申報》和《新聞報》上作整幅的廣告:“有美皆備,無麗弗臻”,也不能像克萊文·A一樣借重梅蘭芳的聲譽,宣傳這種煙對嗓音無害。卷煙的聲譽,全靠質量,靠“煙民”們的口碑。北京人有言:“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手就來。”這是假不得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紅塔山之贏得聲譽,豈虛然哉!
玉溪卷煙廠每年給國家創利稅三四十個億,這是個嚇人一跳的數字。
廠裏請作家題字留念,我寫了一副對聯:
技也進乎道
名者實之賓
我十八歲開始抽煙,今年七十一歲,從來沒有戒過,可謂老煙民矣。到了玉溪煙廠,堅定了一個信念,一抽到底,決不戒煙。吸煙是有害的。有人甚至說吸一支煙,少活五分鍾,不去管它了!寫了一首五言詩:
玉溪好風日,
茲土偏宜煙。
寧減十年壽,
不忘紅塔山。
詩是打油詩,話卻是真話,在家人也不打誑語。
玉溪卷煙廠的禮堂裏,在一塊很大的紅天鵝絨上綴了兩行銅字:
天下有玉煙
天外還有天
據褚廠長說,這是從工人的文章裏摘出來的,可以說是從群眾中來的了。這是全廠職工的座右銘。這表現了全體職工的自豪感,也表現了他們的高瞻遠矚的胸襟。願玉溪卷煙廠鵬程萬裏!
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一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