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風物》序
《高郵風物》此書出版時名為《江蘇邑縣風物叢書——高郵》。——編者注序
高郵八景我到現在還數不全。神居山在湖西,我竟未去過。鹿女丹泉我連在哪裏都不知道,隻是聽說過這個名目。八景裏我最熟悉的是文遊台,實實在在覺得這是一“景”的,也是文遊台。文遊台離我家很近,步行十分鍾即可到。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每年春遊都是上文遊台。正月裏到泰山廟看戲,也要順便上文遊台去逛逛。文遊台真不錯。因為地勢高,眼界空闊,可以看得很遠。印象最深的是西麵運河裏的船帆由綠樹梢頭輕輕移過。再就是台邊種了很多蠶豆,開著淡紫色的繁花。文遊台前麵是泰山廟。傳說泰山廟大殿的屋頂上是不積雪的。因為大殿下麵是一個很大的獾子洞,獾子用毛擀成了一片獾氈,和殿基一般大小,獾氈熱氣上升,所以雪下不到屋頂就化了。有人把獾氈盜走了,泰山廟的屋頂就照樣積雪了。
高郵的八景我覺得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多半和水有關。我的家鄉是一個澤國,這是很自然的。甓社珠光、耿廟神燈、邗溝煙柳都是由水得景。鎮國寺塔原來在西門外運河岸邊。運河拓寬,塔在河中的洲上了,跟運河的關係就更密切了。第二是不少景都有點浪漫主義色彩,有點神秘的味道。神山爽氣,隻是一股氣,真不好捉摸。爽氣是什麽樣的氣呢?縹緲得很。甓社湖珠大概宋朝以前就很有名。沈括的《夢溪筆談》裏有詳細的記載。沈括是個有科學頭腦的嚴肅的學者,所記必有所據。他把這顆神珠寫得很美,而且使人有恐怖感。這到底是什麽東西呢?有人懷疑這是外星人發射來的飛碟一類的東西,這隻是猜測。甓社湖中已無珠,然而明爛的珠光長存在人們的想象之中。我覺得耿廟神燈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我小時候好像七公殿還在。民國二十年發大水之前有許多預象,人們的迷信思想抬頭,想象力也特別活躍,紛紛傳說七公老爺顯了靈,說是在蒼茫雲水之間看到神燈了。其實誰也沒有看到。正因為沒有人看到過,所以越加相信神燈是有的。
八景裏我不喜歡的是露筋曉月。關於露筋祠的傳說,歐陽修就懷疑過,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不近情理。人怎麽能被蚊子咬得露了筋而死去呢?她怎麽也能想一點辦法,至少可以用手拍打拍打。而且蚊子隻吸人血,沒有聽說連人肉也吃的。這是一個出於殘酷的貞潔觀念而編造出來的故事。王漁洋《過露筋祠》詩“門外野風開白蓮”寫得很淒涼,就沒有一筆涉及露筋而死的慘劇。我並不認為要把這一景從八景中開除,隻是覺得在介紹傳說時要加批判。
高郵可能會成為運河線上的一個旅遊點,所有的景都需要收拾收拾。文遊台最好在原有基礎上整建。除了房屋的營造要有點宋代風格,室內裝飾也要注意。聽說現在刻製了一些楹聯,希望樸素一些,不要搞得金碧輝煌。主樓內的家具陳設也要搞得講究一些。在高郵找一堂紅木幾案坐榻、舊瓷器、大理石插屏、多寶格……都還是找得出來的。鎮國寺塔要維修,現在相當殘破了。另外,要多植花木。文遊台前宜植羅漢鬆、檉柳、玉蘭(不要廣玉蘭)、紫白丁香、西府海棠。鎮國寺塔的地勢很好,洲上現在種的樹雜亂無章,且多是槐、榆之類,這個小洲似可辟為果樹園,種桃、種杏、種梨,春華秋實,這樣坐在運河的船上望之如錦繡,使過客很想泊舟到洲上喝一杯茶,吃幾塊界首茶幹。邗溝煙柳本不是一個固定的地界,但還是一個合適的地段,移栽大量的垂柳,柳叢中可安置幾個牛車篷式的草頂的大亭子,賣酒,賣起水旋煮的縮項鯿、翹嘴白。有些可以想象,無法目見的景,如甓社珠光、耿廟神燈,可以選一地點,立一碑石。石質要好,文宜雅潔,字要端秀,——不要那種帶霸悍之氣的“將軍體”。
高郵的風味食物,有名的是雙黃鴨蛋和大麻鴨。雙黃蛋容易變質。我從家鄉幾次帶了一些雙黃鴨蛋準備送人,結果都壞了。家鄉人應研究一下稍可久貯的醃製方法。大麻鴨是名種,但高郵人似乎並不太會做鴨。我建議高郵派定一二名廚師到外地留留學,專門在做鴨菜上下一點功夫,學會做口蘑燉鴨、蟲草燉鴨、八寶鴨(腔內填糯米及香菇、蝦仁、火腿清蒸)、香酥鴨……高郵人不善做鹽水鴨,應該到南京學學,不難的。高郵原來有廚師會做叉子烤鴨的,現在好像失傳了。高郵既以產鴨著名,應該能像淮安人做得出全鱔席一樣做得出全鴨席。
朱延慶同誌編了一本《高郵風物》,囑我為序。延慶治學謹嚴,文筆清麗,此書必有可觀,乃樂為之序。
一九八七年春節大年初一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