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果園的收獲

這是一個地區性的綜合的農業科學研究所的供實驗研究用的果園,規模不大,但是水果品種頗多。有些品種是外麵見不到的。

山西、張家口一帶把蘋果叫果子。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叫果子,隻有蘋果叫果子,有個山西梆子唱“紅”(即老生)的演員叫丁果仙,山西人稱她為“果子紅”(她是女的)。山西人非常喜愛果子紅,聽得過癮,就大聲喊叫“果果!”這真是有點特別,給演員喝采,不是鼓鼓掌,或是叫一聲“好”,而是大叫“果果!”,我還沒有見過。叫“果果”,大概因為丁果仙的嗓音唱法甜、美、濃、脆。

這個實驗果園一般的蘋果都有,有的品種,黃元帥、金皇後、黃魁、紅香蕉……這些都比較名貴,但我覺得都有點貴族氣,果肉過於細膩,而且過於偏甜。《水果品種栽培各論》,記錄水果的特點,大都說是“酸甜合度”,怎麽叫“合度”,很難捉摸。我比較喜歡的是國光、紅玉,因為它有點酸頭。我更喜歡國光,因為果肉脆,一口咬下去,嘎叭一聲,而且耐保鮮,因為果皮厚,果汁不易蒸發。秋天收的國光,儲存到過春節,從地窖裏取出來,還是像新摘的一樣。

我在果園勞動的時候,“紅富士”還沒有,後來才引進推廣。“紅富士”固自佳,現在已經高踞蘋果的榜首。

有人警告過我,在太原街上,千萬不能說果子紅不好。隻要說一句,就會招了一大群人圍上來和你辯論。碰不得的!

果園品種最多的是葡萄,大概有四十幾種。“柔丁香”、“白香蕉”是名種。“柔丁香”有丁香香味,“白香蕉”味如香蕉,這在市麵上買不到,是每年留下來給“首長”送禮的。有些品種聽名字就知道是從國外引進的:“黑罕”、“巴勒斯坦”、“白拿破侖”……有些最初也是外來的(葡萄本都是外來的,但在中國落戶已久,曹操就作文讚美過葡萄),日子長了,名字也就漢化了,如“大粒白”、“馬奶子”、“玫瑰香”,甚至連它們的譜係也難於查考了。葡萄的果粒大小形狀各異。“玫瑰香”的果枝長,顯得披頭散發;有一種葡萄,我忘記了叫什麽名字了,果粒小而密集,一粒一粒擠得緊緊的,一穗葡萄像一個白馬牙老玉米棒子。葡萄裏我最喜歡的還是玫瑰香,確實有一股玫瑰花的香味,入口濃甜。現在市上能買到的“玫瑰香”已退化失真。

葡萄喜肥,喜水。施的肥是大糞。挨著葡萄根,在後麵挖一個長槽,把糞倒入進去。一棵大葡萄得倒三四桶,小棵的一桶也夠了。“農家肥”之外,還得下人工肥,硫氨。葡萄喝水,像小孩子喝奶一樣,使勁地嘬。葡萄藤中通有小孔,水可從地麵一直吮到藤頂,你簡直可以聽到它吸水的聲音。喝足了水,用小刀劃破它一點皮,水就從皮**沁出滴下。一般果樹澆水,都是在樹下挖一個“樹碗”,澆一兩擔水就足矣,葡萄則是“漫灌”。這家夥,真能喝水!

有一年,結了一串特大的葡萄,“大粒白”。大粒白本來就結得多,多的可達七八斤。這串大粒白竟有二十四五斤。原來是一個技術員把兩穗“靠接”在一起了。這穗葡萄隻能作展覽用。大粒白果大如乒乓球,但不好吃。為了給這串葡萄增加營養,竟給它注射了葡萄糖!給葡萄注射葡萄糖,這簡直是胡鬧。這是大躍進那年的事。“大躍進”整個是一場胡鬧。

葡萄一天一個樣,一天一天接近成熟,再給它透透地澆一水,噴一次波爾多液(葡萄要噴多次波爾多液——硫酸銅兌石灰水,為了防治病害),給它喝一口“離娘奶”,備齊了果筐、剪子,就可以收葡萄了。葡萄裝筐,要壓緊。得幾個壯漢跳上去壓。葡萄不怕壓,怕壓不緊,怕鬆。裝筐裝鬆了,一晃逛,就會破皮掉粒。水果裝筐都是這樣。

最怕葡萄收獲的時候下雹子。有一年,正在葡萄透熟的時候下了一場很大的雹子,“蛋打一條線”——山西、張家口稱雹子為“冷蛋”,齊刷刷地把整園葡萄都打落下來,滿地狼藉,不可收拾。幹了一年,落得這樣的結果,真是叫人傷心。

梨之佳種為“二十世紀明月”,為“日麵紅”。“二十世紀明月”個兒不大,果皮玉色,果肉細,無渣,多汁,果味如蜜。“日麵紅”朝日的一麵色如胭脂,背陽的一麵微綠,入口酥脆。其他大部分是鴨梨。

杏樹不甚為人重視,隻於地頭、“四基”、水邊、路邊種之。杏怕風。一樹杏花開得正熱鬧,一陣大風,零落殆盡。農科所杏多為黃杏,“香白杏”、“杏兒——吧噠”沒有。

我一九五八年在果園勞動,距今已經三十八年。前十年曾到農科所看了看,熟人都老了。在渠沿碰到張素花和劉美蘭,我們以前是天天在一起勞動的。我叫她們,劉美蘭手搭涼棚,眯了眼,問:“是不是個老汪?”問劉美蘭現在還老跟丈夫打架嗎(兩口子過去老打),她說:“(她是柴溝堡人,‘我’字念成)都當了奶奶了!”

日子過得真快。

一九九六年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