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突如其來的提幹
“通知所有在家的廠領導過來開會!”
王建國走到廠辦主任門口,扔下一句話就大步往會議室坐坐。
廠辦主任愣了一下,連忙打電話聯係幾位廠領導。
正是榨季最忙的時候,所有廠領導都在家。
不一會兒,四位副廠長、工會主席、總工程師、總會計師全部到位。
原常務副廠長唐仁華、壓榨車間主任劉義堂等十幾名領導幹部因貪汙受賄、侵吞國家資產入獄之後,廠領導層經過了大換血,四位副廠長裏,有兩名是從中層幹部提拔起來的。
麵貌煥然一新沒錯,但是說鐵板一塊談不上。
糖廠要改製,正是多事之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他們不會違法亂紀,但在法律框架之內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是避免不了的。這段時間王建國三天兩頭去縣府開會,為的就是糖廠改製的事。
上一輩子就是因為改製,還能撐幾年的糖廠轟然倒塌,唐仁華一夥人賺得盤滿缽滿,成功洗白搖身一變成了民營企業家。
這一輩子沒了唐仁華這幫蛀蟲,如果改製成功,西海糖廠這個老牌工廠,也許能活下來。
王建國沒精力想那麽遠,當務之急是解決甘蔗收購款的問題。
不給錢,蔗農是絕對不會把甘蔗賣給糖廠的,前些年沒錢就給老百姓打白條,那個時候縣府還有公信力,老百姓相信國家開的工廠不會倒閉也不會賴賬,白條就白條。
然而,一拖再拖,言而無信,老百姓手裏的白條最後真的變白條了,為此還引起了好幾次群體事件。
現在別說敢不敢這麽做,就算敢這麽做,老百姓也不認。
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庫存的白砂糖換錢,為不斷生產出來的食用糖找銷路。
姚遠給了他一個希望,但是王建國被前些年的出口貿易搞怕了,庫存的白砂糖就是因為國際形勢突變滯銷的,誰也說不準以後是什麽情況,再來一次的話,糖廠隻有破產倒閉這條路可走。
其他廠領導同樣非常清楚當前的形勢。
王建國把情況介紹了一遍後,敲了敲桌子,說,“王安全跟著去的,姚遠的確和一個日本商人有聯係,那十噸白砂糖也的的確確是出口到日本去了。”
“現在的問題是,姚遠不願意幫忙。”
工會主席說,“和他父親談一談,我們再做做工作,畢竟是廠裏的子弟嘛,有義務為廠裏出份力。”
羅副廠長分管銷售,他掃了一眼工會主席,說,“這話說不通,廠裏子弟有什麽義務替廠裏出力。他不是普通人,縣裏的高考狀元,現在在西工大上學,又放了顆衛星搞到了一千多萬美元的外貿訂單,一千多萬美元啊,整個南港地區一年創匯才多少,人家憑什麽替你出力?”
他非常清楚一千多萬美元外貿訂單的意義。
工會主席尷尬的笑了笑,不說話了。
他這個職務實在是尷尬,級別有,但沒實權,對生產經營更不了解,想法一廂情願倒也正常。
陳總工說,“我估計是因為老姚的事情心裏有怨氣,劉義堂把壓榨車間搞得烏煙瘴氣的,姚振華是車間骨幹,居然讓他待崗,把不學無術的小舅子安插進去。”
“當時正好張桂芳生病住院,就是姚振華的老婆,廠醫院治不了轉去了醫院,老姚一待崗,連醫藥費都拿不出來。當時老姚不止一次找過分管財務的唐仁華,可是怎麽樣呢,不管不問。”總經濟師黃驊說。
王建國也是後悔的,當時這個事情他是知道的,但是也沒管,不管出於什麽原因,此時都是後悔莫及了。
歎了口氣,王建國說,“所以啊,小夥子心裏是有怨氣的。前段時間請他修那些進口設備我就看出來了,不談感情就談錢。歸根結底是廠裏沒盡到對職工的責任。”
羅副廠長說,“王廠,現在彌補來得及。小夥子心裏既然有怨氣,那咱們就拿出行動來。問題是,他真有辦法把咱們的食用糖出口到日本去?”
“八九不離十。”
王建國微微點頭說,“剛才我給市府的一個戰友打了電話,拿回來一千多萬美元外貿訂單,市府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不知道。結果你們猜怎麽著,不但手裏有一千多萬美元的外貿訂單,這段時間央台和市電視台放的遠大電器也是這小子搞出來的!”
眾人都震驚了,不敢相信地看著王建國。
王建國心裏也依然掀著驚濤駭浪,他沉聲說,“我那個戰友在市府辦公室工作,據他說,這小子正在和三菱汽車公司談合作,三菱汽車投資一千萬美元和他搞合資廠!”
“日本三菱汽車!”眾人直接驚呆了。
其他省份的人也許對三菱汽車不熟悉,但是南方沿海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汽車公司,事實上,粵省是日貨進入華夏的第一個陣地,更是主要陣地。
“我也不相信,他隻是個大學生啊,可是我戰友沒必要騙我,他還說,這小子可能和香港的一個姓俞的大老板搭上了關係,這麽一說,倒是可以理解了。”王建國說。
“原來背後有香港大老板。”羅副廠長恍然大悟。
王建國又敲了敲桌子,道,“我相信姚遠有辦法出口,退一萬步說,我們現在也沒其他辦法。他倒是說一個多月後糖價會大幅上漲,市場轉為供不應求,如果能堅持到那個時候,根本不愁銷路。”
“他有什麽依據?”羅副廠長一愣,問。
總經濟師黃驊眉頭皺了皺,沉思起來。
王建國微微搖頭,說,“他是讀機械的,機械技術他很懂,但是他不懂市場,更不懂食用糖市場。甘蔗種植麵積年年增加,產糖量年年增加,市場需求沒變化,根本你不具備漲價的條件,更別說短時間內上漲。”
其他人紛紛點頭認同,真要是市場有變化,別說扛一個多月,就算是扛半年,也有很多辦法,大不了抵押貸款。
關鍵在於不敢拿三千多職工家屬的生活來賭!
黃驊突然說,“我覺得姚遠的判斷很有可能是對的。”
眾人看向他。
王建國指了指,“老黃你繼續說。”
總經濟師是幹什麽的,是企業經營計劃管理和經濟分析、經濟預測、經濟統計等工作的總負責人。
其中就包括對市場的分析預測。
黃驊清了清嗓子,道,“王廠分析得很對,正常情況下應該是這樣的。但是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我們現在的收購價和出廠價都是定死的,既不能降也不能升。上麵說要適應市場經濟,換言之,產品怎麽賣全憑本事,大家互相競爭。這麽一來,價格肯定會產生大幅波動。”
“老黃,按照你這麽說,糖價會繼續下跌才對。”羅副廠長說。
“不一定。”
黃驊搖了搖頭,道,“今年的糖價為什麽會跌?因為產出大於市場需求,但是因為計劃內的原因,我們又不能隨便往外賣糖,這就造成了計劃內消耗不了計劃外買不到糖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持續很多年了,諸位領導都知道。”
“唐仁華不就是私下裏低價倒賣白糖牟取暴利的嘛!”工會主席總算是說了句有意義的話。
點了點頭,黃驊說,“一旦市場放開,市場的需求會徹底釋放出來,這是真正的需求量。一旦達到一定程度,會在短時間內形成供不應求的情況,糖價上漲是必然的。”
王建國沉思片刻,道,“按你的意思,應該聽姚遠的,再想辦法堅持一兩個月?”
這件事太大了,黃驊可承擔不起責任,他苦笑著搖頭,道,“我隻能根據市場情況做出分析,決策還是王廠您和各位領導來做。”
別說他,王建國也不敢輕易做這個決策。
如果一個多月後糖價不漲反降呢?
別說榨季能不能維持,連職工的工資都無法保證。
陳總工是管技術的,按理說,他在這個議題上是不會給出什麽意見的,但是此時他卻調整了一下坐姿,做出準備發言的樣子。
“老陳,你說說。”王建國注意到,指了指陳總工。
陳總工說,“我和姚遠接觸比較多,前段時間修進口設備的時候聊了不少。這個小夥子很不簡單,別看年紀輕輕,做事很穩當,很聰明,對前沿的很多新技術非常了解。”
“這說明他的視野是非常開闊的,對外國的很多事情也非常了解,英語德語非常熟練,具備閱讀外刊的條件。”
“給我的感覺是,這個小夥子是不會做沒把握的事的,一旦決定做,他心裏肯定有數。我個人意見是,不管拿出什麽決策,最好能把他拉上,他是難得的人才。”
一直不開口的另一個副廠長道,“怎麽拉,他是西工大的學生,總不能給他安個職務吧?”
“人家還看不上呢,剛剛王廠不是說了嗎,遠大電器、寶馬機械他都有份,會在乎糖廠這份工作?況且還是學生。”羅副廠長搖頭說道。
王建國沉聲說,“他不在乎,他父母未必不在乎。我想來想去,還是認為從他父母這一塊入手比較妥當。他因父母的事情心裏有怨氣,那就讓他消氣。老陳說得沒錯,這小子是難得的人才,一定要想辦法拽住他,起碼讓他幫幫忙,出出主意。”
“早該這樣了。”羅副廠長道。
王建國下了決心,習慣性地敲了敲桌子,道,“老姚也算是老職工了,方方麵麵的表現也不錯,我提議給他壓壓擔子,讓他當車間副主任,張桂芳同誌是老會計,身體剛恢複,我建議把她調到工會當個幹事。”
工會主席一愣,下意識地問,“提幹?”
大家馬上反應過來。
最關鍵的是編製,車間副主任、工會幹事,都得是幹部,姚振華夫婦是職工。這麽一調動,意味著要解決幹部身份!
劉義堂為了讓小舅子進廠,不惜找理由讓車間骨幹姚振華待崗空出位置來,就是這樣,他小舅子也隻是合同工,也解決不了職工編製。
職工編製尚且如此艱難,更別說幹部編製了。
近幾年來縣裏對幹部職工的編製控製得越來越嚴格,為了爭取一個職工編製,哪一年不是擠得頭破血流。唐仁華受賄的很大一部分錢就是來自於“賣編製”。
一下子解決兩個幹部編製,絕對是大手筆!
王建國沉聲說道,“現在是非常時期,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老姚家四口人,我一次給他解決兩個幹部編製,姚遠怎麽想我沒把握,但是老姚夫婦是肯定會幫著廠裏說話的。”
他一拍桌子,掃視了一圈,道,“一不做二不休,幹脆一步到位。當年老姚生姚遠的時候不是罰了一筆錢嗎,為了生姚遠夫妻倆差點丟了飯碗,後來把女兒的戶口遷走交了筆罰款才過關。找個理由把這筆錢還回去。”
眾人麵麵相覷,王廠這是鐵了心要讓姚振華夫婦對廠裏死心塌地,隻要這夫婦倆的心放在廠裏,可以預見,姚遠肯定不會坐視不管的。
認識姚振華、張桂芳的人都知道,姚遠是個大孝子!
十分鍾後,王建國回到辦公室,把事情一說,微笑著看著姚遠。
姚遠真的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還以為他跑出去開會商量這樣選擇呢,沒想到居然給老爹老媽提幹。
老爹老媽多大歲數了,居然提幹了!
細細一想,他哭笑不得地說,“王廠,我真的沒想到廠裏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我爸媽同齡,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讓他們提幹不合適。”
一個大概率會破產倒閉的廠子,就算提幹了又有什麽用?
其實還是有用的,首先待遇會差很多,哪怕是破產之後,待遇也差很多。而且,作為國營企業幹部,廠子破產了,政府是要對企業幹部進行安置的,不能像對待職工那樣給一筆錢買斷了事,除非本人主動提出來。
幹部檔案進人事局,企業幹部也是國家幹部!
王建國說,“有誌不在年高,你爸你媽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的,廠裏已經決定了,我親自負責,特事特辦,本月就落實。”
還別說,王建國這一招算是打在姚遠的七寸上了。正如王建國所說的,姚遠可以不在乎,但是老姚夫婦在乎,老姚夫婦在乎,姚遠就肯定上心。
姚遠太清楚了,他甚至能預見到老爹老媽知道這個消息後會多激動。辛辛苦苦當了這麽多年職工,誰不想當幹部?在老爹看來,當了國家幹部那才真的算光宗耀祖。
上一輩子姚遠進入央企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姚振華的堅持,否則姚遠是肯定會下海做生意的。
這一輩子不會走老路了,但是麵臨的來自老姚的壓力是一樣的。
如果老姚成了企業幹部,應該不會再像上一輩子那樣堅持要求自己畢業後進入央企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