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183章 主動驗資

字體:16+-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現在是非常好的抄底機會。

姚遠一度想去湊湊瓊島地產的熱鬧,短時間內賺兩三千萬是沒問題的,但是這屬於薅國家的羊毛,格局太低,作為重生人士,姚遠心裏是不屑的。

後來的好幾位地產大佬,他們的第一桶金就是在瓊島地產泡沫中賺取的,實際就是薅社會主義經濟的羊毛,都是銀行的錢。

三角債危機爆發以來,全國有很多企業經營陷入了困境,尤其是風險抵禦能力比較弱的中小型工廠,而這裏麵有不少是很優質的,轟然倒塌消失,對我國工業的發展是個不小的損失。

作為當年大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以天府為中心的廣大區域裏,有很多技術能力很強的工廠,當前也大多陷入了經營困境,許多工廠已經進入了欠薪狀態。

姚遠列了一份清單,受限於資金問題,他隻能從中挑選最值得收購的工廠,全都是國營工廠、集體工廠。

和區府之間的會談很順利。

區府正在為大量的工廠陷入困境發愁呢,馬上過春節了,工廠領導三天兩頭往區府跑找分管領導要錢,再不發工資工人就要遊行示威。

現在有來自粵省的大老板提出批量收購,簡直是雪中送炭。

對粵省客商的實力,區府領導是不懷疑的,遠大電器的業務雖然沒有擴張到這裏,但是名聲已經被全國人民所熟知了。

林小虎這才發現,姚遠當初堅持要花大價錢在央台打廣告,原來不僅僅是為了遠大電器本身,由此帶來的全國範圍內的知名度所衍生出來的影響力,對以後的行動有很大的幫助。

最起碼別人不會懷疑你的實力。

隨便來個人說要買這個廠買那個廠,叫人怎麽信你?

區府這邊匯報,市府分管領導急匆匆趕到,規格一下子就上來了。這倒是姚遠所沒有料到的。

不過,在天府這邊不存在低調行事的問題,為了體現出實力來,反而要高調行事。

戚南是在皇城根下長大的,京城最不缺的就是幹部,處級幹部滿街跑,沒有個副廳級以上的身份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部委工作。麵對正廳級分管領導,沒有絲毫壓力。

林小虎則更灑脫了——因為他不關心。

天府市是副省級,分管工業的副市長是正廳級幹部,姓勞,姓氏很罕見。

勞副市長一到,會談重新開始。

區府領導介紹了一遍情況之後,勞副市長開門見山地說,“姚先生,對遠大電器的實力我們是不懷疑的,不過遠大電器是賣家電的,而你提供的這份清單裏都是不相關的工廠,不知道遠大電器未來的發展如何規劃?”

姚遠立馬給這位副市長貼上了標簽——這是個行家。

戚南拿出一份關於寶馬機械的介紹文件送到勞副市長麵前。

姚遠說,“遠大電器隻是我手裏企業的其中一家公司,這家寶馬機械是合資機械廠,日本三菱公司不但投資了一千萬美元,還提供技術方麵的支持。”

勞副市長馬上瀏覽起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真的得到了日本三菱公司的投資和技術支持,這事做不得假,隻要往三菱公司華南辦事處打個電話就能驗證。

他不認為姚遠會在這方麵撒謊。

事實上,姚遠已經過了靠嘴皮子忽悠人的初級階段了,他現在有這個實力。

姚遠要快刀斬亂麻,朝林小虎微微點了點頭,後者取出一張存折的複印件送過去。

勞副市長拿起來一看,小心髒有點受不了。

餘額一欄清清楚楚地顯示著:3000萬華夏幣。

有了這筆錢,市府這個春節就好過了,說不定還能盤活好些瀕臨倒閉的工廠。

姚遠當然不會做好事不求回報,他追求的是企業的發展,說難聽點,天府的國營工廠是死是活,那是天府市府領導的事。

拿出存折的複印件主動驗資的目的隻有一個,證明實力,讓對方吃個定心丸,同時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相互試探驗證這方麵。

就好比二十年後去看價值上億一套的樓盤,不驗資恕不招待。

“勞市長,清單上的工廠資料,是不是也給我們看一看?”姚遠笑著問道。

勞副市長看向區府領導,後者立馬說道,“資料都是現成的,勞市長,姚先生,我馬上去拿。”

說著便親自去檔案室找了。

這時,趁著底下人向勞副市長匯報相關情況的當口,戚南悄悄拽了拽姚遠的衣袖,低聲說,“老三,工廠情況還是要實地考察了解得比較透徹。”

對戚南隱晦的提醒,姚遠心領神會。

戚南他們家,不但他的父母是公務人員,七大姑八大姨幾乎整個家族都是,要麽是部委的工作人員,要麽是市府的工作人員,要麽是總部設在京城的央企的職工。

對政府公務的情況,可以說戚南打生下來那一天起就耳熏目染了。

姚遠微微點頭,低聲道,“明白你的意思,我心裏有數。”

他這麽一說,戚南也就放心了。

政府主管部門這裏的相關材料是底下工廠報上來的,誰都希望自己單位的成績能夠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上報的材料誇張一些、注進去一些水分,可以說是常態了。

一些時候,報喜不報憂更是題中之義。

戚南以為姚遠事先通過其他渠道了解過清單上的工廠。

事實上,姚遠的確下了一番功夫。

他的腦袋裏沒有硬盤,儲存不了那麽多之前的記憶,以相關的記憶碎片為線索,然後千方百計地通過當前落後的公開渠道多方麵地打聽了解,這才把清單上的十三家工廠的情況摸了個基本清楚。

提出看這些工廠的材料,隻是為了再一次驗證此前的情報罷了。

就好比買賣豬肉,奸商為了多賣錢會給豬肉注水,同樣,一些人為了能把工廠賣個好價格,一樣會往資產裏注水。

姚遠不擔心他們往裏麵注水。

不多時,區府的人搬來了十三家工廠的材料,厚厚的好幾摞,上麵都是灰塵。姚遠不嫌棄,直接上手翻看。

勞副市長的臉色很不好看,冷冷地掃了一眼區府的領導,隨即安靜地等待起來。他一不說話,其他人也都不說話了。

偌大的會議室裏隻有姚遠翻看材料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