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老司機出馬
尤裏解釋道,“姚先生,我記得你說過,我們在做研究的時候,既要立足於實用,也要有前瞻性。”
他指著電子打火按鈕說,“我們考慮到女司機在使用腳踩打火的時候會比較困難,顯而易見,我們的用戶不能隻針對男性,對吧,所以我和詹工商量,是否可以利用現在的電子技術做一個電子打火。”
“其實並不是很難,詹工找到了合適的元器件,我們手裏有一些零散的電子技術,整合了一下,嚐試了一下,發現做出來的質量還挺好。我們做過疲勞測試的,能打三千次以上。”
姚遠沒好氣地說,“首先我對你們在搞研究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人文和生活方麵的因素這一點表示充分的肯定,但是你們還是犯了同樣的毛病,那就是沒有考慮到成本問題。”
“你們不用說我也知道,這些小配件是你們自己做的,而且用的都是很好的原材料。使用壽命三千次,恐怕國外同類產品也達不到吧?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華夏內地市場的情況,真的需要用上電子打火了嗎?”
他沒有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們進行思考。
“考慮到女司機的力氣比較小,使用腳杆打火會比較困難,那麽這個困難是不是難以克服呢?我看未必。所以,這就需要你們深入市場和潛在用戶群體裏進行調查,市場需要什麽我們就研究什麽,看看廣大人民群眾需要什麽,人民群眾需要什麽,我們就生產什麽。”
陳明亮迅速抓住了重點,在筆記本上把姚遠說的話記下來,並且在“市場需要什麽,我們就研究什麽,人民群眾需要什麽,我們就生產什麽”這句話下麵畫上了重點線!
尤裏低著頭沉吟著咀嚼這句話,“市場需要什麽,我們就研究什麽,人民群眾需要什麽,我們就生產什麽……這是實用主義至上原則,也是最能適應市場變化和發展的原則……”
他抬起頭來看著姚遠,來了一記花式馬屁,“姚先生,您的這一最高原則極具指導性,我看可以作為科學院實用技術研發的唯一準則。”
“對,我同意。”詹成貴說,“姚總給科學院定下了兩個方向,一個是前瞻性科學技術的研究,另一個是實用性科學技術的研究,也就是應用技術這塊。前瞻性科技研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運用到市場裏,從而獲得收益,但是應用技術一經推出市場,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收益的。後者是科學院持續發展的根本。”
姚遠看了看尤裏,又看了看詹成貴,眨了眨眼睛,笑道,“話都讓你們說了,那我還能說什麽呢?”
眾人輕笑。
姚遠熟練地掛檔給油,正三輪摩托車突突突的往前走了。
不斷提高發動機轉速升檔,姚遠先是沿著平直的道路做提速運動,發動機的運轉很穩定,扭矩比他想象中的還要更足一些,不過變速箱的反應有些遲鈍,當然,從他的角度來看,要求未免有些高了。
緊接著他開進了凹凸不平的路段,這是試驗底盤情況的路段了。
空載的情況下,底盤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差。
姚遠開了一圈後,果斷的駛出了試驗場,來到了升降台這裏。
眾人趕緊跑過來。
下車後,姚遠指著車子說,“升起來看看。”
技術工人們連忙把車子開上台,一摁按鈕,把車子升了起來。
升降架也是從東歐淘回來的東西,電力升降架,目前國內還沒有同類的產品。可見,就連這種普通的設備,科學院用的都是國際一流產品。
要知道,現如今對車輛底盤進行檢查什麽的,用的還是溝槽,哪有專業升降架。
技術工人反複確認升到了位置後,認真的做好了保險措施,這才允許姚遠走進去看底盤的情況。
如果從後世的目光來看,區區一台三輪摩托車,需要用升降台升起來這麽鄭重其事地檢查嗎?
二十年後不需要,隨便一個路邊修車鋪的技術,別說三輪摩托車,就算是小轎車,一般的毛病都能給你處理掉。
原因很簡單,因為技術普及化了。
什麽意思?
比如打字,此時此刻的90年代,學習打字需要上專門的打字班,因為會電腦打字是一門很厲害很新潮的技術,是可以讓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猛然提高的技術。
可是20年後呢,隨便一個小學生用手機打字、電腦打字,比20年前的專業技術人員都要溜。
這就是一項技術普及化的情況。
不會打字怎麽辦,可以發語音,然後把語音轉化為文字,甚至可以翻譯成其他國家的文字……這就是技術降維覆蓋。
當一種商品做到白菜價,就意味著平民化時代的到來,如現在的大哥大未來的手機。
當一種技術全民普及化,也就意味著許多曾經難以解決或者需要極少數人才能解決的問題,已經成了抬抬腳就能邁出過去的坎了。
因此,我們站在後來者的目光來看待春風科學院對待正三輪摩托車的態度,認為其過於當回事,是錯誤的。
事實上,對這個時代而言,無論是正三輪摩托車還是該車所運用的新技術,對摩托車行業來說,都算是一種技術上的革命。
姚遠一直強調成本是有原因的,用多種新技術堆砌出來的三輪摩托車,誠然性能上優秀,甚至過剩,但並不是最適合當前這個時代的一種“輕便式載人載重單軸汽車”。
看到傳動係統采用的是傳動軸,姚遠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摩托車的傳動係統大多是用鏈條,這也是區分摩托車、汽車的一種最明顯的技術特點之一。
但是詹成貴他們給這台三輪摩托車用上的是傳動軸,和小型汽車一模一樣的傳動軸,意味著變速箱也是差不多的,當然,是做了小型化、輕量化。
姚遠指著變速箱扭頭問,“變速箱是從國外買回來的?”
“是,也不是。”詹成貴點頭說,“找了一圈勉強找到一款合適的,但不能直接用上,所以我們以其為藍本,開發出了這套和發動機匹配的,各方麵參數都合適的變速箱。”
陳明亮適時地補充道,“姚先生,變速箱我們也申請了專利。”
底盤不穩定的根源之一找到了。
姚遠幹脆利落地說道,“底盤不穩定的問題就出在變速箱上,改吧,改成鏈條傳動,把扭矩降低到10,加強一下鏈條的強度。”
詹成貴滿頭都是疑惑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