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要進華夏市場就要守華夏的規矩
變速箱要承受得住發動機的最大扭矩,這是專業人士的基本常識。後來出現過很多8AT變速箱承受不住發動機最大扭矩,以至於廠家不得不使用6AT變速箱的例子。
具體到方向機械的首款產品還沒有命名的正三輪摩托車,使用傳動軸比鏈條傳動顯然更好,可以充分發揮出發動機的最大扭矩,並且更加可靠。
詹成貴想不明白姚遠為什麽要退而求次,放著更好的方案不用而是選擇用差一個等級的傳動方案。
在場的這些人,除了林威若有所思,其他人都是疑惑不解的樣子。
姚遠指了指林威,“林總管,為什麽要用鏈條傳動不用硬軸傳動。”
“好。”
林威幹脆利落地說道,“除了成本問題,還有一個實際情況,關係到用戶的後期維護保養問題。”
他掃視了一圈眾人,微笑著說,“之前我們到處跑給人修車的時候,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共同特點。”
大家的胃口被吊了起來。
也有不少人疑惑,林總管說的給人修車是什麽意思?掌管數十億資金的財務大總管給人修車?
姚遠有意幫林威把人設立起來,他笑著解釋說,“寶馬機械的前身是寶馬機動維修隊,林總管是隊長。林總管在機械維修這塊也是一把好手來的。”
原來是懂行的,不是隻會算賬的賬房先生!
搞技術的頓時對林威有了親切感,對他越發的敬畏了。
人家胖林總手裏是有幹貨的!
像陳明亮則注意到一個細節——林大總管是和姚先生一塊從無到有創業的唯一元老!
林威禮貌而謙虛地拱手笑,繼續說,“當時我們的客戶大多數是給五礦拉貨的貨車,不是五礦自己的車,是承包他們運輸任務的私人貨車。那些運輸個體戶為多賺錢,核載4噸的車,他們敢拉20噸!”
“對!我們廠裏的車也會超載,但是不會很多,頂多就超載個兩三噸,但是運輸個體戶不一樣,按照重量計運費,跑一趟拉4噸是拉,拉20噸也是拉,隻要車能扛得住,他們就敢!”韓明忍不住補充一句,當然,他沒有搶風頭的意思,而是出於和林威之間的關係,怕其他人不理解不相信,因此幫著說明幾句。
姚遠微微點頭,韓明一口氣才慢慢鬆下來,感覺這位同為糖廠子弟的年輕大老板沒有架子,很好相處。
林威說,“廠家在設計的時候是沒有考慮到嚴重超載情況的,就算有設計冗餘度,也扛不住幾倍的超載,所以他們的車經常壞在半路。這就是……”
他一下子想不起那個新潮的詞來,看向姚遠。
姚遠說,“國情。”
“對對對,這是我們的國情,就是實際使用情況,所以一些外國的車到了我們這裏會水土不服,因為他們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我們華夏的實際情況。”
“車主為了節約成本,在維修的時候,往往是選擇最便宜的方案,所以,如果重要部件壞了,能找到代替品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用正廠配件的,甚至已經有一些機械加工廠依葫蘆畫瓢加工出配件來賣。”
“也就是說,我們的三輪摩托車肯定會被高強度使用,核載500公斤,我敢說,用戶就敢裝2噸的貨!因此,傳動軸是肯定會經常出問題的。大家想想,更換一根傳動軸便宜,還是更換一條傳動鏈條便宜?”
林威一口氣說完,第一次很有底氣地看了姚遠一眼,笑了笑。
姚遠笑著點頭,表示對林威的分析的認可。
“明白了,我明白了。”詹成貴拍著腦袋懊悔地說,“看來我們還是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情況了。”
尤裏聽了翻譯後,也恍然大悟,對林威投降敬佩的目光。
原來不僅僅是底盤穩定的問題,還有後期用戶使用的問題。
所有的問題都提了出來,也都指明了改進方向,姚遠不再就技術這塊談下去了,而是把方向機械生產經營部、市場部、銷售部三大部門的負責人招呼過來,對眾人道,“這款三輪摩托車的製造成本要控製在1500元之內,你們通力合作,實現這個目標。”
各負責人紛紛表態。
單從技術層麵來看,是難以搞出一款適合本土情況的三輪摩托車的。目前的市場是用戶適應產品,並且會持續到2008年前後才會倒轉過來。
但是,姚遠不願意在這一輩子再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至少他要盡自己的全力來改變。
姚遠情之所至,昂著頭高聲說,“憑什麽要我們華夏的人民群眾去適應國外的產品國外的標準?憑什麽?”
眾人被姚遠突然爆發出來的氣勢震住了,嚴肅起來。
姚遠沉聲說道,“我曾經看過一個訪談,主持人采訪一位院士,主持人說華夏人每年消耗太多豬肉牛肉了,這樣會帶來嚴重的碳排放,會影響大自然環境。她明明知道,美國才是人均碳排量最大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
“你們知道院士是怎麽回答的嗎?”
“院士說,華夏人也是人,華夏人也要吃肉,憑什麽美國人吃得我們華夏人就吃不得?”
姚遠高聲道,“憑什麽!”
他擲地有聲地說,“我就是讓打造我們華夏人自己的標準!就從這台三輪摩托車做起!我就是要讓所有的外國品牌搞清楚一件事情!想要進入華夏市場!就必須要按照華夏的規矩來!就從現在起!”
“我們積弱太久了,但是不代表會一直如此,事實上我們已經開始發力了!看看到處都有的建築工地,看看每一個人為了美好生活做出的努力!看看我們這些人,為了共同的目標所做的努力!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們,未來三十年是華夏的,二十一世紀是華夏的世紀!”
“我說的!”
一番話說得眾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這個年代的華夏人最不缺乏的大概是熱血的家國情懷了,是奉獻精神了。誰能想象,沒有先進的儀器,靠著簡陋的算盤,硬生生把核潛艇這種大國重器給搞了出來。
放眼全球,哪個國家能做到?
姚遠手握十幾個億美元和一大批技術和技術人員以及先進的研究設備儀器,如果連一台後世經過十多年發展磨合最終形成的適合華夏個體戶的正三輪摩托車都搞不出來,他不如找塊豆腐撞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