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359章 人才引進計劃

字體:16+-

“涉及技術,需要得到主管部門的批準,以前是蘇聯國防科技委員會,現在是烏克蘭國防部。”萊蒙托夫道。

一條船沒什麽,但是涉及全套技術圖紙的話,是需要得到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

姚遠說,“請放心,基輔方麵的事情我來處理。萊蒙托夫廠長,您隻要處理好造船廠裏的事情即可。”

沉思了一下,萊蒙托夫沉聲道,“既然如此,我傾向於第二方案,但這事關係到成千上萬的職工,我想先開個職工大會討論一下。”

他認為姚遠會同意的,結果姚遠搖頭拒絕了。

姚遠說,“現在這樣的情況,職工大會意義不大。恐怕您的領導班子也早就崩潰了吧?所以,您認為職工大會還有意義嗎?我的意思是,這項交易最好控製知情範圍,出售瓦良格號和赴華務工計劃是分開的,前者不易廣而告之,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萊蒙托夫心裏輕歎一聲,不得點頭承認,“你說得對,那就這樣吧。但是我還是想請求姚先生你能夠為我們說說情,把價格往上抬一抬。”

“這已經是最高價了。”姚遠說。

沉默了一陣子,姚遠無奈地說,“這樣吧,南方實業向黑海造船廠低價出售一些生活物資,接受盧布。”

“當真?”萊蒙托夫驚訝道。

姚遠笑著點頭,“當真,市場價的八折。”

最關鍵的是接受盧布,盧布快成垃圾貨幣了,造船廠的職工們不是沒有錢,而是手裏的錢在不斷貶值,購買力越來越弱……

“有多少?”萊蒙托夫忙問。

生活物資是硬通貨,有時候比貨幣更實在。萊蒙托夫擔心的是職工們的生活問題,手裏的盧布能夠換來生活物資,與出售資產變現發錢沒什麽兩樣。

姚遠想了想,問道,“你們最缺什麽?”

“食物和衣服。”萊蒙托夫想都沒想,回答。

姚遠又想了想,說,“保證每人能分到一百斤肉,兩套衣服,如何?”

“好好好,太好了。”萊蒙托夫激動地握著姚遠的手搖晃著。

烏克蘭是蘇聯的糧倉,解體初期的產量還是非常可觀的,所以烏克蘭人民並不缺基礎食物,但是缺肉。

姚遠趁熱打鐵地說,“隻要通過南方實業的考核,一名技術工人可以帶老婆孩子赴華,保證頓頓能吃肉能喝咖啡有新衣服穿,孩子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妻子也會得到一份工作。”

“不限人數?”萊蒙托夫問。

“千人人才引進計劃隻是一個名字,一千人是最低標準,上不封頂的,但是想要得到華夏國籍的話,另當別論了。不過萊蒙托夫廠長您隻要願意,馬上就可以獲得華夏國籍,以及相當於華夏工程院士的待遇。”姚遠再一次試探萊蒙托夫的態度。

這個人太重要了,他主持建造了蘇聯所有的航母,從最初的基輔號載機巡洋艦到1號船塢裏的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從關鍵技術崗位到技術總負責人,萊蒙托夫的經驗非常豐富。

萊蒙托夫微微搖頭說,“造船廠上萬名職工需要我。”

於是姚遠便不再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了,搞不好弄巧成拙,當務之急是把瓦良格號弄回去。

這邊談好,一行人直接回到辦公樓,南方實業和萬利公司的法務人員拿出合同來,雙方迅速磋商,確認之後當場簽字,當場付了全款。

次日,萊蒙托夫驚訝地發現,十幾條大馬力遠洋拖船出現在了港口海麵,在造船廠職工的幫助下,瓦良格號被迅速整備完畢,最後係上了拖船,三天後,瓦良格號在十幾條大馬力遠洋拖船的拱衛下緩緩駛入了黑海。

李岩一行人跟隨船隊回國,鍾衛國則返回了莫斯科。

姚遠留在了黑海造船廠,南方實業大規模的技術人員引進計劃才開始。來自南方實業的百人團隊在東歐事業部同事的協助下,迅速展開了針對黑海造船廠報名職工的考核。

起初報名的人是比較少的,遙遠的東方,一個不知道比烏克蘭落後多少年的國家,真的沒有什麽吸引力。受新思潮的影響,大部分蘇聯人民向往的是西方國家,所謂的民主國家。

對同樣是紅色的華夏,他們是心存忌憚的。

南方實業的工作人員們不慌不忙,繼續按照既定的計劃工作。

在大使館的大力幫助下,第一批通過考核的職工們很快拿到了赴華的工作簽證,同一天,機票就送到了他們每個人的手裏,不是一個人的,而是一家人的。南方實業的工作人員們很體貼地送來了生活物資,讓他們可以分給親朋好友,當天晚上舉辦了一場告別宴會,讓他們邀請親朋好友參加,作為告別宴會,非常盛大的告別宴會。

通過考核的職工們大受感動,感受到了新東家的重視。

都是一個廠的,和國內的國企一樣,親朋好友大多是同廠的職工家屬。當這些人從通過考核的人嘴裏得知南方實業開出的待遇後,態度開始搖擺了,看上去,華夏並不是那麽壞?

第二天,有人嚐試著報名了,馬上獲得了三十斤臘肉。

消息一傳開,報名的人越來越多了,因為隻要報名就能得到三十斤臘肉,不拿白不拿,報個名而已。

沒兩天,幾乎全廠的職工都報名了。

南方實業拉來了臘肉一車一車地送出去,沒有半點心疼的意思。

大規模考核開始了。

南方實業宣布,通過第一項考核的人,可以領取兩套最新款的秋裝。壓根沒打算來參加考核的人,一聽到這個消息,大部分不帶猶豫的,迅速趕過來考核,而且非常的認真賣力。

少部分不相信這等美事的人,看到別人拿了兩套好看得不行的新衣服,頓時心動了,就都跑去考核了。

第一輪考核結束後,南方實業宣布,通過第二輪考核的人,可以得到一件真皮大衣、一雙牛皮鞋、一條真皮腰帶、一個新式的大行李箱。

這個消息更加勁爆,皮大衣、牛皮鞋、真皮腰帶是市場上硬得不行的硬通貨,頓時讓所有人激動起來,就連萊蒙托夫都有些心動了。

尤其是當他們看到已經拿到的人穿在身上的樣子,是男人抗拒不了的威風凜凜,而一件皮大衣可以換取一個月的糧食,這種**更是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此時沒有人去考慮是否赴華工作的問題了人,全都被各種各樣的禮品吸引住了。人家南方實業說了,不強求,就算全部通過了考核拿走了所有的禮品,也不要求一定要赴華工作。

考核而已。

幾乎所有通過了第二輪考核的人都參加了第三次考核,這一輪刷下來了二分之一人,剩下的僅三千多人,全部都拿到了禮品。

相當一部分人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悄然改變了主意,南方實業展現出來的實力,通過實際行動為他們描繪的未來的生活,已經讓他們動心了。話說得再漂亮也沒有實際的東西來得有說服力。

當這三千多人陸續得到了南方實業工作小組的專門拜訪後,幾乎沒有人能夠抵擋得住南方實業開出的條件。

以六級工為例,通過了第三輪專業考核之後,不但可以帶老婆孩子一同赴華,還能得到一千美元的安家費,而開出的月薪是300美元加各種福利。

黑海造船廠最輝煌的時候,六級工也拿不到300美元的月薪。

南方實業承諾解決家屬的工作,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和南方實業旗下員工一樣享受醫療補助,和華夏工人的待遇一模一樣。

在南方實業有意識的引導下,黑海造船廠大部分的精銳工人都選擇了參加赴華的人才引進計劃,他們和第一批已經赴華的工人一樣,得到了包機前往的額待遇。

在上飛機的時候,一些人才猛然發現,原來發大行李箱子的時候,人家早已經胸有成竹。

南方實業的重點在技術工人,反倒是對技術研究員不太看重。姚遠考慮得很清楚,研發人員隻有最頂尖那一小部分人能發揮出價值來,有他們在,培養出中層技術人員隻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而且,國內不缺這一類人。

真正難得的是技術工人,六級以上的技術工人可以說是寶貝。換做平常時候,別說300美元,就算是3000美元月薪,也很難從國外請到一名六級工。而蘇聯時期,因為國家體製的關係,除非是援助,否則別想請到蘇聯工人。

這些資深技術工人往往都掌握著獨到的手藝,比如鉗工,一些部件隻有他能車,換個人來車的話,雖然能搞出來,但是精度是有差距的。

華夏的工人等級是學習蘇聯的,所以他們的工人等級製度基本一樣。

黑海造船廠所有的六級工以上都是南方實業的公關目標,而全部的八級工,是姚遠和秦振軍親自上門去談,許以的條件比照總工程師的來,隻比萊蒙托夫的低一個等級。

哪怕如此,南方實業到最後也隻聘請到了五位八級工。對於擁有數十名八級工的黑海造船廠來說,這個數字太少了。

但是姚遠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真的有些人不為金錢所動,心裏那股對國家的忠誠是偏激而堅決的,哪怕這個國家已經不在了。

姚遠隻能徐徐圖之,待第一批工人到了方向機械工作上一段時間,把所見所聞和感受傳回黑海造船廠,再繼續對那些寶貴的八級工們展開攻心戰。

如果把工人比做士兵,那麽八級工就是士兵中的將軍,和一級軍士長是同樣恐怖的存在。

國內許多不起眼的工廠,因為有一名八級工,能做別人做不了的加工,愣是硬生生的挺到了那名八級工退休。

有些廠子基本就圍繞著一名八級工打轉,八級工生病了,全廠的生產就得停下來,廠長書記趕緊的提著雞蛋和水果上門慰問,八級工咳嗽一下,全廠職工都得感冒,八級工生氣了,廠長書記都要陪笑。

絲毫不誇張。

方向機械廠一個八級工都沒有,這是姚遠最大的心結。一個沒有八級工的工廠是沒有靈魂的,是核心競爭力的。他發了狠要從黑海造船廠多弄些八級工,讓方向機械廠一夜之間具備加工世界上最精密零部件的能力。

可惜隻聘請到了五名。

若不是有五軸聯動機床加持,他還真的不敢染指LNG船。

姚遠不得不考慮備用方案,給肖家炳打電話,要求他加快速度四處挖八級工。根據他的測算,完成一條LNG船的建造,至少需要二十名八級工。

這也是黑海造船廠有數十名八級工的原因,也是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唯一能夠建造航母的船廠的原因。

準備離開烏克蘭前往阿塞拜疆的前一天,魯森突然找到姚遠,匯報了一些事情。

“首先是招聘這塊的事,早上有外廠的人跑過來問,他們想參加咱們的計劃,可是咱們的計劃隻針對黑海造船廠,底下的人拿不準主意。”魯森手裏握著衛星電話,說。

姚遠問,“什麽廠的?”

“加工曲軸的,就是螺旋槳用的那種曲軸,一個好幾噸十幾噸的那種。還有加工螺旋槳的,加工球頭的,很多種,都是黑海造船廠配套工廠,靠黑海造船廠生活的。黑海造船廠還能變賣資產續命,他們沒了訂單後就隻能餓肚子了。”魯森介紹道。

姚遠想了想,道,“一視同仁吧,隻要技術水平達到我們的要求,待遇一樣。嗯,你通知下去,技術人員引進計劃範圍擴大到全烏,把重點集中在發動機研製領域。”

“好,我馬上通知下去。”

魯森又說,“基輔軍區要處理一批運輸機,豪爾梅斯基想接下來。”

“瑞士超級航空運輸公司?”姚遠微微皺了皺眉頭,差點沒想起來自己還有這麽一家航空運輸公司。

“對,老板,你都忘了吧。”魯森咧嘴道。

姚遠無奈地搖頭,問,“豪爾梅斯基虧了多少?”

“開始盈利了,豪爾梅斯基搞得不錯,上個月賺了一百多萬美元,利潤很不錯。”魯森笑道。

姚遠說,“就那幾架破飛機一個月能賺一百多萬?”

“老板,豪爾梅斯基現在手上有十幾架飛機了,有三架是空客的客機,開始搞客運了。”魯森無奈笑道。

公司多了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老板還以為超級航空運輸公司是半年前的那個小航司呢。

姚遠一愣,擺擺手掩飾尷尬,問,“基輔軍區處理的都是什麽飛機?”

“大飛機,最小的是伊爾-76,有十幾架安-124,哦,還有一家非常非常大,叫,好像叫安——”

“安-225。”姚遠眉頭一挑,來興趣了。

全球僅有一架,恢複運營之後,業務排到2021年……

最大載重250噸,可以裝載大型飛機的大型飛機……

250噸什麽概念,相當於10架蘇-27。

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擁有六台發動機,也就是說,裝滿了貨物後,這是一坨在可以飛10000米高的640噸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