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開店
林西北在上課鈴響的前一分鍾進的教師,他看見姚遠三人坐在一起,裝作沒看到,徑直坐在了前排靠門的位置。
一上午四節課,林西北都沒有離開座位,但是姚遠明顯發現他是心不在焉的,心思並沒有在課堂上。
中午吃過飯後,姚遠帶著張援朝步行出校,轉過一個街角來到了他前幾天買下來的一座院子裏。他的212吉普車就停在院子裏麵。這裏距離西工大隻有五百米,非常方便。
院子有一畝地寬,板磚結構的平房,但是屋頂加蓋了拱形的防曬隔熱屋頂,呈現“門”字型布局,有前後院,客廳的前後都有門,連同前院和後院。後院的麵積最大,是一壟一壟的菜地,邊上還種著果樹。
前院麵積也不小,修了涼亭和小假山,小假山就在水池裏,水池裏的水竟然有暗渠和後院的菜地連接起來,原來的主人顯然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這樣的院子就在鬧市區裏,鬧中取靜,而且四周全都是平房,取光透風都非常好。事實上這一片老住宅區有大量法國殖民時期和民國時期的建築物,不管周遭的老住宅怎麽拆怎麽改造,這一片被列為曆史建築保護區域的老住宅區都不會動。
姚遠很喜歡這樣的院子。
原來的主人是個老頭,兒女都已經在香港定居,年事已高了,他聽兒女的話賣掉了這處宅子,去香港一家團聚了。
兩萬塊錢,姚遠深感超值,再過些年頭,有錢也買不到。
“這宅子真不錯。”張援朝打量著,頻頻點頭說,“比北京的四合院好像還要舒服一些,格局也不錯。”
姚遠打開一間用作庫房的房間,裏麵一箱一箱的碼著電子手表,剩下的貨裏有一半都在這裏了。
“南北大宅院還是有區別的,南粵的和蘇浙地區的又不一樣,各有各的風格,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一定是適應當地氣候的。”姚遠指了指裏麵,“你看著拿吧,要多少拿多少,登記冊上填好記錄就行。”
張援朝已經呆住了,“這,這些全都是電子手表?”
“嗯,這隻是一部分。”姚遠笑著說,“所以你不用擔心貨跟不上,放開了去推銷。”
張援朝重重點頭,“我覺得應該挺好賣,我做了個調查問卷,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如果價格在三十到四十塊之間,他們是會買的。”
姚遠驚訝地看著張援朝,“老大,調查問卷你都會?”
“不打無準備之仗,咱們又不是學這個專業的,我在圖書館找了一些相關的書籍研究了一下子。”張援朝笑嗬嗬的說。
姚遠佩服地豎起大拇指,“就憑這個心思,你肯定能發大財。”
那麽多頻臨倒閉的工廠,他們的產品為什麽滯銷,是因為跟不上市場需求了,樣式老舊的老舊,功能自以為是,根本不知道顧客想要什麽,一些產品的定價還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市場正在由賣方主導轉向買方主導。
他們但凡花點心思去做個市場調查做個調查問卷,也不至於死得那麽慘。
比如南華汽水廠。
張援朝是有天賦的,很敏銳的抓住了關鍵問題,並且進行了解決。這對一名學機械的工科生來說,相當的不容易。
“我先拿……三十隻吧。”張援朝說。
姚遠一愣,“老大,你是看不起自己呢還是看不起我?我進一批貨好幾萬隻呢,要是照你這麽個出貨速度,我不是得賠死?”
“那,那一百隻!”張援朝一咬牙,道。
姚遠直接搬了一箱下來,說,“先搬一箱,賣完了再過來拿。照你這樣三五十隻的出,還不夠來回折騰的呢。”
“可是,這麽大一箱子沒地方放啊!”張援朝撓著腦袋,一箱足有五百隻!
西工大也就五千多學生,姚遠按照十人當中有一個人買的比例來算了。
姚遠說,“就放在宿舍裏,多大點事。”
“那好吧,那就拿一箱,賣不完再還給你。”張援朝說。
登記冊登記好,姚遠核對了數量簽上自己的名字,張援朝扛起箱子出去,就要往外走。
姚遠喊住他,“你幹什麽呢?”
“回校啊。”張援朝說。
姚遠指著212吉普車,說,“這麽大一台車子你當看不到啊,搬上車,我送你回校。”
“這車是你的?”張援朝嘴巴都快能塞進去個雞蛋。
姚遠打開車門,“這個院子也是我的,行了老大,你別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我早跟你說了我在做生意,現在總該相信了吧?”
“你小子,不聲不響的都發財了,吉普車都開起來了。”張援朝搖頭晃腦感歎著,把箱子放到後座上,他爬上副駕駛坐好,屁股扭來扭去渾身不自在。
姚遠笑了笑,啟動車子開出去。
“老大,我的事你別跟人說,二哥我也交代過了。”快到校門口的時候,姚遠說。
張援朝道,“明白。對了,那天晚上和曉慧她們宿舍聚餐的時候,你就已經發財了對吧,虧得老子還想著這個月和你共患難。”
“嗯,運氣好做了一筆生意賺了點錢。”姚遠靠邊停車,“你自己回去了,我出去一趟。”
“下午沒課,我下午就開始挨個宿舍推銷。”張援朝說。
姚遠道,“你看著辦,不要有太大壓力。”
放下張援朝後,姚遠掉頭往市中心位置的百貨大廈走。每一座城市都有百貨大廈,有人民路、有解放路、有建設路、有工農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裏,百貨大廈所在的區域,肯定是城市最繁華的地方。
南港市區也不例外,人民大道南12號就是百貨大廈所在,許多人進市裏玩,百貨大廈是必到的一個地方,到市裏不到百貨大廈等於是白來,不買點東西回去等於是沒來過市裏。
足足十六層高的市百貨大廈可不是縣城那幾層百貨大樓能比擬的,這樣的樓房才能稱之為大廈。
不過,現在的百貨大廈已經出現了衰落的跡象了,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街頭巷尾的各種商店首先填補了百貨大廈覆蓋不了的地方,然後憑借著更低的價格以及更好的服務逐步搶奪了百貨大廈產品覆蓋的市場。
原來買點紙筆隻能去三個地方,百貨商店、供銷社、新華書店,現在呢,幾乎每一所學校門前都出現了文具店。
市場經濟浪潮來勢洶洶,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姚遠站在百貨大廈門前,觀察著周遭的環境。這個位置是絕對的市中心,往北僅五百米就是本地區最好的醫院——南港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百貨大廈斜對麵,隔著一個花園,是電信大廈。
而人民大道兩側,百貨大廈半徑1公裏內,有大量的企事業單位,這些單位的幹部職工是這個時代裏最具消費力的群體。而往往這樣的群體,是引領社會消費的主力。
姚遠要開店,百貨大廈是最理想的位置。
拿下了這個區域,就等於輻射了整個雨夏區,而雨夏區是南港市區經濟最好、最繁華的市屬區。
重工業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收益期非常漫長,姚遠早早的就確定了輕重兩條腿走路的總體方針。在“輕”這一塊,能夠快速回籠資金的是貿易。
其實留給他的時間不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本地商品和省城同類產品之間的巨大價差,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省城往本地倒騰輕工業產品,服裝鞋帽、生活類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這三大塊是大頭。
南港地區以重工業為主,絕大部分的輕工產品需要從外地進來,尤其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幾大類。
姚遠要搶在大家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搶占市場。
別看他已經擁有了三家公司,但是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一個能夠擺出麵直麵顧客的店麵。
遠大貿易的第一家店就開在百貨大廈,姚遠勢在必得。
姚遠拎著那個爺爺輩的牛皮軍用公文包徑直來到六樓,這一層樓是辦公室所在。
他直接來到經理辦公室,門是開著的,裏麵辦公桌後麵坐著個中年男子,整端著保溫杯哈著熱氣。
“是朱經理嗎,我是南方實業的姚遠啊,前些日子托農行的高健行長和您聯係過。”姚遠臉上笑著,輕輕敲了敲門,腰板直直的,給人印象是自信大方。
“哦,你就是小姚啊,請進,坐。”朱經理笑著說,不看僧麵看佛麵,高健打過電話,這個麵子他得給。
姚遠拿出大中華先遞過去一支,自己也點了根抽了一口,這才坐下。
朱經理打量著姚遠,說,“小姚你很年輕嘛,聽老高說,你都開廠子了?”
“是有這個打算。”姚遠笑著說,“我們目前主要做貿易的。”
“哦,貿易公司啊。”朱經理微微點頭,道,“小姚啊,我們百貨商店是國營的,進貨渠道是固定的,我這邊恐怕幫不上你忙啊。回頭我請吃飯,叫上老高。”
看樣子想要進百貨商店的廠子不少,朱經理都有條件反射了。他這個話的意思很明確了——能不能行就看吃飯的時候談成怎麽樣了,談成怎麽樣就看你的誠意足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