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44章 物業管理費

字體:16+-

“朱經理你誤會了。”

姚遠笑著說,對麵露不解的朱經理說道,“我是想租咱們百貨大廈的一樓,是這麽檔子事。”

“租門市?”朱經理的確很意外,搖頭說,“這個更不行了,我們的門市自己都不夠用,而且也不可能對外出租的。”

姚遠不緊不慢地說,“我剛才轉了一圈,一樓五個門市的客流情況都挺差,倒是二樓三樓賣服裝這兩層的情況相對好一些。相比之下,一樓五個門市的情況就顯得很差了。”

朱經理皺著眉頭不說話。

實際上個中的苦楚隻有他心裏清楚,他怎麽也想不明白,曾經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百貨商店,怎麽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呢?是因為取消了供給製還是因為產品失去了競爭力?

他的水平還不足以看懂市場化經濟浪潮的全貌。

姚遠說,“現在全國很多地方的百貨商店已經開始搞承包製了,把業務和店麵承包給職工,類似於農村搞的家庭聯產承包製。”

“我們也在搞了,目前來看情況還是不錯的。”朱經理輕鬆地笑道。

實際上情況沒有他說的那麽輕鬆,姚遠是做過調查的。以百貨商店職工那欠打的服務態度,就算是承包了,也幹不過街頭巷尾的小商店。當然,緊缺的大件商品隻有百貨商店有,如冰箱洗衣機電視機三大件。

說到底,還是放不下國營大店的架子,衰敗是早晚的事。

姚遠說,“既然可以對職工進行承包了,那麽對外出租門市也就不存在政策上的問題。職工交房租,我也交房租,而且,我還可以交物業管理費。”

“什麽費?”朱經理眉頭跳了跳,問。

“物業管理費。”姚遠笑著說,“比如我租了一樓五個門市,我就專心做我的生意,其他的比如相關設施的維護啊,門前的清潔啊,還有安保啊,等等這些都由百貨大廈來提供,我出錢購買這些服務,這個就叫物業管理費。這種商場運營方式在香港很普遍。”

朱經理細細一想,摸著下巴說,“也就是說,除了房租和水電費,還能另外收一筆管理費。這個想法不錯。”

姚遠笑著說,“不能光收錢,還能讓商戶心甘情願地出這一筆錢。百貨大廈空置的樓層應該很多吧,其實大可放開了出租,不必限製在商戶這一塊,可以租給需要辦公場所的企業或者個人。這可是一大筆收入。”

思路通財通。

朱經理突然發現,按照姚遠的意思,不但可以用空置的樓層換來一大筆錢,而且光是物業管理費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這對陷入經營困境中的百貨大廈來說好處多多。

至於政策,隻要不是賣,就不會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這個物業管理費是個什麽章程,應該是有一個標準吧?”朱經理問,拿起自己的煙遞過去一根,幫著給姚遠點上。

姚遠拱了拱手,說,“按麵積來,每平米收多少錢,麵積大的多交,麵積小的少交,公平公正。至於標準,這個我不好說,畢竟我是要租用一樓五個門店的,得有一千多個平米吧?”

“一樓門市其實是兩層的,層高都是四米多,兩層加起來足足三千平米。”朱經理笑著說,“沒關係,小姚啊,你但說無妨,我可以答應你,這件事情一旦成了,你的物業管理費我給你免了!”

姚遠搖頭說,“這倒不必,在租賃合同上寫明給我優先續租權就行。其實這個物業管理費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位置不同、營業性質不同,都會影響到標準。”

後世被地產商玩出花來的物業管理費,在此時無疑是個新鮮名詞。後世有一家地產商,光是靠做自己開發樓盤的物業管理,都能做出一家市值1000億港幣的上市企業來。

“我認為,百貨大廈要設立這個物業管理費的話,每平米定在每個月五毛錢是合理的。”

“五毛錢?”朱經理微微倒抽了一口涼氣。

不是低,而是高!

按照這個標準,光是一樓五個門市的每個月的物業管理費就是1500元錢!

百貨大廈有多少商鋪啊!

朱經理想想就激動,而且這個錢可以說幾乎是白收的,因為就算是不收,難道大廈就不維護了嗎?

但是,這麽高的物業管理費,能不能實施下去絕對是個大問題。

“小姚,這樣一來,你三千個平米每個月就要交一千五的物業管理費,你願意?”朱經理眯著眼問。

姚遠笑著說,“大家都願意我當然願意,公平公正嘛。不過,隻要能盡快欠下租賃合同,我可以帶頭交,而且可以一次**一年的物業管理費。”

話說到這個份上,朱經理不會在租不租這個問題上糾結了,他思考的是,姚遠為什麽這麽爽快。

他慢慢皺起眉頭來,說,“服裝這塊是我們百貨商店的大頭,門市可以租給你,但是你不能經營服裝類商品。”

朱經理認為姚遠之所以這麽爽快,應該是想做服裝,一樓位置好,門麵夠大,五個門市臨街連成排,用來做服裝是最合適的。他也知道現在出現了不少賣服裝的個體戶,但尚未對百貨商店形成有威脅性的衝擊。

歸根結底是價格還不夠便宜,因為本地服裝個體戶都是在火車南站那邊進的貨,和百貨商店的相比價格優勢並不大。

姚遠笑著說,“這個條件我可以答應,不經營服裝類商品。”

朱經理更覺得奇怪了,問,“你打算賣什麽?”

姚遠很幹脆地說,“還沒想好。”

他不給朱經理發問的機會了,從包裏拿出合同來,說,“朱經理,合同我提前擬好了,房租這一塊和物業管理費這一塊是空的,您要是覺得沒問題,咱們就按照剛才談的填上去。”

朱經理明白,對方是有備而來的,但是他無法抗拒姚遠,因為他無法抗拒憑空多出來的一筆物業管理費!

他很爽快地簽了字用了章,叫來財務現場收了一年的物業管理費和第一月房租,然後就直接拉著姚遠就製定物業管理費這事詳細聊了起來。

這個時候,姚遠才詳詳細細地講了一遍。

都是人精,不見兔子不撒鷹。

姚遠為什麽主動把物業管理費這個東西告訴朱經理,難道錢多沒地花嗎,還是說為了交換一個租賃權?

為了租賃權這個原因是存在的,百貨大廈畢竟是國營的,除了自己的職工,外麵的人想要租是很難的,想承包更是難上加難。

另一個原因則是,姚遠要讓百貨大廈裏的大商戶成本上漲。

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沒人知道。

敲定了百貨大廈一樓臨街五個門市之後,姚遠當天拿到鑰匙完成交割,仔細看了下裏麵的布局之後,腦子裏形成了裝修規劃圖,心裏已經有了清晰的規劃。

他沒有開車,而是步行五百多米來到了附屬醫院。

蘇清明的兒子從人民醫院轉到了附屬醫院,這邊做手術的把握更大一些。今天上午是做手術的日子,當醫生說手術很成功時,蘇清明夫婦喜極而泣。

“幫咱們存了醫療費的好心人也不知道是誰,真得好好感謝人家,如果不是他,咱們兒子做不起這個手術,我對不起兒子。”蘇清明感慨著說。

學校的捐款杯水車薪,他兒子患的病症很罕見,需要用許多進口藥,全程下來至少要五萬多塊!

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後,蘇清明夫婦就崩潰了,五萬多塊啊,這筆錢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學校捐款數千元,僅僅能為此日常的治療。

直到那一天人民醫院通知他們,有人往他兒子賬戶裏存了六萬塊錢,絕望之中的夫婦二人在醫生的建議下轉到了附屬醫院,請到了權威專家進行手術。

蘇清明的老婆孫琴雖是一介村婦,但卻是個很懂事理為人處事很得體的人,同時有農村婦女的精明。

孫琴說,“你好好想想會是誰,有能力拿出六萬塊錢的朋友同事,有嗎?”

“那不可能有,別說六萬,六百塊都沒有。”蘇清明想都沒想搖頭說。

孫琴歎了口氣,道,“老天爺看我娃可憐,派了天神下凡間。”

“別說這些沒用的。老天爺真要是有用,就不會讓我兒子得這樣的病!”蘇清明怨氣十足地說。

孫琴想反駁,但又覺得丈夫說的有道理。

“清明哥,嫂子。”姚遠大步走進來,兩手都提著東西。

蘇清明一愣,“小姚?”

“嫂子好。”姚遠又向孫琴點了點頭,問蘇清明,“孩子怎麽樣了,手術還順利嗎?”

蘇清明連忙接過姚遠遞過來的禮品,都是很貴的水果和營養品,他忙說,“你買這麽多東西幹什麽,很貴吧?你能來我就高興了,還買這麽多東西。”

“我問過詹教授,再過三天孩子就能正常飲食了,這些東西對恢複身體有幫助。”姚遠說。

蘇清明感動不已,“小姚,有心了有心了,坐,你坐。”

孫琴卻是注意到了姚遠話裏的關鍵詞,問,“小姚,你認識詹教授?”

主刀醫生正是詹教授。

姚遠笑著說,“他不認識我,我認識他啊,詹教授是省內著名的醫學專家。我母親以前找他看過病。”

“原來是這樣。”蘇清明夫婦恍然大悟。

姚遠開門見山地說,“清明大哥,嫂子,今天過來有個事和你們商量。我在外麵辦了個貿易公司,我想請嫂子過來當業務員。公司初創,工資呢隻能開到三百塊一個月,但是有提成。”

“你?”蘇清明詫異不已。

姚遠笑道,“不用這麽看著我吧清明大哥,我像開不起公司的人嗎?”

蘇清明麵露尷尬之色,不知如何接話。

姚遠說,“嫂子,你考慮考慮。”

蘇清明詫異於姚遠開了公司,而孫琴聽到的卻是每個月三百元錢的工資,這對自己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雪中送炭。

“小姚,我沒做過生意,我怕做不好。業務員是什麽?”孫琴猶豫著說。

姚遠說,“想辦法把東西賣給顧客,你可以理解為上門銷售的售貨員。嫂子,行不行試過才知道對不對。”

孫琴動心了,她根本不懂提成是什麽意思,隻知道這份工作的工資是三百塊錢。

她向蘇清明投過去詢問的目光,蘇清明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姚遠說,“等孩子出院了,清明大哥你聯係我,我馬上給嫂子安排工作。”

他非要找孫琴,是因為這個農村出身的婦女,十多年後將會成為本地有名的超市老板。她的商業嗅覺非常靈敏,又有農村人的精明,善於揣測人心,天生就是做營銷的好手。

此時的孫琴還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婦女,蘇清明分到了房子之後,她才從鄉下過來的。但是很快,孫琴就會爆發出她的天賦。

這樣的人才,輕易不能放過,正如姚遠不會放棄超市這一塊蛋糕一樣。

從病房裏出來,姚遠去了一趟詹教授那裏問了孩子的情況,得到的答複很樂觀。

他往醫院外走,經過婦科,無意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咦,她這是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