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作品大全集(全15部共144冊)

回憶點點滴滴——憶念黃易老師

字體:16+-

台灣版責任編輯 委任編輯 秋秋

初識黃易老師,是在上個世紀末,他的大作《覆雨翻雲》於台灣出版的時候,當時我亦任職於同一出版社。剛接觸時大家都還不熟悉,隻覺得這位“來自香港的中年作家”有股特別的氣勢,仿佛自帶氣場似的,雖然客氣有禮,但表情嚴肅,令人生出某種看到大人物的感覺。

未幾,黃易老師的作品便以燎原之勢,席卷了台灣,但這時與他聯係接觸得多了,反倒覺得平易親切起來,也認識了黃夫人,她的普通話要比老師好得多,也與我們投緣,每次碰麵或通話,總會關心問候閑聊近況,就像一位住在遠方的大姊一樣,漸漸建立起情誼。

也因此在往後幾年工作異動裏,每次老師應邀到台灣出席活動或私人行程,定會撥空與我們聚會敘舊。而每當聚餐時,平時給人感覺態度嚴謹的老師,常會做些讓席間氣氛更活潑的事兒,例如用牙簽玩起移動解謎遊戲,或用不標準的普通話,說一些笑話趣事,夫人則會充當實時翻譯,夫妻倆配合無間,氣氛更是熱絡逗趣。他們伉儷倆總是形影不離,老師作風看似有些大男人,實則處處顯露出對夫人的仰賴與寵愛,羨煞旁人。

黃老師非常樸實,襯衫加休閑褲是他習慣穿著,身上看不到任何名牌,因為他覺得穿戴著名牌感覺像被標注一樣,渾身不舒服。初時幾次來台對於媒體給他的“尊稱”頗不以為然,我們幾個較親近的友人亦有不知如何稱呼他的困擾,記得有一次在飯店裏與他碰麵,我順口稱了聲老師,他頗不高興地鬧著脾氣大呼:“我不是什麽大師,也不是什麽老師。”我愣了一下,問道:“那要怎稱呼?”他隻說:“我就是黃易,就叫我黃易。”當時我直瞪著他不知該說什麽才好。但當然我們還是不敢直呼其名,後來大家依然習慣稱他老師,他無力去更正每個人,隻好無奈接受,其平易的真性情可見一斑。

黃老師平常與我們話不多,也許是因普通話說得不順,怕詞不達意的關係,但興致來時可以與你談論到政治、經濟、社會等狀況,有時也會推薦他覺得值得閱讀的書給你,雖然他長期隱居靜地,卻仍廣泛地吸收各方麵最新的信息,見識之廣闊,見解之洞澈,實在令人佩服。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黃老師,又會覺得他仍懷著少年心性,比如在未了解老師前,我也和一般讀者一樣,以為一位能夠按時出書、字數不少、絕不拖稿的作家,花在寫作上的時間會很長、很辛苦,其實老師平常很多時間都在打電玩,他說花在寫稿的時間僅占一小部分而已,一點也不辛苦。有時稿子有問題須請教時,他會因忙著玩電玩而沒時間思考,常告訴我說他現在腦袋無法裝載這些事,耍賴地請我先處理,讓人哭笑不得。還有一次用完餐後要順便散步回飯店,剛好下起雨來,我忙拿出雨傘給他遮雨,老師叼著一根煙,豪放之情忽起,誇張地比著手勢說:“我就是大俠龍鷹,你有看過武功高強的大俠怕淋雨的嗎?”當時讓我笑得差點跌倒地上。更不由感歎,即使享有盛名多年,黃老師心底仍保有著那顆想破關、想當大俠的赤子之心。

黃易老師夫妻倆都非常喜愛台灣,老師尤其中意台灣小吃,牛肉麵、鹵肉飯、擔仔麵、麻油雞麵線、大腸蚵仔麵線,甚至很苦的苦茶,都吃得讚不絕口,特別是對初次來台嚐到的牛肉麵味道念念不忘,幾次來台尋找那令他懷念的滋味而不得,令人失望。老師對潛水極為熱愛,每年均會安排兩三趟出國潛水,他認為每當潛入海中,就像脫離平常世界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界域,十分迷人;上回到台灣綠島潛水度假後,對綠島風光與海中景色十分讚賞,原本已托我定好了今年初夏再次造訪的行程,誰知卻天人永隔,徒留遺憾……

我曾三次造訪黃易老師伉儷隱世獨立於大嶼山的家,四周幽靜,家中布置雅致簡潔,最令我難忘的,是他工作的書房。用來寫作的小書桌,顯然已經有不少年歲,就算折了桌腳,仍是鍾愛地用著,在那老桌麵上,創造出一個個精彩的人物與翻動武俠世界的巨構。還有落著“不負此生”朱印,年輕時的畫作,牽係著他對國畫的衷情,再思及他對妻子的疼惜,對恩師的眷戀,對友誼的真摯,都表明他熱愛這趟人生,他珍惜人世上的一切緣分。我何其有幸,能與老師在此生有這份難得的情誼。

猶記當時答應老師接《盛唐三部曲》的稿子時,心裏其實是很忐忑的,但透過校稿的往來,漸漸能理解老師的理念與情懷,每次都很期待老師改回來的稿子,讓我知道他的想法,似是透過這樣的交流,不須其他的言語就能彼此懂得。黃老師曾說過,《盛唐三部曲》是一部架構非常龐大、複雜的武俠小說,於當世尚未看過如此多人物的一部作品,連他自己都沒想過會這樣。我問他在寫作時,難道不會先想好大概架構跟情節嗎?他說他寫作從來不曾規劃過,隻要坐在他那張小書桌前,提起筆來,自然而然就寫出來,所以別問他後麵劇情如何,因為連他自己都不曉得。這份能耐與天分實令人驚歎!

在這部最後的作品中,我從各個人物裏看到老師的部分性格,俠義、多情、念舊、提攜後進的特性,完全映現在我接觸的黃老師身上,尤其對台勒虛雲這人物的性格很有感觸,他能睿智地看通、看透事物的本質,往往顯現老師的想法與胸襟,其中與龍鷹的一段對話,正能代表我,甚至老師的讀者們對老師破空而去後的心情:

“心以外的世界,常處於日益加劇的解體裏,不住地被新的人事取而代之,忽然間,我們熟悉的東西,變得過時,或遭到無情地摧毀和破壞,一去不返。但是,唯有我們的心,可以將過去和現在聯係在一起,就像從未改變過……你認為她離開了,她便是離開了,但如果你認為她仍在你身旁,你將覺得她永遠和你在一起……”

黃易老師永遠都在我以及所有愛過老師作品的讀者們的生命中,占了一個位置,永遠不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