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兄難弟

字體:16+-

事實證明他們倆的預感很準,他們進去之後李世民就黑著臉,而且也不賜座什麽的。

李世民看著李恪和殷元道:“你們倆,真是一對好兄弟,講義氣呀!上次你們倆大人的事情,朕實在是懶得說你們,畢竟被打的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二人很忐忑,覺得很可能李世民要秋後算賬。

李恪道:“此事由兒臣而起,懷素是被兒臣所累……。”

李世民打斷他道:“你別說了,朕不信。”

李恪也沒辦法,就算自己想把罪責攬下來,人家也不相信啊!

李世民拿起望遠鏡道:“蜀王,你看這是什麽?”

李恪抬頭看了一眼道:“此乃望遠鏡,但是千裏眼這個名字更為貼切。”

李世民就想知道他見過沒有,結果他倒是說得很誠實。

李世民突然拿起和茶杯,想了想又放下來道:“那你們倆解釋解釋,既然這件東西事關軍國大事,為什麽小兒都能互贈了,朕還是不知道啊?”

殷元立刻明白過來,張口就道:“臣還在實驗階段,無法大量裝配軍隊,所以不敢獻給陛下。不過臣相信,很快就能夠大量製造了,臣準備那時候再給陛下一個驚喜。”

李世民冷笑道:“你還是別準備了,不然朕又從誰那裏知道個稀奇東西,又跟你有關的話,又得厚著臉皮要了。”

李恪道:“父皇,懷素所言不假,那琉璃已經不再燒了,這件東西的確無法大量生產了。”

李世民歎道:“你真笨,你看看人家殷懷素,明知自己在劫難逃,除了不認錯找借口之外,就沒有咬出別人的錯來,難道你說的他能想不到嗎?”

殷元的確能想到,但是他絕不會說出來,因為李世民都這麽生氣了,這時候還挑他的錯,那不是活的不耐煩了麽!

殷元為李恪的智商感到著急。

李世民道:“聽說你們倆好,朕現在相信了,都敢互相包庇了。今天我就讓你們互相包庇個夠,說一說,你們到底還有多少事瞞著朕?”

殷元和李恪感到很是無奈,這瞞著李世民的事可就多了,真要一一托出麽。

見二人不說話,李世民道:“蜀王,你做個表率吧!”

李恪想了很久道:“上次工部建橋的時候,兒臣寸功未見,白白受人稱頌,實在是沽名釣譽,愚不可及。”

李世民道:“這個不算,這事朕知道,而且也不是什麽大事。”轉而向殷元道:“蜀王有點拘束,要不你先來?”

殷元愣了一下道:“臣在左武衛的時候,經常點卯後回家,實在是玩忽職守,罪該削官。”

李世民冷笑道:“你什麽德行朕一清二楚,不用宣揚,說點朕不知道的。比如,你們還欺負了誰,或者是你們有做過什麽新鮮的事情,比如有千裏眼,還有沒有順風耳什麽的?”

殷元和李恪麵麵相覷,欺負人的事他們倆覺得自己沒經常幹,欺負李泰那事,隻能算是被動防守,不是主動進攻。

殷元小心翼翼道:“這個順風耳,實在是微臣學識有限,它造不出來,不過微臣以革新為畢生之宏願,說不定哪天就成了,那時候一定第一個來向陛下報喜。”

李世民道:“那你就說點已經實現的,未實現的就先別說了。”

殷元道:“臣曾為孫思邈道長造一物,可放大微小之物數百倍,以後再圖革新,可察時間微末,或可助醫理之研究。此物與千裏眼異曲同工,目前卻並無甚大用,隻是圖個新奇。”

李世民道:“那就是小兕子搬不動的那件吧,怎麽聽說,那還是你妹妹的玩具呀!”

殷元無奈,不敢說話,看了看李恪。

李恪道:“兒臣沒什麽好說的,隻是曾在殷家見了一種犁,翻地省力又快,實乃利民之器。”

李世民聽著是個萬物就罷了,聽著是個利民之器,那心裏就算是白抓撓肝,十分的不爽,瞪著李恪道:“你看見了,為什麽不說。你是天下人的蜀王,你父皇是天下人的君父,怎麽能跟某些自私自利的家夥相比。”

殷元臉皮頗厚,就像是這件事跟自己沒關係,某些人也不是自己似的。既然李恪這麽不客氣,那殷元也沒必要再客氣了。

殷元道:“陛下息怒,蜀王殿下憂思國計,為大唐千千萬萬黎民之口腹謀,現下與微臣合計。遣人前往海濱,尋訪海中之物,提取增鮮之物,到時候大唐百姓,便能烹飪出更美味的食物,孩子長得更壯,大唐未來可期。”

李世民長歎一口氣,指著李恪道:“逆子,你是不是缺錢花,想跟著某些利欲熏心之徒,掙一些錢花。”

李恪吃了一驚,趕緊道:“孩兒掙了錢,一定會用以擴充內庫,為父皇減輕壓力,為萬民減輕賦稅計。另外,懷素家中累酒無數,複蒸數道,是為酒中精華。可消百菌之害,孫道長嚐試之傷患處,果有奇效。孩兒雖愚鈍,但曆來沙場傷患者眾,常有流膿以致不治者,或可由此挽救。”

李世民看著殷元道:“你們家的酒是怎麽來的,糧食多得吃不完,還沒地方囤麽。如此耗費巨大,見了神效,何不報效國家,你家留著打仗麽,朕怕你沒兵器吧!”

殷元臉不紅心不跳道:“既然是國事,一家之財資之,名不正言不順啊!”

李世民冷笑道:“你是想讓朝廷買下來吧,可是你覺得名不正言不順,送給朕來,朕不怕呀!”

殷元本就沒多少酒精,最多的還是酒。雖然有工藝,隨時可以繼續生產,但是他沒真就不舍得白送,那可都是錢啊!

李世民提醒二人道:“繼續,你們倆不用停。”

殷元道:“要說起蜀王,那真的是熊懷天下,他不辭勞苦,夜以繼日的奔波,終於,他將我大唐所產上百種貨物來源、流通渠道。他這是要致力於從產地到買賣的整條線路整治,使流通更暢、農人更能獲利的大事業。但是他有沒有先一步組建商隊,打通流通中的阻塞,微臣就不知道了。”

李世民繼續瞪著李恪道:“要是公事,你得上報朝廷吧,你這是想當天底下最富有的王爺呀,誌向不小!”

李恪道:“回父皇,就算是公事,兒臣也不能空口說白話,在上報父皇之前總是要查清楚,有個章法才行。兒臣本已富貴,並不想再積財貨,所以某人的陷害,兒臣決計是不認的。”

殷元道:“蜀王所說某人,莫非是微臣?”

李世民覺得二人大有一言不合就互相詆毀的趨勢,心中大喜,添油加醋道:“鄖國公一心為公,你有錯他本就該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