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
崔民幹這輩子做過最後悔的事情可能就是彈劾殷元了,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把一個斯文人逼瘋的。殷元,他明顯是有這個能耐的人。
李世民覺得場麵很可能會失控,雖然他也暗爽了一下,但是還是認為殷元在胡攪蠻纏,於是道:“請你們二位不要再講這些無關的事情,說緊要的就是了。”
殷元點了點頭道:“崔侍郎,我殷元禍亂朝綱從何說起,是讓大家無所適從了麽,這天子的恩德,難道還不好受嗎?”
崔民幹道:“朝堂不是做生意的地方,朝廷的工部也不是。”
殷元道:“工部的職責之內,在下做的有錯嗎?錢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有錯麽?你說我是用非常手段為百姓修橋補路重要,還是屍位素餐,坐在那裏不要犯錯重要。我僅僅做了這件事你就說我禍亂朝綱,至此大唐振興之際,你叫大唐官員人人僅以潔身自好,置天下百姓於不顧麽。我想請問,做官是為百姓重要還是區區薄名重要,你到底是為了百姓、君王做官,還是為了你的名聲,或者是你那世代宦海的家傳?”
崔民幹道:“就算是說得再好聽,你將朝廷的工部變成市場,就是你的不對。”
殷元道:“工部買東西了沒有,那是募捐,肯為朝廷出力,朝廷給予獎勵怎麽了?崔家和崔家的部曲,不知道捐了多少,為朝廷分了多少憂啊?”
崔民幹道:“國庫之財來自於賦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既然是國事,就不該行商賈之事。長此以往下去,天下人皆逐利,豈是長治久安之道。”
殷元冷笑道:“別人逐利不利於天下長治久安,你家逐利就沒事了。崔侍郎,你不用自欺欺人,崔家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士族,這其中財富如何積累,誰都能猜想得出來。你說不利於長治久安,你崔家怎麽還傳了這麽多代呀?”
崔民幹道:“我崔氏世世代代為忠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略有浮彩,那也是應得的。”
殷元道:“蜀王殿下,勞煩您把崔氏在長安的幾處產業,都給我好好的念念。讓大家都聽一聽,這天底下口口聲聲不讓別人趨利的人麵對利益,是個什麽樣子?”
李恪走出來道:“博陵崔氏在長安的產業,最大的在一個崔氏的旁支子弟手中,在族中並不顯貴。但是此人手中有二十幾家鋪子,都在東西兩市最繁華的地方,都是絲綢的生意,不涉及其他。”
說到這裏,李恪頓了頓道:“不是因為他們家隻有絲綢生意,隻是家業太大,所以分門別類,分派人員管理。長安城中有十家金銀玉器的店鋪都和崔家有關,但是其中沒有一個人向外界透露自己和崔氏有關。還有,長安城的糧商之中,也有崔氏的生意。僅崔氏在長安,就能夠每年賺取數十萬貫錢財。人家說殷懷素愛財,家累千金。但是如果他現在隻靠食舍那樣日進鬥金的生意,三輩子,都掙不到崔氏一年的進項。”
崔民幹冷汗直冒,從來沒有人會將這種事情查的一清二楚而且在朝堂上念出來。李恪明明是早有準備,不然他不可能信口胡謅的如此真實。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今天的行為,替自己和家族惹來了一個麻煩。這麻煩的來源,是一個當朝如日中天的能臣,和一個王爺,甚至還可能連李世民都已經得罪了。
殷元看著崔民幹道:“我最看不慣的就是自己吃飽了飯跟別人講道理,說是掙錢吃飯是庸俗的事情,應該念幾句之乎者也的人。這樣的人,誤國啊!”
殷元一句誤國,為崔民幹打上了標簽。就算是他本來沒有這麽不堪,殷元也會覺得他很活該,誰讓他非得要惹自己不成。
李世民生了氣,大聲道:“行了,此事不必再議了。”
這件事要是再議論下去,李恪能把所有世家那點事全部抖出來。這就是李恪花了很長時間查出來的結果,結果他自己和殷元同樣是大吃一驚。原來,大唐的平靜之下,居然藏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
殷元和李恪兩個人很慶幸今天沒有被李世民留下,高高興興的出了宮。
李恪道:“懷素,今天在大殿上,你可是一點都不給崔侍郎留麵子啊!你要是把人家逼急了,那也是要拔刀見紅的。”
殷元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道:“我要是怕他們,我就是太慫了。不找麻煩,我也不能怕事。”
李恪笑道:“可是你們殷家和也不差,和崔家有姻親,你對崔家這麽不客氣,就不考慮令堂會不會生氣呀!”
殷元無奈道:“這事就先不提了,先自己舒服了再說吧!”
李恪道:“我看父皇的態度,好像要放過我們倆了,這些天,他也沒逼我們倆幹點什麽呀!”
殷元道:“聽過暴風雨前的寧靜嗎,我看現在就是。”
李恪一愣道:“這件事,還能鬧出什麽動靜來?”
殷元搖頭道:“不好說,弄不好我們馬上就要為大唐奉獻自己的青春了。最近工部那邊按部就班,我得先給自己找點事情做,才不會屁股沒坐熱就挪窩。”
李恪點頭道:“挪挪窩也好,說不定我們能夠離開長安,去往天下風物佳處,那可真是敞懷。”
殷元笑道:“那種事情你不能保持期待,萬一要是被耽誤了,到時候你就是失望了。你要是不抱希望,到時候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工部的杜嶺最近很忙,這就造成了殷元並不是很忙,殷元隻負責出方案,具體的事情他去做,這是最平常的事情。但是突然之間,殷元居然親自來了,雖然沒有插手,但是總是在一旁來來回回,就像是來檢查的一樣。
杜嶺有點鬱悶,向殷元道:“鄖國公,在下可有什麽錯處或者是疏漏,為什麽您今天親自來了?”
殷元道:“你沒什麽錯處,可是本官最近又被人彈劾了,要是不兢兢業業一點,到時候說不定還會被再彈劾一次。”
杜嶺驚奇道:“誰在彈劾您,難道他就不知道工部的事情辦起來有多難麽,要不是您來了,工部今年怎麽可能會有這麽多的事情辦的如此順利!”
殷元道:“你要是把每個人放到工部來做幾天,他也就明白了,但是他沒來過,所以自然就有些不明白。不過我這人大度,誰要是想彈劾我,那就讓他彈劾吧!反正事情我們照做,而且絕不因噎廢食。”
杜嶺點了點頭道:“有鄖國公這句話在,下官也就能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