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二百零七章 山水壁畫

字體:16+-

閻立本有點沒辦法,跑這種事就不用提了。畢竟殷元可是將軍,他是個書生,而且還發福。

進了芳草園之後,殷元帶著閻立本進入了琉璃溫棚之中。此刻溫棚之中氣溫溫和,鬱鬱蔥蔥,裏麵的木架上麵擺滿了泥土,一格一格的種了很多不同的蔬菜。

芳桃很安靜的站在一邊,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看到殷元帶人進來,走到旁邊站好,一言不發。

殷元看了看芳桃,向閻立本道:“這是我妻,芳桃。”

閻立本似乎眼裏隻有琉璃,點了點頭之後,順著一旁的梯子爬了上去,摸著屋頂的琉璃,心裏說不清的喜歡。

殷元覺得喜歡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像外麵的牆皮一樣扣下來一塊帶走。於是叫道:“閻少匠,手下留情,可別扣下來一塊帶走啊!”

閻立本自然是不敢,畢竟琉璃價值不菲,又不是外麵的牆皮子可以隨便扒。

閻立本道:“請鄖國公放心,我知道這琉璃不能扒。”

殷元看了看芳桃,最近她好像越來越冷淡,有些疏離了殷元的意思。而且她最近做了很多事情,去莊園上打理了一些雜事,而且還每日必定去食舍看看生意,認識的人也漸漸多了。這也許是一件好事,但是殷元很不樂意。

人都是自私的,殷元喜歡讓芳桃時時刻刻能在自己身邊,溫情似水。但是芳桃漸漸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溫情似水似乎永遠都留不住人。

殷元的朋友,很少有閻立本這樣的呆子。他果然是對殷元建造的園子很感興趣,以至於他到處都會看看,摸摸。嚇得殷元根本就不敢和閻立本遠離,一定要很緊他,保護自己的房子。

閻立本從中午看到了傍晚,拿起畫筆,直愣愣的衝到芳草園外麵的牆壁旁邊,開始在牆上作畫。

青山環繞,茅屋幾座,屋前四時果蔬,透過窗戶,裏麵是梳妝台。整幅畫大部分都是青山和草木,隻見茅屋而不見人。

閻立本作畫很快,但是他並沒有搪塞。畫完之後,拿著畫筆麵對牆壁道:“四時廣廈本是不相配的,鄖國公立廣廈於此,心卻遠在青山外。不知這樣的畫,您可能夠滿意?”

殷元自認為奢靡成性,而且風流紈絝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但是沒想到對方居然會對自己產生這樣的誤會。

古人總是以為做大事的人都應該像是大禹那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人,或者是霍去病那樣“匈奴不滅,無以為家”的人。所以,如果殷元是一個想做大事的人,就應該不去摻和家裏的俗事甚至是無聊的兒女情長。但是,殷元的確和別人不一樣,他願意照顧自己的家人,為家人做一些事情。

殷元吟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閻少匠畫藝非凡,但是聽說喜歡畫人像,山水恐怕是不多見啊!我想,這一定是傳世的佳作,千百年後,我這園子隻怕也是後人瞻仰的地方。”

閻立本繼續完善他的畫作,這是一件很耗時的事情,而且並不像看起來那麽簡單。一幅畫作的細節處理,是一件很考驗耐心。

殷元陪著閻立本完成了他的畫作,然後讓人在牆頭搭建了很長的一段簷用來防水。就算是畫在牆壁上,那也是閻立本的畫,是藝術,就應該尊重。

閻立本沒想到殷元居然也如此重視自己的畫作,看來殷元也是個不俗的人。在將作監做事,往後自己可不能再輕視殷元的存在了。也許很多時候還有很多事情自己應該問一問殷元,不為殷元有多厲害的專業知識,而是因為,殷元尊重別人的專業,即使他並不是很懂。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專業的知識是被人看不起的,能夠靠偏門功成名就的人少之又少。畫,是博人一笑的東西,自來就沒什麽大用,可是人總是不會在餓著肚子的時候去選擇精神上的享受。建築,是為人提供遮蔽的,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能夠稱得上偉大呢!

閻立本在殷元家裏用過了第一餐飯,他敢保證那是自己吃過最好吃的一頓飯,而且是從來沒見過的一頓飯。這頓飯吃完之後,他很堅信自己居然是一個很容易被美食**的吃貨,隻是以前沒有發現罷了。

被人算計了一次,殷元發現自己所樹的敵人雖然動手還沒有不講原則,但是冷不丁的冒出來一次,殷元也會疲於應付的。

殷元本來想建個琉璃工坊,但是考慮到上次的動靜都不小了,再要是來一次,可就有點太鬧騰了。當然,李世民可能可以讓他接著鬧騰,可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未必能夠忍得了。總是不能鬧出太大的動靜,才能平穩的度過。

工部積累了財富,但是殷元還沒有出手,那這錢就不會動。李世民決心要讓殷元去扶持通商,而且不願意別人去動這筆錢。所以,盡管有很多人都想動用這筆錢,可是都被李世民一口回絕了。

將作監人物準備充足了,都是一些小官吏,根本沒有任何有深厚背景的人。當然了,也有人知道殷元做這件事很可能又是一件大大的立功的事情。所以,自然有很多人想使些手段,使自己家的孩子能夠立功露臉。可是殷元硬是一個都沒答應,他必須保持接下來將作監有一群真的能夠做一些事情的人。這樣,自己才能放心將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徹徹底底的交給他們。

殷元先是命令工部的人去推廣曲轅犁了,後代的犁比大唐的犁要好用一些,對於大唐的農耕來說是一件大事。這件事如果做得好,那自然能夠加官進爵。殷元按理說留在工部已經不是什麽迫切的事情了,但是李世民硬是讓他保留了郎中的職位。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這功勞既然是殷元的,他就不會給別人機會去領受平白得來的功勞。

心願算不上是個機械的天才,但是他從事過職業的特殊性讓他對軍械有一種特有的了解。在戰場上士兵需要什麽他知道,所以改良軍械的事情,他還是有很多想法的。

嚴控火藥配方幾乎是不用想的事情,因為一旦傳出去,李世民絕對不幹。而且殷元也不想太早的讓火藥變成天下人殺戮的利器,那樣他會有一種負罪感。殷元這樣的想法有時候讓他自己都覺得惡心,實在是太聖母了。

科技的進步的確會帶來更多更可怕的殺人武器,可這從來都不能成為科技進步的腳步。你不做的事情,後人也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