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又一場流血事件
李麗貞擦幹了淚水道:“小兕子也惦記著你呢,她讓我給你帶了吃的東西,說是最好吃的東西,其實都是她最喜歡的。”
殷元歎息道:“殷元此生有這麽多人惦念,也不枉這一場人世間的旅途了。”
蘭陵公主很快被宮裏的人催促回宮去了,離開的時候還是淚眼蒙蒙,讓殷元心裏又有些過意不去了。
朝堂上的巨浪仍然在持續,李世民和魏征、孫伏伽三人似乎已經摸到了方向,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似乎隱隱有諸位皇室宗親的痕跡。但是其中世家之輩依然不少,還有很多純屬牆頭草。
李世民算是看明白了,世態真夠炎涼的。這個時候,他發現那房玄齡被自己嗬責了一頓回家去了,但還是豁出命來上書,請求重新查辦。
房玄齡在貞觀十年被貶,並非他人生中唯一一次,不過危機很快就過去了,幫助他的人是長孫皇後。但是現在有了殷元的事情,沒想到李世民剛剛把房玄齡趕回去,房玄齡這就出現了。
魏征察覺到了什麽,於是道:“殷懷素對玄齡來說,是個有孝心的晚輩。”
李世民道:“玄成,朕有那麽糊塗嘛!朕當然知道,殷懷素這個人對長輩很是恭敬。他這個人和別人交往,是很有一套的,推心置腹之下,就算是朝中的老狐狸,也沒辦法不感動。可要說他結黨營私,那就是笑話,畢竟他從來沒有在公事上和任何人勾結。”
魏征和孫伏伽很頭疼,因為皇室宗親的出現讓李世民為難了,所以他們也為難了。殷元不能死,但是這個時候誰也沒有一個折中的辦法。
也許,李承乾和李泰隻是害怕殷元扶持李恪,可是這李祐就有點過分了。李世民對自己的兒子下不了刀,可對於精明能幹的臣子,他也不想下刀。
終於,在殷元入獄三天之後,蜀王李恪再一次入宮了,而且是一個人入宮。他今天,要讓李世民做一個決斷,但是不能讓別人知道。
李恪將張春橋搜集的證據送到了李世民麵前,李世民看了很久,放下來之後道:“消息可靠嗎?”
李恪反問道:“父皇敢去查嗎?”
根本就不用查,張春橋查的很詳細。隻要派人去查,李祐就完了。
李恪道:“從去年開始,他就對懷素有很多的仇恨,都不知道從何而來。那年懷素被人陷害入獄的時候,有一群來曆不明的人,到最後都沒有查出來,可是誰都查不到的人,誰又能知道他們會出現在堂堂的齊王府上呢!”
李世民握緊了拳頭道:“真是個逆子,皇家的臉都讓他給丟盡了。”
李恪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兒臣一直認為這是個笑話。但是一位朝廷忠良的分量,應該也夠了吧!”
李世民皺緊了眉頭道:“這件事殷懷素知道嗎?”
李恪道:“他如果不知道,怎麽會鑽進監獄裏麵去呢!他讓人去查這件事,但是證據隻到了兒臣手裏,沒有告訴任何人。查這件事的人是墨家的一位朋友,乃長安俠少,有殷懷素約束,自然密不透風。”
李世民看著李恪道:“你不相信朕,你認為朕會偏袒齊王,你還在指示朕殺人滅口?”
李恪跪倒在地上道:“兒臣不敢,隻是齊王年幼,或可饒恕。但是您的臣子我的朋友殷懷素,會死的。以後大唐,就不會有殷懷素了。”
說到這裏,李恪突然笑道:“永遠不知道他為什麽總是會有很多的想法,去掙錢,去做飯。還會去做個千裏眼,還會做個火藥出來,說是能把城牆炸飛。兒臣交了這個朋友,想看著他成為大唐的柱石。甚至覺得,大唐會因為他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國家。他告訴我,人要敢想,這樣才會有目標去實現。兒臣,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李世民看著李恪道:“你覺得殷懷素會死,那是因為你輕看了你的父親。朕不怪你,因為你總是覺得我們的家是一個無情的、冷冰冰的家。可是你錯了,你看看麗貞,她去也探殷懷素了,小兕子哭著鬧著要朕放了懷素,皇後告訴朕,朕不能做一個昏君。孩子,人是會記住別人的好的。那個人,隻要你推心置腹,他就永遠不會背叛。”
李恪苦笑道:“懷素最懂得人情世故,很多我不懂的事情他都能夠告訴我。他,真的是良師益友。”
李世民道:“你先回去吧,容朕做個決斷。但是朕可以告訴你,殷懷素什麽事都不會有,朕要決斷的是,怎麽處理齊王。”
李世民不好對自己的兒子動刀,雖然他犯了法,但是隻要事情還能夠控製,那就還能夠留的下。自古以來皇家子弟被殺,大都是因為和謀反有關,犯法的事情沒有人少做過,但真正因為犯法被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殷元因為李世民的猶豫,在監獄裏隻能繼續待著了。那孫伏伽出了個餿主意,就用李姝來證明殷元當日沒有離開過李家。但是好歹人家姑娘沒嫁人,就變成了二人在李家客房裏,徹夜討論詩書。雖然地點換了,但是李姝以後再嫁人,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麽可能的。畢竟長安並不大,這點事很快就能傳遍了。
這點證據一出來,殷元也就脫罪了,畢竟是李姝作證,孫伏伽就對那個闖宮的女子進行了審訊。可是沒想到還是橫生波折,那女子被審訊了一遍之後,居然死在了監獄裏。
李世民憤怒之下,下令逮捕李祐,命令魏征和孫伏伽、李道宗立刻進行了審訊。孫伏伽辦事足夠狠,齊王府的很多人都用了刑,最後拿到了所有的口供。齊王李祐最後認罪了,但是他的嘴臉並不好看,他覺得自己是天子的兒子,一定不會有什麽事情。
結果就是,齊王李祐府上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被殺了,然後李祐也被貶為庶民,囚禁在府中。長安又一次血流成河,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沒錯,是庶民有沒有罪,都和王子同罪。
這件震驚大唐的案子終於結束了,殷元出獄的時候,門外站滿了人,有很多他的朋友故交,甚至很多百姓。
孫伏伽和李道宗站在一起,看著這一幕道:“王爺,你我為人臣子,渴望的不就是這一幕麽,沒想到,這小子輕易就做到了。”
李道宗看了看孫伏伽,又看了看走回去魏征道:“你看,他受不了了,他覺得被百姓推崇的,應該是他這個壞脾氣的人。”
孫伏伽笑道:“他,可能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會幫懷素的忙。你說會不會,懷素其實和他是同一類人。”
李道宗想著這兩人的種種,連連搖頭道:“胡說,要是跟他這樣,我立馬很懷素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