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二百二十三章 弓弩實驗

字體:16+-

其實很多人眼裏雖然平靜,但是看到殷元的時候還是心思有些起伏。從此誰都會記住,殷元絕對是個惹不了的主。而且最重要的是,李世民信他,這比什麽都重要,有時候甚至比殷元自己立下的功,做出的政績還要重要。

殷元的眼睛停在了高士廉的身上,上次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還沒來得及去請他,結果自己就出事了。現在,殷元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件事,因為高士廉雖然沒有落井下石,但是他的門人卻對殷元沒有留什麽情麵。也許是因為,門人的事情他並不能完全左右,他隻能夠獨善其身。但是殷元更加願意相信,高士廉對自己沒有絲毫的同情。

旁觀者有時候並不是沒有立場,而是人學的太精。高士廉這個人,看起來的確是旁觀者,但是殷元不對任何人做無辜的想象。

李世民突然在大殿上道:“殷懷素,你在將作監改造軍械,如今可有什麽成就了?”

殷元從沉思中醒悟過來道:“回陛下,臣聽聞昨日間已有床弩改造完成,威力倍增,如今正待進行實驗呢!”

李世民道:“你這一番遭人陷害,依然不忘孜孜為國,朕心甚慰。既然你已改良大唐的弓弩,那自然又是大功一件。你少年得誌,且不可驕傲自滿。雖然是遭人陷害,你也有行為不檢之過。既然如此,朕就讓濟陽縣子殷秦州回京來任中書省右諫議大夫,也好這個人朝夕之間,能夠管教你的言行。”

殷元心道:“得,這下子也不用管大哥怎麽辦了,再等等吧。這躲心閑的人,還會不會在長安繼續待下去,那還兩說呢!”

李世民如此調動也不是沒有私心的,畢竟諫議大夫對那些不合理的諫言可以駁回。就算是殷秦州不會以權謀私,以後朝中言官的動向應該能讓殷元知道,做事的時候也能夠有所收斂。再者,他真的覺得,殷元應該有人來管管了,不然這家夥之後恐怕還會惹出無數的麻煩來。

殷秦州也算是一輩子做事兢兢業業但是沒有什麽大成就的人了,如今說起殷秦州,人們會說那是殷開山的弟弟,殷元的生父。除此之外,可能很少有人會在意,他這個簡州治中。雖然治中也算是刺史之下的大官了,可是殷秦州確實還不如回京城來做一個小官。

這一次封賞沒有到殷元身上,但是李世民對殷秦州卻有嘉獎。說起來,這也算是對殷元的一種補償,總之要讓殷元還能夠心甘情願的為他效命就是了。

殷元下朝之後就派人把將作監最近的成果一股腦的運出了京城,然後從帶著人去城外實驗了。殷元已經很久不練習騎射了,坐在馬上抱著一架駑機,感覺好像還是不去直接那一張弓來的方便,但是比起以前來已經大大的改觀了。

比起以前的駑機,這種新式的駑機更加的輕便,一次可以裝五支箭,為了裝箭方便,五十這種弩有了特製的箭,那就是一種尾端用特製的木頭機關相連的箭。使用的時候將五支箭卡在空槽之上,有駑機來完成將五支箭推進去的過程,然後五支箭射出去,這個木頭盒子一樣的機關還要回收的。這,應該算是彈夾了,但是將作監的人喜歡稱之為箭夾。

步兵的弩還有十箭連發,但是殷元認為五支箭就夠了,對於騎兵來說,真正上了戰場,拆卸箭夾都是一個極有可能送命的過程。十支箭的弓弩,對於騎兵來說並不適用。

殷元扛著駑機,瞄準山上的大樹射了過去,五支箭十分精準有三支射中,另外兩支卻偏了。但要說是威力,這弩還是不錯的,比起以前雞肋的連弩,已經大大的進步了。

趕來湊熱鬧的閻立本拍著手道:“好厲害的連弩,鄖國公真乃神人也。”說著,自己也去找連弩要。但是好像沒有人肯給他,認定他是個不行的人,要兵器容易出現誤傷什麽的。

最後閻立本苦兮兮看著殷元手裏的弩道:“鄖國公,讓在下也試試如何?”

殷元見這個老可愛著實可憐,將自己的弩給了他。結果這家夥拿了弩之後,直接對著殷元,按著機關道:“就這麽按,就能射出去?”

殷元道:“轉過去,對著老子幹嘛,容易死人的。”

閻立本的確是很菜,但是架不住他熱愛。他每一次放箭都感覺很爽,盡管每一次都成果很差勁。閻立本將殷元的箭夾用完之後,自己在那裏裝了很久的箭,最後因為沒有天賦,厚著臉皮去找別人要了。結果到最後,他倒是玩的最高興的一個。將作監的人卻很忙,他們要跟著殷元總結射箭的心得體會。

各種輕型的弩試驗完畢之後,大床弩被搬了上來。殷元再三確認附近沒有人之後,終於親自操縱者床弩,發出了第一箭。

那巨大的箭在空中的聲音十分的尖銳,最後將一棵碗口粗細的樹攔腰打斷,這才停了下來。

這個床弩的改進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精度,一個是威力。殷元覺得,這樣的精度和威力已經可以了,床弩可以停止研究了。

閻立本看得手癢癢,走過來道:“鄖國公,這個可以讓在下也試試嗎?”

殷元看了看他道:“有多遠滾多遠,我怕你沒準頭,傷了人還算在我頭上。”

閻立本道:“那你來瞄準,我來射箭,這總行了吧!”

殷元架不住他苦兮兮的表情,再一次答應了他,結果在他的哀求之下,他射斷了五棵樹,也算是暴殄天物了。

別說是文人如何正經,看看閻立本殷元就覺得那是假的。畢竟閻立本各方麵才華都是很了不得的,但是這幅賣乖的樣子,實在是讓人捧腹。

殷元算是對李世民有交代了,這樣一來也能夠取信於李世民,取信於文武百官,以後將作監做事,也會容易很多。

殷元改造的弩各種圖樣和試驗結果被送進了宮裏,由李世民去親自驗收。結果弄得李世民心癢難撓,要不是宮裏左右的人攔著點,他有可能自己也去試一試殷元的弩到底有何不一樣。

至於工部,在春耕的時候大力推廣曲轅犁,但是這種犁在民間被稱作“國公犁”。因為早在工部推廣之前,已經通過殷家的莊戶傳出去不少。所以大家都知道,這種犁的來源是鄖國公殷元。

這種掙來虛名的感覺殷元沒有多高興,但是殷府的人卻個個都很高興。不僅如此,流連殷家家族裏麵,也感覺與有榮焉。但是占別人便宜卻不惦記別人好的事情,卻被殷嬌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