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將計就計

字體:16+-

不擅長歸不擅長,還是得入鄉隨俗,要是不逢迎幾句,恐怕人家還以為自己不禮貌。

於是殷元道:“老先生謬讚,小子素行狂悖,且才學不足為蒙童之師,耽於俗事財貨,實在是不足掛齒,不足掛齒啊!”

王績笑道:“不想鄖國公竟然也是個如此自謙之人,詩詞小道耳,治學重在立德。但是你鄖國公行事雖不拘一格,但是處處暗合孔孟之道。學之而不用之則無益,倘若用之又道可謂深諳此道,便是知之,此乃大德。”

殷元被王績吹捧的有點受不了了,於是道:“小子實不敢當,但聽聞先生好酒,在下怎敢不送於行家飲之。隔日,在下便將隨行帶來的酒,送到府上。”

王績哈哈大笑,似乎先前的吹捧就是這一個目的,令殷元目瞪口呆。

王績道:“老牛春酒,這個名字在下百思不得其解,還請鄖國公示下。”

殷元笑道:“在下有一好友,年近四十,飲酒之後大醉,忽憶少年時故人,感而泣下。在下便覺此事有趣,以此人姓氏名之,實在是冒昧朋友,名字也有些不雅。”

王績點了點頭,摸著胡子道:“那,一定是他想起了少年是愛戀之人。好名字,人生在世,數十年而歸於黃土,紅塵滾滾,多易本色。飲酒酣時,往往能憶少年事,回春不老,此乃酒之境也!”

殷元覺得王績就是個不靠譜的老頭,什麽事都能給你隨口吹上幾句,這家夥,還真是王氏的一朵奇葩。

王家的宴席倒也並不複雜,做得也精細,有些世家家風了。

大家入席就吃,李恪那廝就是不說正題,吃的還挺開心。殷元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帶一個廚子來,結果這一路上,受了不少的苦。直到來到都督府,他才發現不知道什麽時候,芳桃居然已經替自己孝敬了李勣,給李勣這裏,派了兩個廚子過來,這才解了自己和李恪這兩個挑剔鬼的饞。所以,殷元覺得李恪絕對是故意的,這是用吃來塞嘴,達到讓殷元先開口的目的。

殷元一怒之下,手捧羊排開始啃,啃的滿嘴流油。

一旁王績見了,大笑道:“鄖國公真性情,吃飯之時,當是僅吃飯而已。”

殷元好容易放下了羊排道:“王家盛情款待,在下不多吃一些,豈不是顯得不禮貌。你看蜀王殿下,不知道為什麽,對一盤豆腐,居然如此喜歡?”

王靜道:“說起美食,還是鄖國公的食舍獨得其中之妙。鄖國公據說也有易牙之能,可惜未嚐一見,實在是遺憾啊!”

殷元看了看王靜道:“既然如此,今日高朋滿座,在下豈能不露一手。”

說完就站了起來道:“廚房何在?”

王靜趕緊站起來道:“不可,鄖國公是客,豈能讓您親自下廚,那我王家豈不是大大的失禮了嗎?”

殷元道:“在下遠來是客,無以報答王家之高義。此時不允,便是小覷我殷元了,君子立於世,最珍惜的便是好友,閣下若不嫌棄我這粗鄙之人,再勿複言。”

王靜的臉色十分的難看,王績卻在一旁笑的很開心。

王績道:“小蕙,還不快快請鄖國公展示他的烹飪之妙?”

李恪坐在一旁,端著酒杯幾乎是遮住了自己的臉,實在是丟人。一個當朝國公跑來做客,結果跑到人家廚房裏麵去做菜了。這種事傳出去固然丟人,要是傳回長安去,估計李世民能罵殷元三天三夜。世家狗,絕對是個世家狗啊!

那王小蕙果然起身,向殷元一拜道:“鄖國公,請跟我來。”

殷元被王小蕙帶走,走進廚房之後,殷元外袍脫了下來,挽起袖子道:“行了,你們都可以離開了,留下個燒火的就行了。”

王小蕙道:“不敢,鄖國公隻管使喚就是,小女子也供驅策。”

殷元看了看廚房裏的材料,抄起菜刀來,將一棵窩筍的皮三兩下除得幹幹淨淨道:“麻煩給我找一些油來,豆油或者是胡麻油都行,再不濟,肥肉給點也行。”

王小蕙讓人拿來了胡麻油,但是殷元並不著急炒菜,而是盡著廚房裏僅有的材料,做了一個大致的計劃。然後,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做,絕不讓別人插手。

王小蕙看了很久,終於忍不住道:“鄖國公,你少年得誌,天下人無不歎服。就算是如王家這樣的大族,聽聞您來之後也不敢有任何違抗之意。隻是家事乃私事,另有計較,還請鄖國公不要針對王家。”

殷元看了她一眼道:“沒做過飯吧,知道該怎麽做飯嗎?”

王小蕙道:“您這是在回避我嗎?”

殷元道:“我隻是想告訴你,世上的人大有不同。但是人都想過得好一些,世家也不例外,我也不覺得世家有錯。但是有一件事世家不能做,那就是阻礙別人過上好日子。你們王家的人都精通史學,你告訴我,曆史發展的力量是什麽?”

王小蕙對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種答案,但是她搖了搖頭道:“還請指教。”

殷元道:“那你知道為什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嗎?”

王小蕙道:“鄖國公,還是請您直說吧,小女子駑鈍。”

殷元道:“曆史發展的力量,在於民眾,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吃的穿的,無不從民眾手裏產生,沒有他們,一切都是枉然。因為他們手裏握有人生存的生產力,所以生產力的進步,就是曆史的進步。”

王小蕙道:“鄖國公果然見解獨到。”

殷元笑道:“見笑了,但是我也並非胡說。春秋之前的曆史你是知道的,那時候和如今的不同,其中原因值得仔細推敲。”

王小蕙道:“這就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麽?”

殷元點頭道:“對呀,因為生產力大大的進步,原本的製度已經無法適應生產力的進步,自然會被淘汰。一個國家也是這個道理,秦國能夠統一,也有曆史的必然。就算沒有秦始皇,世上說不定還會有別的什麽始皇帝。所以,曆史給人的教訓,不可不聽。”

王小蕙道:“難道,我們已經站在了曆史進步的對立麵麽?”

殷元看著她道:“我的意思是,永遠不要站在民眾的對立麵。你們能否繼續興旺,得看你們自己的本事。若是你們注重虛談,治國不幹實事,繼續抱團橫行,那就現在了民眾和為君者的對麵。賢明的君王都明白民富才能國強的道理,他們不願意,天下的財富都進了世家的手裏。因為你們手裏的東西,他們拿不走。”

王小蕙如聞雷霆,殷元一番深入淺出的解說,算是解開了她的疑惑。士族起於漢武帝獨尊儒術,可是倘若士族失去治理天下的能力,那就等於失去了民眾基礎,亡族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