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三百三十六章 關中財閥

字體:16+-

李恪不是沒有謀士,但是認識殷元之後他就用不到了,他自己本身就是個謀士。

李恪如今在朝中和民間的風評極好,所以高鑒才會看上他,至於野心這種東西,高鑒認為李恪不是沒有,而是隱藏起來了而已。他高鑒也是個有理想的人,也想會當臨絕頂,所以,也許選擇李恪,是一件十分刺激而且回報極大的事情。但是現在看來,俏眼眉是給瞎子看了。

高鑒想當李恪的謀士,中間還橫著一個殷元,以殷元的強大,他似乎毫無機會。但是他沒有放棄,因為他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是能夠滿足李恪的野心的,而殷元卻是個不會讓李恪主動去爭取儲君之位的人。

己方長短已經分析清楚了,高鑒永遠不可能代替殷元,因為殷元幫助李恪走出了陰霾,而且李恪受他影響,個人行為改變很大。但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卻也並不是沒有辦法建立,因為李恪的野心,是他覺得自己能夠僥幸的原因。

殷元覺得餿主意一定是高鑒出的,所以自己剛在這裏頒發政令,就有人來想把錢借給大唐國家了。

殷元已經不是第一次向民間借貸,而且工部借貸的錢最後是戶部專款去還還是由自己去還還沒有定論,這個時候就有人來主動要求借錢了。國家通過借錢給商人掙錢,他們把錢借給國家來掙錢,主意打得當真是非常好。

這種超前的思維,禍起就是他殷元,但是被高鑒這廝搶占先機,也是他自己的本事。殷元在政令中語焉不詳,所有人都沒有看到細節,所以即使有錢人也沒有動手。可是高鑒卻從關內找來財閥,而且這麽快就統一意見了,可見其下手之快。很有可能,這廝通過殷元在工部的舊事,早就猜到了殷元會來這一手,所以早就提前聯係好了關內財閥,就等殷元發布政令了。

殷元沒辦法將第一批嚐螃蟹的人拒之門外,這就是高鑒的機會。在殷元看來,自己還需要花費很多錢財在本身機構的運轉上,更重要的是沒有辦法向朝廷索要購買戰馬的錢財。以李世民的精明,他會把一切壓力全部壓在殷元和李恪兩個人身上,以防止到時候朝中沒錢的時候怪罪在他身上。做臣子的,替君父分擔這麽點事,好像是再正常不過的。

殷元看了看那幾個關中富商道:“說你們是關內財閥應該沒問題吧!”

那幾個人連連客氣,說是自己談不上什麽門閥,隻是普通商人而已。

殷元笑道:“關中財閥北上支持朝廷互市,這是偌大的好事。但是在下現在很想知道,到底你們中以誰為主呢!高鑒是你們的代表,但是涉及各位的身家,是不是也能夠全部做主呢!”

幾個財閥紛紛說由高鑒全權代表。

殷元接著道:“既然如此,那醜話說在前麵。互市雖然是背靠大唐朝廷,但是朝廷卻有專款專用之例。所以如果互市賠了買賣,到時候恐怕未必能夠及時歸還你們的本錢。如果互市能夠得利,那大家分了利益,可要是不能得利,到時候本著禍福自擔的選擇,恐怕大家也要深受其害。這件事,不知道高鑒中可有對大家講明。”

高鑒一愣,殷元這些話不是明擺著拆台麽,這種事情還要問自己有沒有講明白,這是要讓這幾個富家翁找自己的麻煩呀!再說了,他殷元大權在握,要是真的想讓自己出局,有的是辦法。

殷元現在想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關中財閥實力雄厚,得到他們的支持固然是好事,但是很可能造成尾大不掉的結果。到時候關中財閥對互市的影響舉足輕重,就會成為比世家更可怕的麻煩。此舉無異於是驅虎逐狼,實為不智。

所以,無關殷元對高鑒的好惡,關中財閥都是非分裂不可。殷元本著這個選擇做事,如果趕走高鑒能夠分裂關中財閥,那簡直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高鑒道:“鄖國公,我關中諸位共同進退,更加相信鄖國公盛名之下無虛士,焉有不賺錢的道理。所以我關中諸位早就已經約好共同進退,至於禍福,那日後就要與您鄖國公共擔了。”

殷元覺得高鑒簡直是個嘴賤欠抽的典範,這掙不掙錢的,怎麽能和自己禍福共擔,自己是個朝廷官員,又不是什麽合作夥伴,怎麽可能和一群商人禍福共擔呢!

這話不僅是給殷元戴高帽子,更像是在下毒,殷元要是不小心服了毒的話,以後可就沒那麽容易擇清自己了。殷元很想說“你看你老子我像不像傻子,盡給我放一些沒吸引力的毒,這到底是看不起誰呢!”

李恪道:“此話不對,鄖國公殷懷素是代大唐天子行事,要說是禍福與共,那也應該是大唐天子。”

殷元搖頭道:“又不對了,這也不是僅天子一人之事,這是大唐之事,當然是大唐人共同擔負。”

李恪皺了皺眉頭,感覺這話不對呀,畢竟通商的事情是少數人搞出來的,和人家大唐老老實實種地的人有什麽關係,非得讓人家來負擔。

同樣高鑒也很疑惑,而且他還很急切的指出了殷元的錯誤道:“那倒不至於,此事你情我願,自然是有關係的人有責任,擔風險,沒有關係的人,卻不能害了人家。”

殷元點了點頭道:“那朝廷和關內諸位是把錢借給別人的人,隻不過諸位的錢有朝廷做擔保,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由朝廷賠付。生意要是賠了,最大的責任在於做生意的人,朝廷會督促他們還錢的,但是你們可不能以為我殷元個人會擔保什麽。諸位,這是把醜話說在前麵了。”

高鑒一副驚訝的表情道:“你鄖國公之才堪比天人,凡所經手之產業無不賺取極大的利潤。如此能耐,何不用於此事,可謂是利國利民之舉啊!”

要說別人不理解政令也就算了,你高鑒說這種話就有點過分了。大家都是讀過書的,認得字,自然也解得其中之意。這時候高鑒這麽說,那就是擺明了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要將殷元牽扯其中。一旦殷元牽扯進去,殷元就會變成替他們掙錢的善財童子。看著殷元又不是傻子,弄這種計謀給誰看啊!

殷元對高鑒極度不屑但是又不好意思明說,怕關內的財閥因為這點小事就不幹了,到時候可就得不償失了。

高鑒這一手裝糊塗倒是新鮮,以前可沒用過。看來這家夥最近花樣翻新了呀,殷元鬥誌昂揚,一定要好好招待招待上門的客人。